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张伟 一九八四年作 AC12 油画画布
图录号:717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张伟 一九八四年作 AC12 油画画布
- 图录号:
- 717
- 年代:
- 艺术家:
- 张伟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221×119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拍卖会名称:
- 专场名称:
- 当代亚洲艺术
- 拍卖时间:
- 备注:
- 声 明:
- 出版:〈张伟:抽象绘画〉(中国北京,博而励画廊,二〇一三年),75页钤印
艺术家钤印一方展览:中国,北京,博而励画廊〈张伟19792012年的抽象画〉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三日至五月二十六日
来源:北京,博而励画廊
现藏者购自上述来源
一九八O年代中国抽象艺术的源起
抽象绘画在一九八〇年以后的中国逐渐得到正名,两个前卫艺术团体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可不提,其一便是中国第一个在野的艺术团体「无名画会」。这个艺术团体在文革期间经常结伴外出,去往北京郊区进行写生创作。一九七二至一九七四年之间,这个团体逐渐吸引了更年轻的一代,包括张伟、李珊、马可鲁等人,文革结束以后,「无名画会」得到官方美术协会的认可,并于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一年分别举办了两次公开展览。后来,张伟退出「无名」,转而与朱金石、赵刚等艺术家共同组成小团体,开始了他们的抽象绘画实验。
实际上,早在一九七七年,张伟的小画《BE1》便透露出他与现实主义决裂,从而转向抽象的端倪,张伟当时的阅读和学习——小说《海鸥乔纳森》所表述的自由和自主、老子哲学中的「大象无形,大音稀声」、齐白石、徐渭的画作令他更坚定地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追求画得「不像一幅画」「只想做回自己」1。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国艺术家和展览得以进入中国,而对于张伟来说,影响最深刻的则是一九八一年中国美术馆的「波士顿博物馆美国名画原作展」,而杰克逊·波洛克滴洒颜料而成的行动绘画更令他感到震动,因为这与他在八十年代的绘画实验不谋而合2。
一九八四年的《AC12》(拍品编号717)便是张伟在八〇年代绘画实验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就像他同一系列的其他几幅作品一样,在《AC12》当中,看不到开始,也看不到结束,笔触感、层次感都消逝在色彩滴洒的轨迹当中。张伟提到:「我在画这张画儿的时候,是在试图把颜色尽量控制在最少的两三种之内,以此来尽可能的做到使画面很单纯,你只能在画面的中间偏上的地方找到一个小小的黄色的点儿,那就是我所理解的『惜色如金』,齐白石最喜欢强调这个说法,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从来不会滥用颜色的色彩画家。在画面的大面积绛紫布局之后,我的小黄点儿也是在起着千军万马中的将军的战旗一般的作用,也有如交响乐在接近尾声时的一个亮丽的高音。」3一种「主观表现性」在张伟的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借此他突破了形势与内容的藩篱,超越了对西方抽象艺术的简单模仿,批评家何桂彦评价道:「(张伟)创作中的颜色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技能在视知觉上反映情绪的变化,也具有形式化的因素,尽管这种形式具有偶发性。」4
同为北京的在野艺术团体,「星星画会」成员在一九七〇年代末与「无名画会」多有交谊往还。一九七九年九月廿七日,黄锐、马德升、钟阿城、王克平等艺术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墙外组织起包括一百五十多件画作、雕塑作品的「星星美展」,引发极大的轰动。「星星」从一开始就亮出激进姿态,并表现在黄锐的参展作品《圆明园》系列当中,黄锐在画中赋予圆明园的废墟强烈的象征意味,将其描绘得具有拟人化特征,形态却又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
