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郑磊 破坏与重构

图录号:66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郑磊 破坏与重构
图录号:
666
年代:
暂无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11cm;直径13.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福建东南
拍卖会名称:
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化境——当代漆艺专场
拍卖时间:
2016年10月30日
备注:
声 明:
漆器
郑磊
1959年出生于福建福州,毕业于中国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
1990年至1992年间在帕劳共和国(Palau)从事建筑造型设计;1992年至1995年在日本国研修油画和漆艺;1995年至1999年从事环境及室内设计;1999年至今潜心艺术创作。
主要参展有2016年参展“漆语时代——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福州)、2016年参展“大漆世界:时序——2016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武汉)。

借漆构建的自我体系
——野路郑磊
文/袁慧生
从事漆艺创作十余年,在这漫长的创作阶段里,不断在为漆艺创造新的可能,试验性的玩票积累让他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野路。而这条野路的第一段叫做《弃物对话》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大型系列作品。经过六七年的折腾之后,在前段积累的深挖掘下,提炼出更深刻的创作思路,于是诞生了《碰撞》《破坏与重构》《嫁接》《变异》这样的四部曲,而近期在福州与武汉国际双年展中大家看到的《破坏与重构系列》便是其中一两件亮相。大多数人初见郑磊作品会粗浅的认为这是金缮方式修复的手工艺品,实则不然。近年来漆艺大军的蓬勃发展,金缮手工艺作品以高端工艺品大面积出现,多则以器物修复为目的,而郑磊作品玩性偏高,未曾以金缮工艺自居,其作品服务于精神性的提炼与升华,用漆艺来表达或阐述艺术观点及世间现象,蕴藏深刻的哲理内涵,具有语言信息和当代社会精神的反思及缩影。非独立的工艺品,因此与金缮是两码事。郑磊近年来对漆与陶瓷的课题探索应当追溯到十年前《弃物对话》的积累。
《弃物对话》的创作背景是郑磊回国后,中国开始大建设和工业化大生产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思考,大量的建筑被拆毁和新材料的运用,传统建筑构件和民用器具的淘汰以及人们对新材料的使用导致传统手工艺的难以为继,耗时和周期的现实面前人们纷纷选择更高效廉价的工业产品,造成人们对物件的不珍惜,对器物的情感逐渐淡化,而那些世代相传的民用器具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情感被人忽略,器物与弃物就像一些人一样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和自我放弃,是传统价值观和当代价值观的冲突,而郑磊选择这些器物即弃物去代入漆艺的创作语言,系列其中的《木臼》便是之一。
这是四部曲之一,在经历十年的积累和走遍各地的调研,郑磊被社会变革带来的文化融合产生深刻的思考,器物与人的联系已经无法能够容纳他所要表达的深度,其深入的层次需要追溯到文化基因的探讨,在长期的走访各地没落或被遗弃建筑空间的载体中,而陶瓷与漆艺这两项手工艺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技艺在历史上是曾经各自登峰造极的而未曾用来做语言来结合过的,而其中一点反应了时代的变化,人的审美趣味的变迁即反应文化的融合(包括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对时代的反思。《劣汰》既是其中阐述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而人在自然法则里处于生物链的顶端在人为的控制和筛选,作品中的高古瓷器在它那个时代是属于劣质淘汰品,跨越时空在今日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去其糟粕保留其精华,将其打破并重构,人为去其原来的样子使其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并且是以艺术品的方式呈现,而瓷器中的瓢虫则是另一重局内的优胜劣汰,就像政治生态一样,局外有局,而深处其中是不自知的。郑磊通过漆与陶瓷的语言进行提炼和升华将这些哲理蕴藏其内,因人而异,各个阶层反应和解读对号入座,引发思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