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当代亚洲艺术>张晓刚 一九八八年作 荒原系列1号 油画纸本 镜框
图录号/艺术家:

张晓刚 一九八八年作 荒原系列1号 油画纸本 镜框

图录号:78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张晓刚 一九八八年作 荒原系列1号 油画纸本 镜框
图录号:
788
年代:
艺术家:
张晓刚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25.6×19.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拍卖会名称:
专场名称:
当代亚洲艺术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出版:〈从新具像到新绘画〉(中国,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二〇〇二年),228页及封面
来源
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现藏者购自上述来源
张晓刚八十年代的创作是艺术家内心独白的诗篇,充满知识青年的青涩和沈思,与艺术家九十年代的符号性不同。张自一九八二年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开始其艺术生涯,他八十年代的作品,可以算是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在西方哲学及美学催生下的成果。张晓刚在学期间已经接触西方后印象派艺术,对凡高及高更特别推崇。同时,西方哲学大量输入中国,在学界产生巨大影响,张晓刚作为文艺青年,受当时前卫的法国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及超现实主义影响,特别钟情捷克文学巨人卡夫卡的作品,而这些学说的影响加上艺术家的思考及个人经验,形成了艺术家八十年代作品中,带有独特艺术家语汇的超现实气质。
在完成了充满后印象主义风格的《草原组曲》的毕业作品后,张晓刚寻找工作单位并不顺利。一九八四年,他便因为过量喝酒而被送进医院,这一人生经验,让张晓刚进入了他所谓的「魔鬼时期」,其代表作品是以魔鬼及死亡意象为题材,以超现实的言语去试图表达自己对生存、生命及死亡等议题,提出质问及探索。内向的张晓刚,在这系列的作品及后来的《遗梦集》,都没有提出明确的立场,呈现的,更多是艺术家思考状态的投射。他自己如此形容「魔鬼时期」的作品︰「表达一个扭曲的灵魂处于生与死的临界在线所体验到的恐惧和悲壮的感受...作品中强调某种怪诞和痉挛的苦难感。」
一九八六年,艺术家终于获得母校,即四川美术学院师范系聘用。稍微安稳的生活,让他走出黑暗,走出死亡的沉重,转向东方神秘主义及老庄的无为思想,原始艺术与宗教艺术成为他的泉源,尤其是对禅宗产生兴趣,继续在艺术的路途上思考生命。他自述︰「去向「神」的世界漫游,试图寻找生与死之谜的本质,寻找一种具有包容性的恒定的艺术规律。」这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开始创作《遗梦集》系列,该系列成为艺术家早期非常具代表性的系列。今次拍卖呈献四张《荒原系列》,他们均为此时期的重要性创作,是一九八九年参展「中国前卫大展」的《生生息息之爱》的前期创作,当中可见其思路线索,极具文献价值。四张作品均是艺术家该时期独有方式「纸刻油画」创作而成。艺术家以油彩作为绘画的主要媒介,并以刀刻印着画中人的轮廓,来强调造型的立体感,极具表现力,是极其珍贵的创作。
四张《荒原系列》均以大地作为主题,裸体的女子以不同姿态出现,有的站立,有的盘坐着,有的高举双手,有的躺卧石上,但同样姿态妩媚,裸体女人是对母性的歌颂,是西方艺术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女子的身边同样有着不同的图案,例如花卉及树枝等,带着浓烈的生命气息。这块带着神秘主义的黄土地,有着超现实的艺术语汇及各种具宗教意味的象征符号。与九十年代,以寻找一个属于中国人图像为出发点不同,张晓刚八十年代的作品,具有更广阔的人文关怀,更个人的哲学思考,是了解张晓刚完整艺术观,不可或缺的一段。款识:张晓刚,2007(二〇〇七年加签于作品背面)重要亚洲私人收藏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