图录号/艺术家:
郑相和 1982年作 无题 82-9 压克力画布 画框
图录号:1084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郑相和 1982年作 无题 82-9 压克力画布 画框
- 图录号:
- 1084
- 年代:
- 1982年作
- 艺术家:
- 郑相和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157.8×123.4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拍卖会名称:
- 专场名称:
- 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
- 拍卖时间:
- 备注:
- 声 明:
- 款识
1982.9.30,《无题829》,郑相和,ChungSangHwa(作品背面)重要亚洲私人收藏
来源
私人收藏
香港,首尔拍卖,2014年11月24日,拍品编号19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雕琢色彩
郑相和
韩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极权政府统治,民生凋敝,韩国单色画就在这灰暗的现实环境下诞生,也是一种对政权追捧的具象式政治宣传艺术的反抗。因此韩国单色画艺术的风潮与时人寻求自我和艺术自由的关系密不可分。
单色画家从传统艺术探源取材,将过去、自身的艺术感悟和前瞻的概念调和融合,尝试建构出全新的韩国身份。大自然是千年来韩国艺术的主要题材,单色画家承袭了前人对大自然的默念感悟,亦采用传统韩国文化崇尚的白色,以此创造一种全新的集体认同观。白色是古时韩国社会最常用的色调,在祭礼仪式和士人生活中不可或缺,尤见于衣裳和瓷器,例如尊崇儒家的朝鲜王朝时期的白瓷满月罐。有学者认为,单色画家重视白色之如「无」色,象征画家在创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前所处的「空白」状态。故此一九七五年东京画廊举行的首个单色画艺术家「国际」展览,被命名为《五位韩国艺术家:五种白》,亦属顺理成章。
郑相和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作品简洁素净、精密重复、功力随处可见,在国际艺术界认知度甚高。一九三二年郑相和生于韩国,旅居海外多年,六十至九十年代期间在日本与法国两地生活,最后定居祖国。今秋上拍的郑氏作品涵盖其整个艺术生涯的代表作,从中可见画家不同阶段的创作历程。一九六八年作《无题》,郑相和著名的「剥离」手法在此初见端倪;两幅单色作品《无题88718》及《无题829》展现了郑氏创作全盛时期的独特风格。
郑氏作品充满冥想意味;画家渴望透过物质的层次和质感、而非具象的描述去表达内在思想。远处看,画面平白无奇;近看,可见复杂微妙的立体小方格。画家将画面的颜料反复剥落、重填,逐渐塑造出方块状或三角形的立体痕迹。自五十年代末开始,郑相和的作品有如「斑块」,比后期作品更扁平。他逐渐在作品里融入不同形状和格子结构,焕发新的创作活力。
郑相和的后期作品系列制作过程繁复;首先在画布上涂锌底漆作底层,干透后按序折迭,再刮走裂缝里的油漆碎,最后在这些空隙位置填上压克力颜料。如此一步步形成多个如自然天成的小凹槽,但又可见创造者有条不紊的苦功。与早期作品相比,郑氏在创作后期更着重在画布上塑造坚实的底层,显示他对于将绘画与雕塑相结合兴趣渐浓;而画家难得一见的早期作品均是他早年思考抽象艺术时点滴积累的成果。
这些后期作品强调物料性质,令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交流更强烈深刻,打破了传统上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权力对比,让两者来往「相遇」,而不只是前者的匆匆一瞥。反反复覆的剥离和重填像是漫无目的;所有物料均被剥除殆尽,直至似乎一点不留。然而这重复的过程正体现了单色画细腻精确的创作深度。
