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傅抱石 九老图 立轴
图录号:2546A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傅抱石 九老图 立轴
- 图录号:
- 2546A
- 年代:
- --
- 艺术家:
- 傅抱石
- 材质:
- 设色纸本
- 作品分类:
- 尺寸:
- 178×57cm
- 起拍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保利
- 拍卖会名称:
- 北京保利拍卖202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中国书画夜场
- 拍卖时间:
- 备注:
- 声 明:
- 【出版】1 .《雄狮美术》1981年7月号总125期,第71页,雄狮美术月刊社,1981年7月。2.《傅抱石画选)图版20,朝华出版社,1988年。3.《傅抱石画集》图版71,文物出版社、大业公司,1988年。4.名家翰墨丛刊《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45期,傅抱石特集》第38-39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10月。5.《中国画研究第8期—傅抱石研究专集》第20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6.《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傅抱石》第13页,古吴轩出版社,1995年3月。7.名家翰墨丛刊《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11期,傅抱石(上古衣冠))》第40-41页,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12月。8.《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傅抱石》图版51,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10月。9.《20世纪中国画坛之巨匠—傅抱石》图版45,日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1999年。10.《中国名画家全集— 傅抱石》第101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11.《中国名画家全集—傅抱石》第101页,艺术家出版社。2001年5月。12.《河山在目— 傅抱石百年纪念画集》图版92,民政总署、澳门艺术博物馆,2003年8月。13.《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画集—傅抱石》第41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14.《傅抱石画集》(上集)第182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12月。15.《傅抱石大典》第173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7月。16.《傅抱石精品画集》图版13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17.《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展)》第60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2004年。18.《书画巨匠艺库·傅抱石—傅抱石中国画法要论》第119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1月。19.《傅抱石的世界》第336-337页,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12月。 【印文】傅抱石【傅抱石自题签】九老图。印文:抱石大利 【展览】1.“20世纪中国画坛巨匠·傅抱石·日中美术交流的桥梁”,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日本),1999年10月12日至11月21日。