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王鑑 1661年作 仿巨然笔意山水 立轴

图录号:81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王鑑 1661年作 仿巨然笔意山水 立轴
图录号:
813
年代:
艺术家:
王鑑
材质: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49×30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830189
USD:106409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
拍卖会名称:
中贸圣佳 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代书画(一) 总成交额:11435.27万元 成交率:86%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王鑑仿巨然笔意山水
李 穆
清初画坛王时敏、王鑑、王翚、王原祁号称“四王”,加上吴历和恽寿平并称“四王吴恽”。“四王”的山水画受董其昌影响,学元人并上溯董源、巨然,有正统画派之目。
王鑑(1598-1677)原来字玄照,康熙后改字符照,一字圆照,一作元炤,自号湘碧,又号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 崇祯六年(1633)举人,八年(1635)以廕官廉州知府,世称王廉州,十年(1637)罢官归。入清不仕,他没有再做官,在经过一番游历后,于1660年,筑室于■园之侧,他在画跋中说:“余庚子夏,筑室二楹于■山之北,仅可容膝,窗外悉栽花竹,聊以盘礴。奉常烟翁过而颜之曰:‘染香’,盖取《楞严经》中语也。从此闭关,日坐蒲团,焚柏子一炉而已。”以后心无旁骛,专心绘事。卒年八十。著染香庵集。他是明代著名文人、大收藏家王世贞的曾孙,家富收藏。《无声诗史》:“王鑑,字玄照,太仓人。■州先生孙也。■州鉴藏名迹,金题玉躞,不减南面百城。鉴披阅既久,神融心会,领略为深。其舐笔和墨,盖有源矣。”《 国朝画征录》(秀水张庚浦山著)云:“琅琊王鑑字圆照,太仓人,■州先生孙。精通画理,摹古尤长。凡四朝名绘,见辄临摹,务肖其神而后已。故其笔法度越凡流,直追古哲,而于董巨,尤为深诣。皴擦爽朗严重,晕以沉雄古逸之气,诚为先民遗矩,后学指南。”
王鑑自幼习画,受董其昌影响最大,他说:“董文敏常谓余曰,学画惟多仿古人,使心手相熟,便能名世。每思此言,信足启发后进。”所以他对宋元诸大家的画下了非常深的功夫,进行摹仿,所摹宋元各大家的作品,钧可以乱真。他的摹仿之功深得当时人及后代大家的钦佩,甚至有人说,宋元的真迹传到今天,已经十分难得,但有了王鑑的画,就如同宋元大家在侧一般,而不必费力花钱去找宋元真迹了。
除了下功夫外,所接触的人及所处的文化环境对王鑑的画艺也有很大的影响。王鑑与同邑的另一位大画家王时敏交往甚密,“元照视太原烟客(王时敏)为子侄行,而年实相若,互相砥砺,并臻其妙。世之论六法者,以两先生有开继之功焉。” (《 国朝画征录》)王撰在王鑑的画上题跋云:“江左画学渊源明季,文沈诸公可称极盛。迨华亭董宗伯,灵秀天成,神韵独超千古,迄今流传,片纸价等连城。嗣后先奉常(王时敏)与湘碧郡伯先后继起,同以画道提唱后学,临摹古人名迹,一树一石,悉宗正派,扫尽世俗邪谬之习,一时声价并重,四方推善画者,有‘娄东二王’之称。然先君以世务牵掣,晚年愁冗纷集,兼多向平之累,兴会所至,时一渲染,未遑朝夕从事于斯。而湘翁则萧然一身,屏去尘事,得以余力,专意盘礴。明窗泼墨,遍仿宋元诸家,无不逼肖,而于董巨,尤得三昧。残笺断楮,得之者如获拱璧。” 他与诗人吴梅村也是好友,吴梅村曾写了一首《画中九友歌》(吴伟业(《梅村家藏稿》卷第十一),“画中九友”以董其昌为首,有王时敏、王鑑、李流芳、杨文骢、张学曾、程嘉燧、卞文瑜、邵弥等共九人。
王鑑最推崇董其昌,他说:“近代画家首推文沉,虽属神品,然未免过熟,尚不离丹青习气。独华亭董文敏脱尽纵横气味,真如天骏行空,绛云出岫,乃所谓士大夫画,非具仙骨,岂能梦见其万一。”陆时化在王鑑画上跋曰:“廉州太守承■州余幸,所见既博,兼以天姿英敏,手腕秀灵,友则有董文敏、王奉常,晨夕讲论,潜心下笔,又必临摹前哲,无一处无来历,因能逼肖宋元真本。”由于师友间的砥砺,加上专心勤勉,王鑑绘画功力迥出时辈。当时人认为只有王鑑可与董其昌相匹敌。如毕泷说:“四王先生中,惟廉州能运笔中锋,其合作处堪与董华亭对垒。”
王鑑传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仿古之作,《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收录王鑑作品约一百六十间,直接标明仿巨然的单幅作品有八件,其它仿古册页中仿巨然之作可以说几乎每册都有,此外他还较多仿梅道人的作品,他认为梅道人“纯师巨然,妙有淡远之致。”
此幅为王鑑仿巨然风格的作品,作于“辛丑小春”,为清顺治十八年(1661),王鑑时年六十三岁。此图在构图上为传统的全景山水,前景为洲渚水草,野水钓舟,中景为山石远树,山间作矾头,山体左右各有一条直路向远方伸出。后景为远山。全图笔法圆润,设色淡雅。王鑑的摹古并不是单纯的摹仿,而是根据自己对古代作品的理解进行的再创作,他可以熟练运用北宋诸大家的技法,甚至巧妙地混用。如他仿范宽的作品中就运用了董源的皴法,他在说“范宽、董源皆北宋大家,故用笔相肖。范画浑厚,董画幽淡,各极其致,非南宋后所能梦见。”可见他追求的不是对原作的毕恭毕敬的复原,而是对其中精神的深刻理解。此幅作品用可以毕泷的话说:“得宋元人之神髓,不徒以形似称能者也。”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