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华喦 松鹰图 立轴

图录号:81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华喦 松鹰图 立轴
图录号:
818
年代:
艺术家:
华喦
材质: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54×5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1037736
USD:133011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
拍卖会名称:
中贸圣佳 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代书画(一) 总成交额:11435.27万元 成交率:86%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录文:敛翅烟霞外,居高双眼疾。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
——华喦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徐书城
华喦(1682-1756),字秋岳,原名德嵩。福建汀州上杭县人,因汀州有新罗山,遂自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离垢居士,东园生等。家贫,少年时曾为造纸作坊徒工,然自幼性喜作画。后流寓杭州,与当时著名文士厉鹗等交往,遂大大提高了他的文艺修养,画艺亦大进,山水、人物俱能,尤精于花鸟。公元1740年(乾隆5年)他又迁居到了当时经济较为繁荣的扬州,以卖画为生,直至1752年(乾隆17年)垂老时又到杭州旧居“能弢馆”,少年后去世,享寿74岁。
华喦一生中较重要的时期应是在杨州度过的。扬州,古称广陵,地处运河入江口,为当时东西南北交通之枢纽,因之商贾云集,其中尤以盐商居多。乾隆年间,扬州地区的盐商更有“豪侈甲天下”之称。商人富裕了,便把目光关注到文学艺术方面;同时,一些文人墨客、画家诗人亦纷纷来归,故有“海内文士,半在淮扬”之说。当年在扬州兴起的“扬州画派”(或称“扬州八怪”),便是在淮阳地区经济高度繁荣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华喦,便是“杨州八怪”其中的佼佼之一。
“扬州八怪”为俗称,其实当时扬州的著名画家不止八人,可多至十余人,大致为:华喦、金农、郑燮(板桥)、罗聘、汪士慎、李鳝、高凤翰、黄慎、高翔、闵贞、边寿民等。纵览这些画家的画风,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较为粗放的所谓“泼墨”形式,如李鳝、高凤翰、黄慎等;另一类则用笔稍为细谨一些,如华喦、罗聘、汪士慎等。但他们又有一个黄同的特点—均属一种所谓“奇崛”的风格,以之与所谓“正统”得“文人画”区别开来。这种艺术风格当与扬州本地的民俗审美趣味有关。前人曾贬称扬州画派的画风为“俗”,这个“俗”字不妨可以说是一种平民意识。难怪郑板桥曾说书画之事“即是雅事又是俗事”。也许这还是扬州画派的独特性和优点——雅俗共赏——受到市井平民意识感染的一种新“文人画”,华喦的画艺亦可称得是个典型。他的画法可能受到比他稍早一些的恽寿平花鸟画的影响,但他变革了恽氏画的秀雅紊美为“纵逸骀宕”(清、秦祖永评语),因而创造了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本文介绍的这幅《松鹰图》,虽无年款,但从其笔墨来看似位中年之后之作。诗塘中有清人褚德彝大段跋言及“超以象外”少篆字。出自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一书中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一语。司空图又曾说过:“梅止于酸,盐入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其涵义是指艺术中描摹的自然物象仿佛盐梅的“咸酸”但其中包涵的艺术内容却远远不止于“咸酸”(“写实”性的自然物象),其“美”远远超越出这些物“象”之外。花鸟画不是动植物的自然科学挂图,“笔情墨趣”才是它真正的艺术内容。褚德彝借用司空图的这个观点来阐释华喦的绘画艺术,虽稍嫌宽泛,但还是切中肯綮的。华喦的这幅《松鹰图》曾刊载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扬州画派书画全集—华喦》187页;又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12册,沪11-284。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