在《无题829》(拍品编号1084),艺术家进一步提升对画面的物质处理。艺评家OhKwangSu指出,郑相和的「画面充满由两层的宽度和深度而形成的张力」1。每一小方格的内容都是独一无二的,与邻格稍有不同,例如光滑粗糙、扁平凹凸等;《无题88718》(日拍拍品编号719)更清楚地表现了这些细节,画中全部小格子几乎一样大小。《无题829》较特殊之处是画家因应小方格渐变的宽度、对物料和质感的探究和掌控更加彻底。画面角落的格子小而密、逐渐往四周和中央扩散变宽;这样的构图和处理在他的作品中尤其罕见。炽亮的白色让作品看上去几乎带雕塑质感,有如沐浴于光下,散发着神圣的光芒。
在五十年代,郑相和开始试验碎形图案和格状结构,并于日本旅居多年后继续发展此概念,期间亦曾短暂旅居法国。非定形艺术运动是当时艺坛的热门话题,郑氏受其启发,琢磨画布与颜料的物料性质,又认为两者的关系有如雕塑作品的模制过程。《无题829》正是明证。他开始挑战平面作品的局限,逐渐倾向立体,自此他开始在作品里注入令人惊喜的雕塑元素。
与此同时,他采用的色盘从三原色过渡至单色,如一九六九年的早期作品《作品6964》(日拍拍品编号720)。到了一九七三年,郑氏完全摒弃了传统的「表现方式」,正式踏进了抽象主义。
郑相和的作品画面盈溢张力,留下一丝不苟的创作痕迹,往往令观者注视入迷。郑氏将东方美学发扬扩展,同时突破画布的框架限制,重新界定了韩国抽象画家的身份,并创造出一系列细腻讲究、却震撼人心的作品。他创作一件作品经常耗时多月,甚至一年,足见这位艺术家的完美主义和毫不妥协的坚持。凡此种种,皆令郑相和成为韩国抽象艺术界内的璀璨明星之一。
1《郑相和作品展》,2014年7月130日,现代美术馆,首尔,南韩,第57页
「色彩非常神秘,哪怕是白色都有许多不同类型。传统韩纸在光线下、阴影中,或是被打湿后,都显示出不同颜色。」
郑相和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朱铭 约1985年作 太极系列:单鞭下势 铜雕
-
朱铭 1994年作 太极系列:推手 铜雕
-
朱铭 1988年作 太极系列:转身蹬脚 铜雕
-
朱铭 1986年作 太极系列:对打 木雕(两件一组)
-
朱铭 1994年作 太极系列:单鞭下势 铜雕
-
吴大羽 约1950年作 A:无题II-477;B:无题II-482(两件) 蜡笔纸本
-
吴大羽 约1950年作 无题180 蜡笔纸本
-
吴大羽 约1980年作 无题5 油画画布裱于纸板
-
吴大羽 约1960年作 无题115 油画画布
-
吴大羽 约1960年作 无题 43 油画画布
-
朱铭 1995年作 太极系列:蹬脚前动 铜雕
-
朱铭 1984年作 太极系列:推手 铜雕
-
朱铭 1984年作 太极系列:转身踢腿 铜雕
-
朱铭 1994年作 太极系列:转身蹬脚 铜雕
-
朱铭 1984年作 太极系列:合太极 铜雕
-
朱铭 1984年作 太极系列:双峰贯耳 铜雕
-
赵无极 1948年作 粉红佳人 油画画布
-
赵无极 1953年作 归航 油画画布
-
赵无极 1952年作 海港 油画画布
-
赵无极 1966年作 08.03.66 油画画布
-
赵无极 1961年作 27.05.61 油画画布
-
朱铭 1995年作 太极系列:推手 铜雕
-
朱铭 1984年作 太极系列:踢腿 铜雕
-
朱铭 1996年作 太极系列:转身前动 铜雕
-
朱铭 1985年作 结(直式) 铜雕
-
朱铭 1985年作 结(横式) 铜雕
-
朱铭 1985年作 结 铜雕
-
朱德群 1976年作 夜光 油画画布
-
朱德群 1961年作 No. 78 油画画布
-
朱沅芷 约1926至1927年作 正在阅读的男子 油画木板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中国艺术珍品(196)
- 澄净妙观——汉藏佛教造像(18)
- 大雅雍容——清代后妃肖像(3)
- 御殿华风——清宫御制陈设珍品(9)
- 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38)
- 中国书画(311)
- 当代水墨艺术(97)
- 当代亚洲艺术(207)
- 现代亚洲艺术(112)
- 中国古代书画(53)
- 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98)
- 花样年华:欧洲油画、家具及雕塑香港展售会(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