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王原祁 仿大痴山水图 立轴

图录号:1605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王原祁 仿大痴山水图 立轴
图录号:
16056
年代:
--
艺术家:
王原祁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86×43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北京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代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题识:庚辰初秋,寓畅春院官舍,仿大痴笔。麓台祁。钤印:王原祁印、麓台、古期斋、鸾坡鹤禁 此幅《仿大痴山水图》轴,据自题款识“庚辰初秋,寓畅春院官舍仿大痴笔,麓台祁。”可知是王原祁(1642-1715)在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年)59岁时所画,为晚岁之作。画中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杂树繁茂,山居邻舍,隐现于山坳和密林之中。构图稳重大气,以山峦为画面主体,主峰耸立,众山陪衬,以衬托主峰之高大伟岸,正是其论画所强调的风水“龙脉”说的体现。山石皴擦不多,以披麻皴为主,间以点子皴,干笔淡墨,或疏或密,或淡或浓,用笔锋颖幻化,繁而不乱。浓墨点苔,莽莽苍苍,离披点画,郁郁葱葱。用色以赭石为主,浅绛设色,以显秋高气爽之致;敷色则色色相浸,率意高古,直渲天然真趣,无意处却见匠心。王原祁的祖父王时敏是明末首辅王锡爵的爱孙,祖父为他延请的是当世最具有影响力的老师—董其昌。和老师董其昌一样,王时敏一生最服膺、临摹最多的是黄公望的山水,清中见浑厚,淡中寓回味。王时敏又亲自教授王原祁绘事。王原祁不负所望,青出于蓝而胜与蓝。祖孙同样是摹仿黄公望,与祖父王时敏以秀雅为主的风格相比,王原祁却是寓雄健于含蓄,于清淡求浓厚,绵里藏针,似柔实刚,整幅作品充满“淡而厚,实而清”的独特而微妙的效果。正如后人王昱《东庄论画》所云:“麓台夫子尝论设色画云: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本图无疑是王原祁肆力发挥文人画风尚的一个典范,即体现在他仿黄公望山水之中,他曾说:“画贵意到,有见笔而不见墨,见墨而不见笔,意到即笔墨全到矣……余兴会偶到,放笔为之,漏深不能脱稿,次早曦光入牖,寒威稍解,点染成之,粗服乱头,知非作家所喜,取其无失天真而已。”这段文字具有很强的文人个性与丰赡的精神内涵,可窥见王原祁涉笔成趣、雅逸自适、率意清高的文人画家本色。王原祁在自己的画论中非常崇拜元代黄公望的绘画,在《麓台题画稿》中他讲道:“宋人之法一分不透,则元笔之趣一分不出,毫厘千里之辨在此,子久三昧也。”此作无论构图、笔墨都显得浑然一体,生涩之处见纯熟,气韵天成,“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等笔墨辩证法则和笔墨之美在本画作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此作款题中言该作“仿大痴笔”意,即追法黄公望的笔意。不过虽言拟古,但并非完全拘于形似,而是将其对黄公望的理解重新诠释,显示出的完全是其晚年“熟而后生”的笔墨与设色的高妙境界,体现出其典型的个人风格。王原祁是“四王”中的晚辈,但在清代的朝野的追随者却最多。在野,王原祁是王时敏最钟爱的孙子、最优秀的学生、最忠实的继承者;在朝,他任清廷书画馆总裁,用三年时间与孙岳颁、宋骏业等人共同编写大型书画书籍《佩文斋书画谱》一百卷,是康熙皇帝宠爱的宫廷画家之一。无论在朝在野,王原祁都有一大批追随者与学生,由此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娄东派,也是清代正统山水画派中最大的一个流派。其实,王原祁的仿黄公望山水是他画山水中的精品中的精品,传世有数件之多,目前多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大型国家博物馆里,传世王原祁《仿黄子久山水》在市场上见过的仅有二、三件,一件是《仿黄公望陡壑深山图》、一件是《仿黄子久晴峦暖翠图》等,本件则是王原祁山水画在市场中比较难以见到的作品,识者自知。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