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杨晓阳 2011年作 生生不息 镜心

图录号:057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杨晓阳 2011年作 生生不息 镜心
图录号:
0576
年代:
2011年作
艺术家:
杨晓阳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83×598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2011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三十年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题识: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生生不息,文脉不断。崖画质材,青铜灿烂,彩陶神种,莫测帛画,浪漫奇诡,形成大虽为真的写意传统,吾所追求奇顽石之形,老玉之质,古陶之品,陈茶今味,删繁就简,概括雄强,舍去表面。天人治本,真石分真形,不足径也。辛卯初秋写于京华,长安晓阳作画,时在城西并记,观者一笑耳。钤印:杨晓阳印、晓阳印信、坐忘 “写意”、“大写意”,作为中国画的画法由来已久。它是超越时空的创造,使中国画有了“超以象外”的东方气质。从先秦至隋唐,从隋唐至宋元,从宋元至明清,“写意”是一脉传承和超越。王维留下过“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的论调;白居易《画竹歌》亦有“不根而生从意生”之言;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顾恺之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宋欧阳修也有“心意既得形骸忘”、“古画画意不画形”的诗句;苏东坡论吴道子画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一说。此后,赵孟頫的“存古意”理论、梁楷的大写意人物画、徐渭的大写意花卉、陈洪绶的古意人物,以及元四家、明四家、四僧、扬州八怪、海上画派等无不以写“意”为正宗。写“意”不仅是文人画的形式,也是文人画的精神,还是中国所有造型艺术的精神——包括工笔画、宫廷画、民间画工画和雕塑、装饰画,它们都是以传达“意”为主旨的。在“形似”和“神似”之间,都是更强调“神似”,并且以“神似”为最高目标。而所谓的“神”,是作者自己感悟到的,有很多主观的“意”的成分。中国人对“意”是非常重视的。“何为意?”“意”其实就是一种情意、一种意思、一种思想、一种想法。在绘画中的“写意”是通过“象”来表达的。“象”与西洋人讲的不一样,他们讲“形”,中国人讲“象”,但在中国“象”、“形”都有。“大象无形”,“象”指的是“大象”。大象是无形的。而中国人的“象”是超越西洋人的“形”的。“形”是可看的,“象”是超越这个可看的自然,而最后造出来的“形”。不是自然的“形”,不是看到的“形”,而是加工过的“形”。这种“形”已经上升为一种“象”,叫“大象无形”。无形并非没有形,无形并非常形、无形无常形、无形无自然形。不是自然形、不是常形、不是经常看见的,但是是有形的,这种“形”就上升为一种“象”,它是中国特色的艺术造型观。“大象无形”是中国特点,观念是思想的结晶,是一种哲学层次的,是形而上、道层次的一种看法。“大写意”是一种“观念”,是经过思维、思想过程和沉淀的,在中国艺术大的范围范畴中具有普遍的意义。“象”和“形”观念是不同的,它是一种表现性的客观,一种表现“意”、传达“意”。所以这种表达意的对象不是原形,是一种人工造出的形即为“象”。“大写意”是从无法到有法,从有法到无法,从而进入一种自由状态。因此,从理论到实践,“大写意”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关于“大写意”的理论,最早散见于各种各样的文论,从古到今,中国人一直讲究“大写意”,后来泛指文学艺术。《文心雕龙》说得好,“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言明艺术思维是一种想象、联系,概括出艺术家的一种状态。唐代的王维就是“大写意”画法的祖宗,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把形、神哪个重要说得很透彻。到了元明时代,画法十分完整。倪云林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表胸中逸气”。这就是中国人画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追求“大写意”。吴昌硕说:“老缶画气不画形”。齐白石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每个人都要写出他自己的境界。如果只是自己的境界,一种独特的样式,没有高度的话,那就只是一个样式,不能叫境界,因为境界牵扯到一个高度。但是,有高度而无个性也不行,如练名家的字,练得和他一模一样,也是没有高度,没有境界,这只是个样式,写得字很像,水平是有,但没有个性,只能算叫临摹。所谓“境界”,就要形成自己的东西,但所形成自己的东西还要比别人高,这才算是境界。这个境界是要经过一个过程,开始这个境界是写景、画得真实,这是一种比较客观自然的状态,它没有经过升华。第二步是写心,通过写心表达他的意思,他为什么选这个景,不选那个景?因为这个景更能反映他自己的心境。但是通过“写景”与“写心”,虽然表达了作者本人的意思,但是这只能达到摄影一样的层次。这个人照的是一种暖调,是他的心景,那个人表现冷调,也是他的心景。但是,在画面上只是自然表达自己的意思还不够,最后这个境界还要提升,提升到一种自己的这个个别样式,却同时又代表“普遍意义”的一种反映,达到这样一种层次,这才叫境界。这个境界在中国又叫“道”,宇宙间的普通道理。大写意最终要通向“形”、“神”、“道”、“教”,即由有极的“形”、“神”走向无极的“道”、“教”。—— 杨晓阳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