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朱铭 1990-1992年作 太极系列—踢腿

图录号:90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朱铭 1990-1992年作 太极系列—踢腿
图录号:
902
年代:
艺术家:
朱铭
材质:
木雕
作品分类:
尺寸:
49×58×34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
拍卖会名称:
北京诚轩 2008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油画雕塑 总成交额:3919.888 万元 成交率:70%
拍卖时间:
2008年4月28日
备注:
声 明:
展览:“朱铭—太极雕塑展”,2006年4月2 日至26 日,中国美术馆,北京
运斤如风的修道者
—朱铭与他的《乡土》、《太极》系列雕刻(拍品编号:902-903)
1976年。台北历史博物馆。观众如织。洪通(1920-1987)个展正在举行。说起洪通,在当时可是大名鼎鼎,他早年本是台南渔民,50岁后忽然痴迷绘画,并迅速在70年代的台湾掀起了一个“洪通热潮”。
当有的参观者随意地走到洪通展厅附近的一间陈列室时,发现那里陈放着一个无名作者的雕塑作品,参观者很快就被其醇厚的乡土气息,内蕴的澎湃激情和有力的表现形式所打动,于是这里的人流越来越密集,原来预定一周的展期后来被博物馆延长为一个月,再后来,又开辟专厅,展出了一年。
这位当时无名的作者,就是今天蜚声国际的雕刻家朱铭。
每次提到自己的第一次个展,他都会谦虚地称自己运气不错,因为洪通的展览而捡到了一些观众。
其实如果说幸运,不论是朱铭,还是洪通,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如果不是带有寻根色彩的台湾乡土文化运动的勃兴,这两位同样非学院出身的艺术家的经历,相信会艰难得多。
朱铭本身的艺术历程,相当富于传奇色彩,他16岁跟随民间雕刻家李金川学习木雕技术,因为天赋极高又能刻苦自修,1968年得以拜在台湾现代雕塑先驱杨英风教授门下,开始对现代雕塑艺术长达十余年的研究,并最终从一个民间匠人转变为真正的艺术家。
这样,才有了轰动一时的《乡土》系列雕塑。在这个时期,朱铭主要表现的是早年乡村生活所熟悉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他曾经放牧而朝夕相处的牛,更是他最喜爱的题材。《双牛》(拍品编号903)已经显露出他介于写实与抽象间的形式构成,以及他对材料肌理的敏感和对精神内涵的追求。
在经过一个探索时期后,朱铭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太极》系列。据他所说,《太极》的灵感来自于当年追随杨英风习艺时,为了增强体质而接受老师的建议所学习并且一直坚持操练的太极拳。如果说拳法本身还只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武术的话,那么,太极的精神则是凝聚了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宇宙观与人生观精华的深湛智慧,它穷究天人,博大精深,为朱铭的创作带来了开掘不尽的宝藏,而朱铭也以他个人的修养,将这一题材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不同于西方雕刻范式的新风格。
更值得玩味的是,朱铭对于个人修养的看法,他似乎并不太重视“知识”的储备,这一点和禅宗的态度如出一辙:“太多知识只会成为困扰,令人忘记自我”,“我庆幸不是学院出身,否则可能被绑死了”,而“艺术不是来自于学习,想要种活艺术的种子,要修行”的“反智性”认识,就更像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话头了。
朱铭从一种禅者朴素的通脱和悟性出发,走上了与西方现代观念先行的雕塑艺术完全不同的路径,他没有成为又一个亨利·摩尔或贾柯梅蒂,而是成为传统艺术“天人合一”理想精神境界的体验者和诠释者。在他的作品《太极系列—踢腿》(拍品编号902)中,保留着大刀阔斧的雕凿痕迹,同时以圆转如意的神思,涵容内敛的动势,实现了比精雕细琢更为浑然天成的完整与大气。而每一次砍削,他都追求快速和机动,像“反射动作”一般,顺其自然,摆脱设计,决不留下思考的时间,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如一颗蛋的诞生,自然得根本无法拒绝”。就这样“丢繁琐,丢精细,丢那缠缚在手上的技巧和留在脑中的形式,返璞归真,大刀大胆与自心自性相遇,斧凿处,当木头块块落地,技巧与形式扬弃了,精神气韵保留下来”。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