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894年的香港 上海 北京(四幅)

图录号: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1894年的香港 上海 北京(四幅)
图录号:
2
年代:
艺术家:
约瑟夫·埃瑟里奇
材质:
油彩 画布
作品分类:
尺寸:
13×21cm×4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上海泓盛
拍卖会名称:
上海泓盛 2007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油画雕塑I 总成交额:1964.704万元 成交率:68%
拍卖时间:
2007年12月22日
备注:
声 明:
附:作品鉴定证书
EYSSERIC JOSEPH
约瑟夫·埃瑟里奇(1860 - 1932)
约瑟夫·埃瑟里奇(法国)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学者,才华横溢的画家,勇敢的旅行家和出色的作家。
关于约瑟夫·埃瑟里奇 1970年在卡彭特拉斯市孔塔丹博物馆(Musée Comtadin de Carpentras)画展前言:
1970年在卡彭特拉斯市孔塔丹博物馆(Musée Comtadin de Carpentras)举办的画展,是卡彭特拉斯市向最伟大的儿子之一约瑟夫·埃瑟里奇(Joseph EYSSERIC)的致敬与怀念。今年(1970),可以称之为“埃瑟里奇之年”。
在第78期的《碰撞》刊物中,有一篇重要的文章描述了这位伟人的一生。这份刊物第79期的另一篇文章讲述了他与一位当时尚未为人所知的孔塔丹人让-亨利·法布尔(Jean-Henri Fabre)的交往。同时,1968年11月27日在圣希弗兰博览会上,法国加拿大协会开设了一个展台,其中很大一部分展品为约瑟夫·埃瑟里奇关于加拿大的信件。在加拿大驻马赛领事馆的友情支持下,这些信件被一一收录,并附上注释,发表在魁北克的《法国生活》杂志上。
自《碰撞》第79期开始,陆续发表了约瑟夫·埃瑟里奇关于外省生活的文章《孔塔丹的故事》的法文译文。这些文章的手稿原件保存在孔塔丹图书馆。
约瑟夫·埃瑟里奇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约瑟夫·埃瑟里奇(Joseph EYSSERIC)本人则更是家乡城市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在因奎贝尔提那图书馆(Bibliothèque Inguimbertine)留下为数惊人的手稿(著作、信件、笔记、其它资料),在博物馆留下很多油画和素描。
约瑟夫·埃瑟里奇是一个性格多面的人。就像他父亲既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同时还是发明家、社会学家一样,更是一名地理学家。约瑟夫·埃瑟里奇从小就希望能够游历父亲描绘的国家,至少是其中一部分。他的叔父居斯塔夫年轻时曾经是海员,他从叔父身上继承了旅行的激情,可以说他患上了“旅行癖”。
不过,约瑟夫·埃瑟里奇不能算是今天的旅行家的先辈,他更像是一名国家科研中心的研究员。他从未因旅途中的疲惫而退缩,更不畏惧危险。他的旅行多是为了参加地区、全国或是国际研讨会,或是应法国政府或外国政府的邀请。
旅行归来后,他带回大量资料,赠与因奎贝尔提那图书馆和巴黎地理学会。
他的第一次旅行是在1877年。那年他十七岁。目的地意大利。他的最后一次旅行也是国外,1923年,他六十三岁。意大利旅行之后,1878、1879年,他参加在法国聚会的大会。1881年,他前往阿尔及利亚和法国东部,1882年前往瑞士和法国中部,1884、1885年陆续参加多次研讨会。1887年起,约瑟夫·埃瑟里奇开始进行长途旅行。这一年,他游历了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第二年,他前往北非、科西嘉岛。1890年,他游历了希腊、土耳其、美国和加拿大。1892年,他游历北欧,经挪威一直到达北极圈。同年,他还去了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
1893-1894年,这两年对约瑟夫·埃瑟里奇来说,是一段充满曲折的特殊时期。除了参加研讨会,7月11日,他出发去完成一项地图学和普通地理学的考察项目。这次游历可以称为某种环球旅行。他的足迹踏遍了埃及、印度、印度支那、爪哇、中国、日本、加利福尼亚、墨西哥。他凯旋归来,《竞赛报》为此特地采访了他。1894年末,他在巴黎地理学会大堂展出了部分资料。1896年他再次远涉塞内加尔和象牙海岸。
