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972年作 三峡夜航 纸色水彩

图录号:131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1972年作 三峡夜航 纸色水彩
图录号:
1316
年代:
1972年作
艺术家:
李斛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87×68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2019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现当代油画雕塑
拍卖时间:
2019年06月14日-15日
备注:
[签名(左中)]:三峡夜航一九七二年李斛
声 明:
[来源]:亚洲重要私人藏家。李斛LI HU绘巴山蜀水—徐庆平嶙峋陡峭的石壁横亘画面,占据了全画三分之二的空间,岸边停泊的船只、夜色中冉冉升起的炊烟、月光下起伏的波纹、航船急驶时喷出的蒸汽和留下的浪迹,都在有意无意之中给宁静的夜带来无限的生机活力。其意境之妙,手法之新,气魄之宏,均属空前,堪称中国山水画中的销魂之作。李斛先生有一系列的重要作品问世,在这条道路上他不断地探索,特别是到了“文革”期间,就是在那么艰苦、恶劣的状况下,李斛先生创作出来《夔门夜航》(《三峡夜航》)。他本人是四川人,对四川、对长江有着一种可以说是神圣的感情,他对家乡、对长江、对自然的那种热爱,是非常令我们感动的。当时让他们(还有李可染、陶一清)在民族饭店画画,就是给了他们那样一个机会,那么一点不受批斗的可能,但是那种创作激情一旦迸发出来,就是拿全身心去投入。那段时间我经常去看他画画。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去看他画《夔门夜航》、“长江大桥”。他已经是一位很了不得的画家了,他的造型能力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还是那样深入地观察自然。他画“长江大桥”时,为了表现朝霞中的长江大桥,天不亮就爬到民族饭店的楼顶上等着,一连很多天,等着在朝霞出现时仔细地观察。画夜景那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还是要细心地观察夜色中灯光的影子的多种变化,用墨色应该怎样表现。记得有一次他非常生气地说,某人指责他的影子画得不对,使他特别生气。他对我说,简直是胡说八道,对这个影子的变化我观察多少年了,绝对不是可以乱画的。《夔门夜航》后来他又画了一张,挂在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处,代表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水平。我觉得这张画是完全可以代表的,这就是一张那种看了一眼以后你会永远记住的画。这种画是不多的,看了以后会深深地打动你、感染你。他把他那种画夜色中的山、水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中国山水的雄浑、博大,表现夜色下给你的那种深刻的感动,让你能够静静地在其中回味、找寻。这就是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之间很重要的不同,它让你找寻里面蕴含的很深邃的意义,找寻画家所受到的感动,找寻风景以外画面里还有的东西,使画家的情感与观众的情感融为一体。这就是中国艺术高于西方艺术的地方(就这一点来说),不是把对象创造出来就完了,也不是简单地给你一个惊奇就完了,而是让你能够长久地看进去,如同古人比喻好的音乐能够绕梁三日,好的绘画你可以坐在它面前读很多天。李斛先生有很多在各种氛围中充满感情的风景,很多画都是我看了以后永远不会忘记的。1971年,一批老画家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一夜接回北京,为外事任务的需要制作大宾馆的装饰画。从条件恶劣的干校到宽敞舒适的饭店,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重获作画自由的喜悦使李斛激动万分。他殚思极虑,反复经营,创作出巨幅山水画《三峡夜航》。文章来源:徐庆平《李斛——他是一位我们始终怀念的老师》、《绘巴山蜀水现造化之奇——写在李斛四川画展前夕》重温半个世纪前的那些事——再看家父作品《三峡夜航》随笔—李凡父亲出生在四川,巴山蜀水自然成为了他绘画创作的首选。而其中的三峡以其独有的险峻、奇美使无数人魂牵梦绕,父亲也将画笔首先投向那里,为自己的第一张创作定名为“三峡夜航”。众所周知,三峡风光奇美,但航道奇险,三峡两岸世世代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三峡自古不夜航”,解放后,经过对三峡航道的治理,如今夜间已能通航。父亲曾说,自己就是想通过对三峡夜航这道特殊景致的描绘,使大家在欣赏三峡的美景的同时,从这样一个角度看到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同时领略到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这是父亲回京后创作的第一件作品。  从在部队农场终日除草、挑粪、收麦子的环境中,突然来到条件优越的民族饭店执笔作画,这使父亲迸发出惊人的能量,焕发出冲天的干劲,他拖着久病(肝硬化)的身躯,翻找出多年积累的有关三峡的速写、素描、彩墨素材,殚精竭力、精益求精的完成了这幅尺幅不小的作品—《三峡夜航》。作品按计划装裱在民族饭店主餐厅一进门的大屏风上,确实为饭店平添了一道奇丽的风景。人民画报于1972年第四期在大篇幅报道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同时,发表了这幅作品并很快引起轰动,一时间各报刊争相发表,就连挂历、贺年卡、明信片甚至手绢上,到处都印有这幅作品,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在那段难忘的岁月,父亲与李可染先生、陶一清先生同在一个“战壕”里“奋战”,相互加深了友情和了解,父亲去世后,可染先生曾动情的说,那段时间“让我真正认识了李斛先生,虽然我们在一起相处时间不长,但彼此都感到相识恨晚……晚年结识李斛先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记得有一天,我去饭店看望父亲,可染先生与我交谈甚欢,说了不少肺腑之言,特别是对父亲的做人、作画赞不绝口,他指着父亲的作品感叹道:“你爸爸的身体那么差,但他像画人头一样在画这些山头,他是那么认真,那么严谨,对自己的要求那么高,所以他的画儿是非常耐看的……”,那一天共进晚餐后,可染先生余兴未尽,回到自己的房间便铺开宣纸,挥毫写下“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八个大字赠于父亲。这幅字我珍藏至今。父亲一共画过三张《三峡夜航》,第三张是应朋友之邀而作,篇幅与第二张相仿。因为是为朋友作画,与“政治任务”无关,因此这张是在家中画成的,难得的是,我因此有幸近距离、长时间的在父亲身边看他作画,并亲耳聆听他作画时的有感而发之言,有些至今难忘。比如他画完一遍后对我说,要想达到那张(指第一张三峡夜航)的效果,渲染一遍两遍是不够的,画了许多遍,仍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时还得从背面再去画……,父亲在这幅画中,大量运用了西洋画的一些技法:素描、透视、色彩、光、影……,有一次他边画边说,我把许多西画的技法用到画中,是挨了不少骂的,有些人根本不承认我画的是中国画,可是我不会为了让这些人承认什么而去迎合他们,他们骂他们的,我画我的,我只想画一张“好”画,至于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甚至什么材料,只要能为我所用,画“好”一张画,我都想去尝试,说到这里,他走到那张未画完的“三峡夜航”旁,指了指画面上的月亮继续说:比如这里,我就想用一点儿油画颜料,看看效果怎么样,话音未落,一笔淡黄色的油画颜料已涂在月亮上了……,现在回看这一笔,倒是为父亲留下了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一生求新求变的生动写照。(节选)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