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卞文瑜 山水 册页(八开)

图录号:82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卞文瑜 山水 册页(八开)
图录号:
827
年代:
艺术家:
卞文瑜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9.5×15.5cm×8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1037736
USD:133011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
拍卖会名称:
中贸圣佳 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代书画(一) 总成交额:11435.27万元 成交率:86%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小景点出林塘幽
——卞文瑜《山水册页》管见
晋 甫
明代绘画,早期是以宫廷院体和浙派绘画为主的,他们是在继承两宋院画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国初期,朱元璋由于出身低微,登上皇帝宝座之后,研习儒家学术,仿效汉武帝,重视文化教育,广泛收罗文人墨客和画家为宫廷服务。然而残酷的专制统治,对于稍不如意或微有冒犯的文人,甚至对一些无辜者,罗织罪名,大肆杀戮,以巩固他的皇位。当时被杀的画家如赵原、盛著和周位等都是,就连著名的画家戴进,也因为在《秋江独钓图》中画钓鱼人的衣服是红颜色的,说是触犯了朝廷的官服,而被逐出宫廷。但是到了宣德时期,政治形势基本稳定,经济文化也相应繁荣起来,特别是宣宗朱瞻基喜好广泛,尤擅绘画,常以“御赐臣工书画”以结纳人心,无疑对宫廷绘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戴进被谗,郁郁不得志,回到杭州老家,以卖画为生。他以画技超绝,人谓“远出南宋以后诸人之上”,声望很高,尤其“身名愈重,而画愈贵”,被后人视为“浙派绘画之祖”。张庚说:“画分南北,始于唐世,然未有以地为派者,至明季方有浙派之目。是派也,始于戴进,成于蓝瑛。”
总之,明代早期的绘画,基本上是以工匠、画师为主的绘画风格。他们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笔墨功力、表现技巧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待到中期之后,“文人画”的兴起,才取代他们,而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流。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称为“明四家”。因为他们生长、活动都在苏州一带,所以把他们的绘画也称作“吴门画派”,这一画派,直到明晚期,久居霸主地位。重要画家有:陈淳、陆治、文彭、文嘉、文伯仁、钱谷、莫是龙、董其昌、卞文瑜、李流芳、陈继儒、米万钟、王铎、赵左、沈士充、顾正谊等等。以董其昌为首的上海松江又聚集了一大批画家,称为“松江派”,其中又有“苏松派”、“云间派”和“华亭派”三个分支。人数众多,影响极大。
董其昌可以说是启发“四王”,风靡海内的巨擘。他是松江华亭人,万历十七年(公元一五八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史说他“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拟之米芾、赵孟俯云。”当时和他往来的人很多,与之“讲求笔法”的苏州卞文瑜就是很有名的一个。
卞文瑜字润甫,号浮白,别号花龛。秦祖永说他“从董文敏(董其昌谥号)讲求笔法”,笔墨也相近似。善山水,树石勾剔,“笔致幽秀,逸趣横生,真能洗涤烦襟,引人入胜。”我们从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荷亭消夏扇》、《湖庄清夏扇》以及海外收藏家收藏的《梅花书屋图》来看,上述评论对他的画技来说,的确不是过分的溢美之词。
《梅花书屋图》近景山石上数丛梅花盛开,旁边有山间悬瀑泻下而通过石桥形成的小溪淌过;中景松荫下,修竹掩映,置一读书堂,堂中高士正襟危坐;远处烟峦迷蒙……。松风、泉水乃至读书之声可闻,幽静之意也就表现得更加充分,使人有潇洒出尘、灵秀超逸之感。清代画家戴熙也曾以此为题画一卷子,有诗曰:
三间茅屋四无邻,冷趣空山盎盎春。想见夜深明月上,万梅花拥一诗人。可算为此图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八开《山水册页》,除了两页无题者外,其余六开都标明是仿古人笔意之作。其中两页仿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两页仿吴镇(字仲圭,号梅道人)、两页仿赵孟俯(自号松雪翁,谥文敏)。题识虽称摹古,但从画法来看,实出自家手笔。细究起来,黄、吴都源于董、巨(董源和巨然),而他所受影响最大的董其昌,也是“以北苑(董源)为宗”的,这就是董邦达先生在本册跋语中所谓的便“知其渊源之由”了。
众所周知,北苑的画,以掩润华滋而得山之神气。这是后世许多追随者,为之向往的目标,而得其真髓者寥寥无几。但从卞文瑜的八开《山水册页》,无论峰峦林木、矾头碎石,以至山岚云气等,使我们在一种郁勃、苍润、平淡、天真的景色中,感到突出的是一个“幽”字。“清幽”是一种意境,能把它反映到集体的画面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历代文人画家梦寐以求的东西,被看似简单的几张册页,表现得如此完美,即是大家有时也是很难做到的。
卞文瑜生于明万历四年丙子(公元一五七六年),卒于清顺治十二年乙未(公元一六五五年)享年七十九岁。《梅花书屋图》,根据题款推算,辛卯应是顺治八年(公元一六五一年),是其晚年作品。此页八开笔法与之相近,按李经畬跋语中“晚年笔力凌沧洲”来分析,《山水册页》创作时间,大体应与《梅花书屋图》相近,也就是卞文瑜七十岁左右。这时用笔凝练、老辣;章法自然、和谐;意境清秀、深邃。可谓是苍老古厚而不失机趣,脱去纵横习气,毫无半点喧热姿态,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然而,非真探幽者,不知也。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