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沙耆 上山虎

图录号:222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沙耆 上山虎
图录号:
2224
年代:
艺术家:
沙耆
材质:
油彩 画布
作品分类:
尺寸:
53×44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上海朵云轩
拍卖会名称:
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
拍卖时间:
2017年06月25日-26日
备注:
声 明:
签名:(正)SAGI沙耆我何必要成为“梵高”
很多艺评文字提及沙耆,几乎都使用了“不幸”与“幸运”之类话语,以此观照他的一生。当沙耆在欧洲的创作如日中天且确有所成时,却突患疾病,精神不支,仓促归国。因无力胜任教授,只得蛰居乡间,至亲既亡,无奈依邻度日,月入特赐的生活费,算是仅有的安慰。这一阶段,他的那些留欧同道们,大都或在院校任教,或在“单位”就职,再不济的,也混个工艺美术合作社创作员。以此来看,沙耆真是“不幸”了。
因沙耆归国后长期处于病中,无法就职,故而也就与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分派“创作任务”完全无缘,所以在迄今所能搜罗到的他的各阶段作品中,全无所谓应命之作。反观那些同道,则无一例外皆而有之,只是数量多少,水平不一而已。以此来看,沙耆一生所拥有的极为“纯粹”的创作空间,又是他“幸运”的一面。
长吁短叹地怜其“不幸”而尴尬无奈地贺其“幸运”,大约就构成了今天对沙耆一生的普遍认知。更有一种看法认为,应该给沙耆冠以“中国的梵高”之名。对此,九泉之下的沙耆,或许会报以嘿嘿一笑:我才不做倒霉的梵高呢,我要做中国的省主席!(图1沙耆的报纸涂鸦)
怎么说?纵观沙耆早年经历,无论求学、创作,还是参加革命,举办展览,其实,骨子里始终浸润着民族大义和一腔热血,这也是当时及后来,无数中国人所共有的情结。(图21945年沙耆在画展请柬上的题语)此外,沙耆对家庭更有一种强烈的依恋之情,他患病后曾在笔记本上按出国前的一帧家庭合影,画过一幅图,另一页上则画了自己年轻时代的肖像。画作没有一点病态,但题语却完全癫狂。《家庭合影》自题:“我也有主人家庭,都是无爱的人。有省长也能从仙。”《自画像》自题:“沙耆亲王主席总司令,便是领土亲王,一个中国。”(图3沙耆出国前的家庭合影照;图4沙耆笔记本手稿)
“省主席”,对正常人来说,这是癫狂之语;但对沙耆而言,却是撑起他始终如一地追求着的精神世界的支柱。失去了家庭之爱的沙耆,晚年阶段最渴望的,仍然是能够实现他年轻时代的抱负。没有组织给他分派任务,他当然不必完成“应命之作”,所以也就没有了在正常人那里经常见到“高大上”“红光亮”。但他给自己下了任务,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艺术诠释。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幅《变体开国大典》及其题语,颇能说明他这一时期的所思所想。(图5沙耆《变体开国大典》及题语)画面上半部分,自左至右,第一人不明,以下分别为,朱德、周恩来,第四人不明,毛泽东(5)、刘少奇(6)。数人之中,主光源集中于毛泽东,无疑是画面的主角。题语则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段话,出自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千古名言也。限于篇幅,点到为止,请恕笔者不再展开议论。
所以,认为沙耆因病而得以幸运地远离了政治的观点,并不确切。只是,他的贴近政治,是借助于自己独特的生理状态,采用了自己独特的方式——无论是病态的还是正常的。当他年逾九十,在病床上等待主的召唤时,显得如此安详,如此平静,与他创作中惯有的热烈奔放,激情澎拜,形成了强烈对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学梵高的样,以自残来了断一生呢?(图6汪大川:《沙耆年90》,2004.11.18)
2017年朵云轩春拍的油雕专场中,征集到沙耆的6件晚年作品,有人物肖像,有风景写实,也有虚拟的动物世界。标志性的笔触和色彩,真实记录了沙耆始终不变的艺术追求,不妨让我们带着平常心,走进沙耆的内心世界,细细观赏,认真收藏这位“省主席”的艺术才华和民族抱负吧。
(承载)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