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西泠拍卖> 二〇一七年春季拍卖会> 中外名人手迹专场>约1978年8月13日作 巴金 《随想录》名篇《怀念萧珊》完整最初稿
图录号/艺术家:

约1978年8月13日作 巴金 《随想录》名篇《怀念萧珊》完整最初稿

图录号:255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约1978年8月13日作 巴金 《随想录》名篇《怀念萧珊》完整最初稿
图录号:
2559
年代:
约1978年8月13日作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二〇一七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外名人手迹专场
拍卖时间:
2017年7月15日至7月17日(周六至周二)
备注:
声 明:
发表:香港《大公报》,1979年2月2日至5日。
著录:《巴金的一个世纪》P411,唐金海、张晓云着,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年。文稿八页
参阅:
1.《巴金随想录手稿本第一集:随想录》P2034,巴金着,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
2.《随想录》,巴金着,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3.《爝火集》,巴金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说明:《怀念萧珊》是巴金《随想录》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巴金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怀》作于巴金太太萧珊逝世六周年,开启了巴金晚年写作的新阶段,亦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影响深远。回忆十年浩劫不寒而栗,巴金以朴实而深情的笔触写下自己对萧珊的怀念,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名篇名作。本目标为《怀念萧珊》之完整最初稿。
因巴金手稿大多保存在纪念馆中,也因十年浩劫所致,巴金重要文章的完整手稿极其罕见。文革时期(此稿作于文革刚结束)的手稿更是十不得一。
此为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巴金手稿,也是近年市场中最为重要的现代文学手稿。
最初之稿
据巴金年谱,此稿始作于1978年8月13日萧珊去世六周年,当日巴金“没有做任何事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忘不了她,记得她经历的痛苦。始作《怀念萧珊》,悲痛难抑,未完辍笔。”《随想录手稿本》中《怀念萧珊》版本显然是以本目标手稿为基础誊抄过后又进一步删改。从修改内容看,《怀念萧珊》终稿中删去了大量有关个人感受的词句,使整体基调积极向上。本目标手稿则保存了巴金怀念亡妻最原始、最真挚的感情。而前后两个版本的手稿,亦体现着巴金从对妻子所受委屈之不平,到重拾对社会主义事业热情的心路。
以开头与结尾为例,本目标手稿第一句为“今天是xx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在《随想录手稿本》中定稿为“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初稿中以“xx”代替萧珊之名,显然是文革遗风。巴金在文革期间所写的大量交代材料,令其内心饱受煎熬。在此稿中不敢写出萧珊名字,亦是源于心有余悸。
本目标手稿结尾为“我不相信鬼,但是我多么希望有一个”,在《随想录手稿本》中,此句为“我不相信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也就不太远了。”随后巴金又将此句删去,改为“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
如此修改举不胜数。本目标手稿写于八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便笺上,而非巴金惯用稿纸。便笺纸尺幅较小,在第一页手稿上巴金将便笺抬头划去,可以推测巴金此文最初或只为抒发个人情感,而未当做将公开发表的作品写作。
《怀念萧珊》与《随想录》
《怀念萧珊》是巴金对亡妻的怀念,也是其对文革的反思。文革结束后,痛苦一直围绕着巴金,说出“真话”的冲动,成为《随想录》诞生的契机。在《随想录》序言中,巴金写道希望这些“随时随地的感想”能够“作为一声无力的叫喊”,是其文革后写作的动力与理念。
在《怀念萧珊》中,巴金回忆了在文革中历经的冷暖人间,从“北京来的红卫兵”打在萧珊头上的铜头皮带,到友人王若望、周信芳夫妇的凄惨遭遇。自己虽然保全性命,但这种侥幸令巴金愈发感到萧珊之死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这种自责是《怀念萧珊》创作的来源,亦是一代人共同的痛苦记忆。
《怀念萧珊》的发表为文革后的中国社会带来一阵柔风,并激发了人们对真情实感的追寻。在《怀念萧珊》之后,巴金在《随想录》中又陆续发表了《怀念老舍》、《怀念非英兄》、《悼念茅盾》等文章。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渐渐取代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成为《随想录》的主题。
巴金与萧珊
巴金与萧珊厮守人间三十余载,在中国最动荡的年代中成为了相濡以沫的典范。1936年,十九岁的萧珊结识巴金,并在其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1944年二人在贵阳花溪成婚。新中国成立后,萧珊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兼事文学翻译。
在第一页手稿背后,有巴金书“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目。68.2.26”字样。据《怀念萧珊》,此为胡万春、唐克新所写批斗文章,当日单纯善良的萧珊读罢此文,情绪低落痛苦异常。萧珊罹患癌症后,因未得到及时救治,最终于1972年8月13日离世。萧珊病逝后,巴金悲痛异常,在《怀念萧珊之后》,萧珊逝世十二周年之时又写《再忆萧珊》。萧珊逝世前的目光令巴金难以忘怀,曾创作长篇《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最终无力完成。

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小名升麐,化名黎德瑞,笔名巴金,四川成都人。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1927年赴法留学。1949年后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