此后,黄锐的画风开始彻底走向抽象,与张伟相似的是,黄锐同样在他的阅读中提到老子哲学、《易经》等带来的影响,这一影响几乎贯穿了他整个八十年代的绘画实践,表现为被他称作「空间结构」,后又简化为「空间」的一系列冷抽象绘画。一九八四年夏天,黄锐移居日本大阪,同年八月,黄锐在大阪中央画廊举办个展,在展览中,黄锐结识了主要活动于关西地区、一九五〇年代以来日本最重要的前卫艺术团体之一——具体派的主要成员白发一雄、元永定正等人。作为具体派最激进的一份子,白发一雄尝试以自己的双脚在画布上留下盘旋交错、动态十足的笔触和颜色堆积。与白发一雄的友谊使得黄锐的创作在一九八五年以后产生了巨大转变——在黄锐作于一九九一年的《红3号(L)》(拍品编号718)中便可看到,黄锐一改八十年代前期惯用的硬边、赋色细腻的矩形抽象风格,代之以大面积厚涂的红色颜料,快速挥洒的笔触与画布边角的黑色与灰色色块相交缠,营造出一种粗粝的、富于动势的观感。值得注意的是,一九九二年以后,艺术家便停止了创作这类带有抽象表现主义特征的作品,这件《红3号(L)》亦因此而格外珍贵。
以张伟、黄锐等艺术家为代表,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抽象绘画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组织的前卫艺术团体活动与艺术实践的交织进行更成为八五新潮的先声,他们启发了后来的艺术家们继续寻求创作自由、个体自由,并以群体运动模式反抗官方桎梏。正是这些自身尚处于发展中、呈边缘状态的抽象绘画,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早期前卫。
1《张伟WalingBoers访谈》,《张伟抽象绘画1977至今》,博而励画廊,2012年,P159。
2同上,P161。
3据艺术家自述。
4何桂彦:《“风景叙事”与抽象艺术的文化逻辑——浅析张伟的绘画创作》,张伟抽象绘画1977至今》,博而励画廊,2012年,P113。
「中国的传统水墨画无疑也是引领我走上抽象绘画的阶梯,(徐渭)的绘画语言中的抽象性,将具象的客体融于带有抽象意味的放纵无拘的笔墨之中。中国绘画中最高境界的笔情墨趣,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最无意义的。」
张伟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今井俊满 约一九六二年作 无题 油画画布 画框
-
今井俊满 一九七三年作 春之祭典 油画画布 画框
-
今井俊满 一九八二年作 无题 压克力纸本 镜框
-
堂本尚郎 一九六〇年作 绘画1960-14 油画画布 画框
-
田中敦子 一九六八年作 无题 合成树脂漆画布 画框
-
田中敦子 一九七〇年作 Work P 合成树脂漆画布 画框
-
白发一雄 一九七四年作 达陀之火 油画画布 画框
-
白发一雄 一九八六年作 蓝(青)漠 油画画布 画框
-
白发一雄 约一九七〇年作 崇轮 油画画布 镜框
-
前川强 一九九四年作 无题 油画麻布裱于画布
-
吉原通雄 一九六八年作 作品 压克力画布 画框
-
白发一雄 一九七四年作 作品C 油画画布 镜框
-
井上有一 一九六六年作 梦 镜框 水墨纸本
-
上前智佑 一九六五至一九六六年作 无题 油画画布 画框
-
嶋本昭三 二〇〇八年作 Magi 932 压克力玻璃画布
-
张伟 一九八四年作 AC12 油画画布
-
黄锐 一九九一年作 红3号(L) 油画画布 画框
-
郑相和 一九八八年作 无题 88-7-18 压克力画布 画框
-
郑相和 一九六九年作 作品69-64 压克力画布 画框
-
李禹焕 一九七九年作 从点 No.790265 矿物颜料及胶水画布 画框
-
河钟贤 一九八五年作 接合85-66 油画麻布 画框
-
尹亨根 一九九一年作 赭蓝 油画画布 画框
-
金昌烈 一九七七年作 水滴11号 油画麻布
-
梁远苇 二〇一一年作 椭圆 (两件作品) 油画画布
-
谢墨凛 二〇一一年作 赫 (双联作) 压克力画布
-
曾谷朝绘 二〇〇七年作 水滴 油画画布裱于木板
-
大庭大介 二〇〇八年作 光谱 压克力画布裱于木板
-
丁乙 一九九七年作 无题 压克力格子布 镜框
-
陈墙 一九九七年作 1997 4 1 压克力画布 镜框
-
丁乙 一九九五年作 十示95-B39 水彩综合媒介纸本 镜框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中国艺术珍品(196)
- 澄净妙观——汉藏佛教造像(18)
- 大雅雍容——清代后妃肖像(3)
- 御殿华风——清宫御制陈设珍品(9)
- 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38)
- 中国书画(311)
- 当代水墨艺术(97)
- 当代亚洲艺术(207)
- 现代亚洲艺术(112)
- 中国古代书画(53)
- 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98)
- 花样年华:欧洲油画、家具及雕塑香港展售会(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