从1907年,年届四十七岁的约瑟夫·埃瑟里奇几乎在没有离开法国,除了去了几次邻国。1914-1918年战争期间,他一直留在卡彭特拉斯市,1920年去了一次法国东部。
他的写作天赋不仅体现在付印的著作,书和文章中,同时也体现在他的通信录中。他和诸多名人保持着书信往来,例如地理学家让·布朗奈斯(Jean Brunhes),探险家、后来的将军马尔尚(Marchand)、自然学家让-亨利·法布尔(J.-H.Fabre)、档案学家列农·拉邦德(Léon Labande)、建筑师亨利·马泽(Henri Mazet)、哲学家雅克·马利坦(Jacques Maritain)、学者塔米泽·德·拉洛克(Tamizey de Larroque)、出版人德拉格拉夫(Delagrave)、画家马蒂斯(Matisse)、奈莫兰·卡巴纳(Némorin Cabane)、大卫·米勒(David Millet)、劳伦斯兄弟(Laurens),以及一些亲朋好友如弗米杰(Formigé)、伊瑟多·莫里瑟利(Isidore Moricelly)、阿尔弗雷德·纳盖(Alfred Naquet)……。
约瑟夫·埃瑟里奇同时也是一位大画家。他的很多作品,包括素描、版画、雕刻、水彩画、油画,都曾在各大画展上展出,如法国艺术家沙龙、山之画家画展、东方主义画展,以及1920年大皇宫画展。他还在伦敦、圣彼得堡等世界各国展出画作。他共有愈五千幅素描、水彩、油画,均作于旅行途中。他将这些绘画作品以及其它大量油画捐献给卡彭特拉斯市博物馆。今天我们所展出的正是其中一部分作品。我们还特地挑选了他在旅途中作的油画和素描。他留下了每一处足迹踏过之地的震撼人心的独特见证。还有几本素描簿更是丰富了本次展出。这几本素描簿时间跨度很长,从画家年轻时代一直到年老。
约瑟夫·埃瑟里奇从未放弃描绘任务。我们有幸得到一幅非常漂亮的作品,作于1894年,Paul Sain的画像。这是他三十四岁时候的代表作。另外还有两幅伯纳凡杜尔·劳伦斯(Bonaventure Laurens)作的他和姐姐、姐姐的孩子的画像。另外有一橱窗,展示画家的书信手稿,旅行笔记,和两页《孔塔丹的故事》手稿。
我们希望借助本次展出向这位伟大的卡彭特拉斯人、这位伟大的法国人致以敬意,这位值得我们缅怀的令人敬重的学者、才华横溢的画家、勇敢的旅行家和出色的作家
——亨利·杜博莱(Henri DUBLED)《约瑟夫·埃瑟里奇(Joseph EYSSERIC)》
法国卡彭特拉斯市博物馆、市图书馆负责人
本次泓盛推出的这四件作品为约瑟夫·埃瑟里奇《环球组画》之中国部分。
北京1
约瑟夫·埃瑟里奇笔下的画面更加引人注目,画中高耸的楼台于1900年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虽然后来重建楼台,但是城墙在1950年又遭推倒。色彩与造型把握得恰到好处,河水、蓝天、大地、树木和楼台城墙,构成一幅春天天空下的和谐画面。
北京2
1894年5月30日,约瑟夫·埃瑟里奇向我们展示了最后一道帝国城市的风景。他显然醉心于介于有限与无限的风景,内与外之间,封闭与开放之间。在约瑟夫·埃瑟里奇的画中,城墙高耸,天空和平地占据了大幅画面。城墙位于画面的远景处,截断了缓坡和护城河。几个人物在茫茫平地上若隐若现,赋予画面生机。几处绿色,尤其是城墙顶端的那几点绿,为这幅凝冻的画面添加了活力,带着我们去想象城墙内的京城。
香港
1894年4月10日的香港城首先是一个港口,贯通印度与远东的至关重要的海事枢纽。来自世界各国的船舶在这里停靠,帆桨间悠闲地穿梭着舢板。天地之间,香港城倚靠着北角和维多利亚港,山峰青烟渺渺。约瑟夫·埃瑟里奇同样醉心于航海技术,画中的船只展现了世界各地的港口风景。这幅香港城风景,笼罩在南部的温热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上海
1894年4月16日,上海,约瑟夫·埃瑟里奇向我们展示了年轻的中国城市。远处可见高耸而出的宝塔顶,世纪以来保护着城市的城墙脚下是城门外城郊的传统老屋。远处是黄浦江,更远处则是浦东。画面近景是一道静静流淌的小河,河上是扬子江下游常见的小敞篷船。连接河畔两岸的简易木桥上,一个人正姗姗迈步,似乎不敢走太快,因为木桥实在不是那幺牢固。画家截取了一段独特的风景,这是中国城市的一角,也是自1849年被中国皇帝出让给外国强权比如法国的租借地。这个时代,运河网络发达,河流遍布,灌溉了将近五十万居民。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不停地遭受着海盗、外国军队和嗜战者的侵犯。
虽然我们今天还能够猜测出一些路名或是地名,可是十九世纪的上海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