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当代亚洲艺术>张恩利 二〇〇二年作 容器 油画画布 画框
图录号/艺术家:

张恩利 二〇〇二年作 容器 油画画布 画框

图录号:77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张恩利 二〇〇二年作 容器 油画画布 画框
图录号:
774
年代:
艺术家:
张恩利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40.7×30.4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拍卖会名称:
专场名称:
当代亚洲艺术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款识:Enli,02来源:上海,香格纳画廊
现藏者购自上述来源
张恩利独特的绘画语言,于当代中国艺术家之中占据着一个重要及突出的位置。张恩利生于一九六五年,与同年代出身的艺术家相比,张到二千年代始开始获得关注。与主流六十年代的艺术家不同,张恩利放弃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执着,没有九十年代调侃的市井气,亦没有对政治现实的嘲讽与无奈,焦点始终放在画布上,挥动着画笔的尖端,钻研着绘画本身,在寻常的对象及日常空间背后寻找对生活及生命的暗示,在虚实间穿梭。正如艺评家顾铮在艺术家二〇一〇年个展上的文章中表示:「在当今中国艺术界流行赋予作品以过多的外在意义的时候,他的作品、他作品中的每一笔,都断然拒绝让人从中读出直白的声明或宣言来。他要观众跟着他一起回归、思考绘画的本质,让观众一起跟着他的色彩与线条来慢慢追索他如此质朴地却又是华丽地描绘的这个世界的日常琐碎。」1时间证明,这种极其个人性,充满诗意,关注感官及体验的绘画,让艺术家在艺术界获得了牢不可破的位置。其作品被多个国际美术馆收藏及肯定,其中包括巴黎庞比度艺术中心等。
一九六五年出生于吉林省,就读于无锡轻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张恩利早期作品多是由他对上海的最初印象所启发。二〇〇〇年,张恩利于上海香格纳画廊举办了首个个展《舞蹈》,展示了张氏早期描绘人性心理的探索过程,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自二〇〇〇年以来,张恩利开始尝试创作一系列的静物绘画,其中孤寂空虚的主题转化为他后来声名大噪的〈容器〉系列,其中包装盒﹑盆子﹑水桶,以及其他空空的容器都被漆成平平无奇的设置,这些静物对于艺术家来说是承载了日常生活的轻的容器。容器正正是身体的延伸,并成为他二千年最重要的主题。他表示:「从身体成为一种容器这样一种简单的认识出发,身体的联想物盒子、水槽、一棵大树、一个空的房间,小到一个烟灰缸和一包烟。从细微处发现一个关于物的本质或核心。成为一种『容器』的象征物。」
其中,作于二〇〇一年的《容器2号》(拍品编号775)无疑是上承九十年代人像作品的表现主义风格作品,同时在题材上开启了二千年后,有着象征主义的暗示式风格。《容器》的用色明显地有着九十年代对比鲜明,用色偏向黑白分明的强烈风格,它保留着早期狂野笔触,与后期用色淡薄,充满中国水墨画的空灵笔触,有着本质上的分别,这无异让我们看到他创作的如何转变及过渡,凝固了艺术家的思考。《容器》(拍品编号774)绘于一年之后,背景转变为白色,用色虽轻,但笔触依然有劲,泼墨的处理及具质感的笔触,与他九十年代的作品遥遥呼应,却已经预示了他经典风格的即将诞生。
《火》(拍品编号776)绘画于二〇〇三年,艺术家用笔已经完全放松,淡薄的油彩取代了之前厚重质感,笔触在画布上更加自如,风格上可谓打开了艺术家日后最为人传颂,类近中国水墨画法的灵巧笔法,让晃动的营火尽现动感。作为静物,火有着捉摸不定的特性,张氏的独特绘画风格让营火在画布上活灵活现,摸不到却又感受到火的温度。
树对于张恩利来说,除了是容器,是身体的联想物,亦是最具有中国传统的系列。他曾表示:「小时候,我喜欢躺在草地上看天空,看树叶在风中飞舞。我从小学中国画,中国画的韵律在这些树枝的现状中可以感受到,树叶的稀疏都带着中国画的技法。」2二〇〇六年的《树》(拍品编号777)是张恩利二〇一〇年知名的〈天空〉系列的前奏曲,他以单一颜色的油彩,从容不迫地把大树的繁枝层次表现出来,树叶摇曳生姿,彷佛在静止的画布上渗透着生命的律动。正如他自己所言,树木确认是他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主题,并完美呈现了他如何把中国画的技法应用在西画的媒介上,确立了他在国际画坛独一无二的地位。
这四张作品巧妙地展示了张恩利从二〇〇一年开始四个不同创作阶段的作品,并同时成功地申述了艺术家对人类与创作物象之间那种无边探索的关系,而更有趣的,是当中模糊不清的形式观念。
1《张恩利绘画二章》《张恩利》,民生现代美术馆,2010年
2《来自张恩利的一些想法》,香格纳画廊网站
《容器》,02年,张恩利(作品背面)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