2.“河山在目—傅抱石百年纪念画展”,澳门艺术博物馆,2003年8月。3.“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100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江苏省美术馆,2004年8月25日—9月6日。【说明】傅抱石家属旧藏。【注】1.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近现代书画部工作人员。2.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欢醉八百—傅抱石《九老图》读记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三月廿一日,致仕闲居洛阳的白居易(74岁)邀请胡臬(89岁)、吉旼(88岁)、郑据(85岁)、刘真(87岁)、卢贞(83岁)、张浑(77岁)等六位老友在履道坊寓所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雅集。他们听歌、观舞、喝酒、赋词、吟诗……诗酒相会,一派祥和的宴乐胜景。当时,白居易以秦末「商山四皓」之典比拟,写下了《七老会诗》并序纪事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亦次焉。偶于敝舍合成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且欢。七人五百七十岁,施紫纡朱垂白须。手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且欢娱。诗吟两句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粗。巍峨狂歌教禅拍,婆娑醉舞遣孙扶。天年高过二疏傅,人数多于四皓图。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更应无。同年夏天,白居易又邀李元爽(100多岁)、释如满(95岁)加入七老会,在龙门香山寺再次聚会,山水林泉,赋诗唱酬,也是不亦说乎。后来,白居易邀请画家为老人们写真,留影题咏记录下这美妙的时光:会昌五年三月,胡、吉、刘、郑、卢、张等六贤,于东都敝居履道坊合尚齿之会。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绝伦,同归故乡,亦来斯会。续命书姓名年齿,写其形貌,附于图右,与前七老,题为九老图,仍以一绝赠之。(案:二老谓洛中遗老李元爽,年一百三十六归洛;僧如满,年九十五岁。)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当时一鹤犹希有,何况今逢两令威。因为在洛阳香山结社,他们被誉为「香山九老」,总逾八百岁。不管是「七老会」,还是「九老会」,都是所谓的「尚齿会」,被赋予尊老尚贤的精神意涵。他们志趣相投,耽于清淡,忘情山水,以文会友,成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被后世文人雅士崇尚不辍。千百年来,「香山九老」引发众多文人骚客无限感怀,《九老图》也成了后人思慕风雅的精神源泉。凡耽于绘事者,多以仰望之态羡慕着盛会情致。伴随着时光的流淌,《九老图》逐渐衍变为一种具有某种特定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被后世文人以绘画、诗词、雕刻等形式不厌其烦地一再勾绘,风气延绵。宋元以来,雅集之风盛行,香山九老为人所爱。李公麟、李唐、刘松年、赵大年、谢环、周臣、仇英、黄彪、禹之鼎等人都有创作《九老图》。画家们依白居易《九老图诗》想象《九老图》,反复描绘,人物形象、精神处境形成了特定的图式。文人们创作、鉴藏并举,乐而不疲。他们迷恋于「香山九老」的遥远情思,也寄托着对古贤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盼。「九老图」成为一个历史想象,也是一种向往,更是文人们理想中的精神家园。这里,有闲适与放达,也有郁闷与感伤。所以,《九老图》不仅成了一个绘画艺术现象,更成了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图1、2)晚清,任颐异军突起,人物画雅俗共赏,「略师陈小莲用笔」绘制《九老图》,(图3)全景式构图,设色简雅、笔法劲逸,颇具装饰效果。