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祝允明 道德经 册页 (五十开)

图录号:371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祝允明 道德经 册页 (五十开)
图录号:
3714
年代:
--
艺术家:
祝允明
材质: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2×8cm×50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5周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畅神观道—中国历代名家重要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237-23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著录:1.邵松年《古缘萃录》,光绪甲辰(1904),澄兰室石印,第五篇,第11页。2.缪曰藻《寓意录》,第三卷,第31页。3.《须静斋云烟过眼录》第二集第四辑。 外签:枝山居士道德经。许元复题引首:道德经。钤印:许氏元复题识:小楷非余所长,而寅伯强余为之。观者勿谓其穉气未除也,枝山居士祝允明书。钤印:枝山、祝希喆题跋:(一)文彭(1498-1573):祝京兆早年书学赵魏公,后乃无所不学,亦无所不精。此帖虽若率意,而翩翩风度具有柳诚悬骨力。雅宜先生尝谓“祝京兆书落笔辄好”,观此益信具不诬也。三桥文彭。钤印:文彭之印(二)王谷祥(1501-1568):乙酉(1525)春三月既望王谷祥观。钤印:禄之、司勋郎印(三)彭年(1505-1566):丙戌(1526)腊月朔日包山陆治、隆池彭年、武陵山人顾孟和同观于玉峰舟中。钤印:彭、年(四)文嘉(1501-1583):庚寅(1530)仲夏,客携此帖于停云馆,展玩竟日,乃知枝山先生真书家散花手也。后学文嘉谨题。钤印:文嘉(五)邵松年(1848-1923):昔虚舟先生论书谓“枝山书学骨韵未清。”盖因其草法任笔挥洒不守绳墨,然跋京兆小行楷云:“涵泓渟滀,无所不有,自赵吴兴以来,二百馀年至此乃始一变。虽文待诏之秀劲,犹循吴兴故辙,未如京兆独挺流俗,较然自名一家也。”倾倒又抑何深耶!此册虽未能脱魏公蹊迳而锋发韵流,指挥如意,且前后完善,题跋皆精。在京兆书中自系极精之品,深可宝玩,余尚藏有京兆酒仙诗卷,则笔笔锺王,与此又绝不类。辛卯九月,松年题。钤印:伯英(六)此册在都门永宝斋,无有能识之者,余乃得以减值购之,合文待诏蝇头金刚经、雅宜山人孙子十三篇小楷,可称三绝。乙未六月,松年志。钤印:伯英(七)微疴初愈,春寒袭人,明窗多暇,取所藏明人小楷品评之。衡山书以离骚经、文赋为第一,古诗十九首、金刚经次之,四体千文、蝇头金刚经次之,唐律绝诗又次之,金谷园记绢素剥蚀,不在品评之列。雅宜山人书以孙子十三篇为第一,临晋唐小楷各种次之,书嵇叔夜文又次之。京兆书以酒仙诗为第一,道德经与箬溪先生诗札次之,真草千文又次之,其行楷各种,不在品评之列。丙申正月下旬一日伯英附记。钤印:松年(八)偶得缪南有太史《寓意录》中载此册,题跋皆全,云为毗陵庄氏所藏,岂澹庵先生耶?册内却无有印识也。按,南有居士名曰藻,卒于干(隆)辛巳,《寓意录》成于雍正癸丑,稿本为南海吴荷屋中丞所得,顾湘舟搜集吴中先哲遗文,闻之,以石涛画坚请易去。上海徐紫珊借刻之,时道光庚子也。据云:南有收藏之富不逮退谷,鉴赏之精远过竹窗,然《消夏记》、《消夏录》流传已久,《寓意录》独鲜知者何耶?丁酉六月晦日兰雪主人手志。钤印:松年(九)予藏枝指生书凡数种,大楷陈情表笔笔鲁公,真草千文则智永,酒仙诗小楷全摹锺太傅,诗札用褚河南笔意。新得书史论二册,用笔跳脱,古意盎然,决无唐以后人笔法。此册道德经专仿松雪而沉着过之,变化莫测,各极其妙,真休承所谓“书家散花手也。”宣统纪元己酉正月展阅因记。钤印:伯英(十)予论明人楷法多用晋人笔意,枝指生此册独取法松雪,似非竺论,然如京兆所书酒仙诗,岂特右军、大令直入太傅之室矣。究不若履吉、衡山自成一家,始终不变也。庚申花朝后一日息老人遣闷记此。钤印:息老人(十一)末一跋今阅文不知所谓,一笑。鉴藏印:文彭(1498-1573):文寿承氏(半印);陈弈禧(1648-1709):香泉;其它:玉山人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0月。祝允明(1460-1526),明代书法家,汉族,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这套小楷《道德经》册页是目前传世较为罕见的祝枝山小楷作品之一。据《明史·文苑传》记载,祝允明“五岁作径尺大字”,可见大字书法是他所最为擅长的。本册最后祝允明的自署也说:“小楷非余所长。”然而,就本作所体现出来的面貌来看,祝枝山显然是谦虚了。关于他的小楷,与他同时代的文徵明曾经评价为“精谨”。从本册的小楷来看,祝允明的楷法也确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所指出的始于赵孟俯而法自二王,充满隽秀之气。不过,又如文徵明所指出的,祝枝山的楷法是兼收并蓄、自成一家的。在本作的小楷中,字里行间还是透露出了不同于二王的一种硬朗骨力。这种绵里藏针般的小楷,源自书家书写时所采用的正锋行笔。根据周天球的介绍,时人评价祝枝山晚年的楷法皆谓“不出正锋”,所以我们推测这套册页应当也是作者晚年的佳作。作者晚年有临习《黄庭经》的爱好,王穉登曾经这样评价作者的小楷《黄庭经》:“古今临黄庭经者,不下数十家。然皆泥于点画形似、钩环戈磔之间而已。……枝指公独能于榘镬绳度中而具豪纵犇逸意气。”若用这样的评价来解析本作,也是恰如其分的。本作后还有文彭、文嘉等与祝枝山关系密切的大家题跋,他们对于本作的赞誉也使得本作显得更为珍贵。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