与前代画家不同的是,任颐身处海上十里洋场,似乎更加关注世俗性,画面充溢着吉祥喜庆之气。后来,任颐《九老图》为徐悲鸿收藏,题云:「独来独往,神与天游;逸宕纵横,雄奇妙丽;诗中太白,庶乎似之;犹述老莲,何其谦耶!丁未初秋归吾,保守自夸幸福,悲鸿」,钤印:悲鸿生命(朱文)、暂属悲鸿(朱文)、悲鸿欢喜赞叹欣赏之章(白文)。据殷志远《新见任伯年相关文献及作品摭谈》介绍,《九老图》被徐悲鸿携至法国参加「巴黎中国画展」,1933年以来先后发表于《申报》(1933)《大陆杂志》(1933)、《美术生活》(1934)、《新文化》(1935)、《江苏教育(苏州一九三二)》(1935),流布颇广,以为近世画家效法。1943年夏天,冯超然与王均合作《香山九老图》 ,题云:慎得冯迥略法任伯年《九老图》,癸未孟夏,海陵治平王均题并画三松,(图4)呈现出恬淡的海派之风。傅抱石或许也曾在报刊杂志上见过《九老图》图版,更或是在徐悲鸿处亲眼目睹《九老图》真迹,十分欣赏,也被任颐画技深深吸引,并不断揣摩,尝试效法留痕于图。1946年2月,一直沈浸于高士图创作的傅抱石精心经营《九老图》(图5),表达了对任颐绘画的仰慕之情,题云:「民国三十五年二月,忆任伯年笔写,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金刚坡下。」与冯超然、王均一样,他也仅效仿任氏图式,而纯以己法出之,一派陈洪绶遗风,展示了高古的线条传统与深厚的文化意涵。1947年10月,这幅《九老图》参加了上海中国百货公司「中国艺苑」举行的「傅抱石画展」,稍晚发表于11月9日的《京沪周刊》第1卷44期,并刊载于王扆昌(1908—1996)主编的《中华民国三十六年美术年鉴》(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1948年10月)第335页。展览结束,《九老图》被人购藏,至今未曾现身,人们只能在黑白图版中依稀想象风采。所幸,傅抱石同时还创作了一幅《九老图》,一直被他作为自留精品秘藏于书斋,只因机缘而未及题识,几经辗转一度入藏南京博物院,1979年则退归傅家旧藏,于是数度参加展览,反复出版,成为一件著录累累的赫赫名迹。如今,《九老图》闪亮登场北京保利2023秋拍,人们可以直接一睹《九老图》的迷人光彩。《九老图》着意于「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诗吟两句神还王」「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孙扶」「人间此会更应无」,图绘白居易与八位长者,年高德劭,慈眉善目,精神矍铄,兴高采烈,无不陶醉于眼前的愉悦春光,仿佛都回到了青春,当然还不乏四位侍童忙碌着。傅抱石以竖长条幅顶天立地式构图,大块结构文章,满纸高古气象,形成了铺天盖地的磅礡气势。在高大的松荫下,六老围坐于石桌旁,一老身侧于树干后,还有二老行吟于远处树石间,或紫衣、或青衣、或蓝衣、或灰衣……五彩缤纷;或坐、或立、或行,姿态各异,神情丰富;或凝思、或张望、或交谈、或吟诗、或挥毫,饶有兴味,都是轻松闲适的气氛;而四位童子或磨墨、或梳头、或听嘱,也忙而有序,一切都被井然有序地安排于狭长的条幅中。这里,水雾迷漫,松柏苍翠,映衬着九老长寿之意。显然,傅抱石一丝不苟,惨淡经营,处处可见独运匠心。与任颐完全不同的是,傅抱石重点在于高古的历史意象,追求的是「真宰上诉、元气淋漓」。在画幅中,苍松以散锋用笔,泼墨酣畅,人物则刻画精微传神,所谓笔墨,所谓气韵,所谓意境,通过人与树的结构对比,一览无遗地呈现着……有目共睹的是,傅抱石善于描绘书画家最堪吟味或可纪念的故事或行为,如「渊明沽酒」「东山逸致」「羲之观鹅」「洗手读画」「萧翼赚兰亭」「赤壁舟游」等,也喜欢以历史故实、文学名篇入画,诸如「兰亭修禊」「香山九老」「西园雅集」,释图再现,试图追求「浓厚的史味」。这些高古的题材,在傅抱石笔下成为抒发情感的工具,一方面表达对古代高人逸士的理解,另一方面弘扬高贵博雅的民族文化精神。傅抱石早年追求东晋顾恺之古朴清远的情趣,多用绵细圆劲的笔法,后汲取陈洪绶的造型和石涛的意态,相互交叉渗透,任其个性统率,又注重人物的心境表现,努力实践「传神」「写意」之要旨,形成了老辣中兼潇洒,飘逸中见深沈的艺术风貌。无论是谈诗论道,还是蕉荫对弈,无论是策杖行吟,还是临泉听瀑,他多化奔放的冲动表现为想象的驰骋,营造出一个旷达疏远的精神世界。显而易见,《九老图》人物造型奇古超脱,面容清癯光洁,气宇轩昂,尤其是眉眼之间刻画精微,先以淡墨勾勒上下眼睑,后勾出眼睛轮廓,注重瞳孔转折变化,淡墨干笔勾擦眼珠,淡墨渲染数次,在朦胧中以散锋浓墨加重瞳孔部分,配合浓密的睫毛,虚实相生,含蓄深邃;长袍衣纹以破锋飞白线条为之,果敢不施修饰,细劲凝练、圆润飘逸,极具韵律节奏,后又大笔泼墨,淡色冲晕,色墨交融,浑化一片,既淋漓酣畅又洒脱飘逸。同时,傅抱石习惯将历史人物故实融入山水意境,注重气氛的烘托,九老置于松荫之下,既清疏又高古,层次分明,节奏韵律拿捏到位,空间宽阔,布置合理,藴藉全新意境。这里,松干挺拔交迭姿态不一,呈交错变化,而笔墨收放自如,突破中锋、侧锋传统树法,下笔如风驰电掣,纵横交错,或拖长线,或扫飞白,随势而动,韵律丰富,浓淡、干湿之间尽显挺拔之姿。人物从造型、开脸以至衣饰细节,乱中求整,精中有细,各得其神,线条爽利,设色淡雅,渲染微妙,皆细致缜密,将高人道骨、逸士仙风之神韵表达得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堪称精心。当然,对于线条的运用,傅抱石创造力的确非同凡响,曾引来老舍激情赞赏:「凡是有意改造中国绘画的都应当第一,去把握到中国画的笔力,有此笔力,中国画才能永远与众不同,在全世界的绘事中保持住他特有的优越与崇高……画人物的笔力就是每个中国画家所应有的。有此笔力,才有了美的马达,腾空潜水无往不利矣。可是,国内能有几人有此笔力呢?这就是使我们在希望他从事改造创作之中而不能不佩服他的造诣之深了。」 抑如《九老图》,傅抱石融合破笔散锋,兼用多种笔法,「力求奔放生动,使笔与墨溶合、墨与色溶合,而使画面有一种雄浑的意味及飞扬之气势」, 充满着刚劲的力量,洋溢着写意的美感。傅抱石尝言:「刻画历史人物,有它的方便处,也有它的困难处,画家只有通过长期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体会,心仪其人,凝而成像,所谓得之于心,然后形之于笔,把每个人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虽是时空畛域,傅抱石一再复现动人的雅集场景,并将自己与人物类似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对图像的强化追忆,试图把此时此刻的记忆链锁与遥远的彼时彼刻链接起来」,心手相应,气息相契,以淋漓沈郁的水墨造就出跌宕生姿的饱满画面,弥漫着悠远而迷人的芬芳。香山溢「香」!九老不「老」!2023年11月18日 万新华此幅作品虽然无款,却是从傅抱石家里卖出来的,尺幅近十平尺,画中两棵耸入云间的老松,松下有石坡,有桌案,有椅子;前前后后九位老者,或伏案作书,或展卷观画,或沈吟赋诗,或相互交谈,四位小童子服侍在其中。饱读诗书的高龄老者齐聚一图,高松与老者相呼应,表达的寓意就是「高寿」。1952年傅抱石先生在给郭沫若先生作寿时,就画了九老图。此幅虽未题款,但完全画完了,已经是一幅作品了。傅抱石先生有这样的习惯:许多画作完全画完而没有题款,这些没有画完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很认真且很重要的作品。1965年9月,傅抱石先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当时他正准备给上海机场创作一批画,那天晚上回到家里大概酒喝多了,第二天就没能醒过来,是完全没有预料的。所以他有许多作品是因为没有思考好如何题。如果画完以后,他并不重视就会马上就把款题上。他如果想我题个什么样的句子或者思考怎么题的时候被其他事情打扰被搁置,一经搁置就变成永久的遗憾。类似的情况许多画家都会有,他们去世后子女把他们的作品清理出来,就会发现中间有好多画是没有款的。我有一本金农的诗稿册页,有些残破且无款无印。我拿给徐邦达先生看,徐先生跟我讲这是真的而且很好。我说无款无印。徐先生说并不需要款印,每一个字就是他的款,他的个性都在里面。这句话可以引用过来形容这张画,没有款怎么了?每一笔都是他傅抱石。无论是他的人物的形象、他的用笔、他的造型的方法通通都是傅抱石,更何况是他家里出来,有完整记录,流传有序,是毫无问题的。—根据萧平视频采访整理七人五百七十岁,施紫纡朱垂白须。手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且欢娱。诗吟两句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粗。巍峨狂歌教禅拍,婆娑醉舞遣孙扶。天年高过二疏傅,人数多于四皓图。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更应无。—(唐)白居易尚齿会是宋代以后近古士大夫文化中的一个流行习俗。这一传统源起于宋人对白居易晚年在洛阳雅集活动的模仿,实际上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在宋代的影响。现存的宋人「九老图」可能都是南宋后的作品,或题曰《洛阳九老图》,或曰《会昌九老图》,更多的以「香山九老图」为题。对于偏安一隅的南宋而言,「洛阳九老」会更成了自己追忆的中原文化符号。在这种情怀下,人们关注的重点是洛阳。而履道坊、普明院就被更有象征意义的龙门香山取代了,流行于北宋的「会昌九老图」「洛阳九老图」则变成了「香山九老图」。 至此, 「香山九老会」开始脱离文本的想象之辞。元时邹铉在《寿亲养老新书》卷三论「收画」「供老人闲玩」一事时,就将《香山九老》《洛阳耆英》列在一起。可见,在当时《香山九老图》已成为寿庆礼品流行了。九老,即「香山九老」,又称「会昌九老」。唐时,白居易、李元爽、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禅僧如满等九位七十岁以上的友人在洛阳龙门东之香山结「九老会」。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三月某日,九老在白居易家中聚会,有《九老诗》和《九老图》传世。1941年11月傅抱石第一次画《九老图》,为祝贺郭沫若五秩寿辰而作。1952年11月又作大幅,仍是为郭氏贺寿之图。此幅亦是同题精品。观此幅《九老图》,图绘了九位老者、四位侍童于茂林间吟诗属文的场景。傅抱石以「顶天立地」式的构图将参天古树贯穿于画幅首尾,自然地将画面分裁,使空间层次分明,拉开了主次关系。图中九位老者或立或坐,有围坐于桌前品诗谈画者,有驻足古树旁凝神远眺者,有相对侃侃交流者,姿态各异。另有四位侍童点缀穿插其间,或研墨或拢发或负酒。虽人物较多,但整幅画作给人以繁而不杂、紧而有序的观感,意趣洋溢。在形象塑造上,该作亦为傅氏人物画中常见的鹤眼修长、双眉入鬓之态,貌傲岸而气高古,九老高逸出尘之态跃然纸上。—张鹏作为傅抱石最敬重的师长和知己,郭沫若特别喜欢傅抱石绘画,一生为傅抱石画作题诗近40 首,而傅抱石则专门为郭沫若作画达20 余幅,足见他们之间的友谊之深。早在重庆时,傅抱石就赠送郭沫若绘画佳作《桐荫读画》等。郭沫若还专门为此写过一篇感情真挚的散文《桐荫论画》,将之一直悬挂于自己的书斋中。1952 年11 月,傅抱石以唐代白居易九老之典故精心创作了《九老图》,祝贺郭沫若花甲寿诞,郭沫若对《九老图》十分满意,从1953 年初起一直悬挂于家中大客厅。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李可染 1988年作 雨后飞瀑图 立轴
-
陆俨少 1980年作 登庐山望远 立轴
-
陆俨少 1975年作 赠朱燕因刘禹锡诗意册 册页 (八开)
-
傅抱石 九老图 立轴
-
傅抱石 1944年作 东山携妓图 立轴
-
傅抱石 1945年作 赠董正之《登山观瀑》 立轴
-
傅抱石 1964年作 观瀑图 立轴
-
谢稚柳 1944年作 为蒋维崧作执扇仕女 立轴
-
丰子恺 1948年作 落红不是无情物 立轴
-
吴昌硕 1920年作 篆书「心以风鸣」 镜心
-
弘一 1942年作 朱砂警言 镜心
-
弘一 行书「佛学常随」 镜心
-
弘一 行书「南无阿弥陀佛」 镜心
-
张大千 空行母 立轴
-
张大千 1938年作 水月观音 镜心
-
黄宾虹 1952年作 朱砂七言联 立轴
-
吴昌硕 日下部鸣鹤 花卉书法屏风 屏风
-
吴昌硕 四君子中堂·石鼓文八言联 立轴
-
于非闇 连理牡丹 立轴
-
张大千 1975年作 冷香飞上诗句 镜心
-
张大千 1982年作 富春江严陵濑图 镜框
-
齐白石 1937年作 高寿图 立轴
-
齐白石 1941年作 水族图对屏 立轴
-
齐白石 1948年作 葡萄 镜心
-
徐悲鸿 1942年作 奔马 镜框
-
何海霞 黄河颂 镜心
-
郭沫若 行书《延安颂》 立轴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中国当代水墨(108)
- 绸缪集—辛少波旧藏书画专场(27)
- 大方—中国书画专场(105)
- 雅怀—中国书画专场(81)
- 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27)
- 想见风流—明人尺牍诗翰(27)
- 文昌—中国书画及张充和家藏专场(81)
- 观止—纪念人美『大红袍』出版三十周年中国书画专场(81)
- 艺林藻鉴—古代书画(211)
- 名贵腕表及古董时计艺术(18)
- 尚品手袋(86)
- 中国书画夜场(27)
- 现当代艺术(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