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黄道周 楷书倪元璐墓志铭 手卷

图录号:100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黄道周 楷书倪元璐墓志铭 手卷
图录号:
1007
年代:
艺术家:
黄道周
材质:
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27×62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2283019
USD:292624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中贸圣佳
拍卖会名称:
中贸圣佳 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代书画(二) 总成交额:15792.92万元 成交率:78%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录文:明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赠太保吏部尚书谥文正鸿宝倪先生墓志铭
主臣之际难言之矣,螮蝀扬辉,义轮不光,不见才则难为主,见才则难为友,固有圣主贤臣共集一堂,杀身副之,而卒无济于喜起之事。当崇祯时,天子甚圣,顾天下臣子无一足使者,熟视在廷,犹挹心于倪先生,即倪先生亦自谓圣主知臣,臣即死,犹一当以报天子,而荧或乘之,载扬载止,使圣天子不知所以用,倪先生不知所以赴,可悲也夫!倪先生舆予同年,初为讲官,值圣主始旦,排云雾以命岳渎,其所争用舍及焚要典三疏,凛然社稷之烈也。稍迁为司成,定齿胄礼,命诸子侯人学,所造士甚盛,天下求文字笔褚者,得其霏絮,如贫子之拜金璧。即使倪先生不至九卿,终老词林,其庆誉表见倍于鼎足,而天子固恒念先生不衰。先生家居既五六年,事太夫人晨夕尽欢,乡里待举火者,就若慈岁,不复谈朝绅间事。又见予抱足屡蹈汤火,以为破胎之国,凤可不至也。壬午八月,虏取八城,将攻关,河决开封,贼出河北,取覃怀、彰卫,当事者谓公不出,空有干将名,不如畀之盘错,且使天子以为可使也。一日诏下起公为右司马,公以太夫人年高,辞不就。有诏敦趣,适虏大至,破河间、临清,循兖、济诸城无不下者。公乃长跪告太夫人曰:自琼州公以来,再世禄食,今天子有急奈何?太夫人裂所衣襦示之曰:为尔旃也,岂日无衣!公乃毁家召募,得数十人,及弟瓒率诸家徒佐之,可数百,趣淮上同淮使者,觅盐徒为助,无有应者。公叹曰:吾即不破贼,朝夕必达,不以虏独遗君父。乃身率敷十骑持满夹趣冲险,出济北,十余日达京师。天子闻之甚喜,曰:固知是吾倪讲官也,即日召见,同所以灭虏御寇者,公为条情形先后之数甚备,上为嘉纳。于是中外喁喁,思公即爰立朝夕,有以自著,必不愦愦如旧时。宜兴亦惭甚,自请督师,亡何情见败去。而井研谋首席甚急,以贿虏中。宜兴虑公一日至,密勿形巳,乃告上曰:天下不治,繇兵农不合,今廷臣可任者,惟倪元璐、冯元飚耳。使元璐为大司农,元飚为大司马,彼此参合,不日可治。上心然之,即日命公为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与冯公分部共治。公以浙人例不为户部,固辞,不许。因召公至中左门谓曰:朕知卿久矣,卿志性才猷,非诸臣等凡见,卿奏议无不井井有条,勉为朕任劳。又曰:古帝王致治不过数人,周四友,汉三杰,即国初刘、宋辈,亦不过一二人耳!朕专倚卿,可坐致太平。公念太平非司农可致,固辞久之,上不许。因问:卿今何以佐朕者?公曰:必使臣,当有三做。一实做,与兵部合算,先准饷以权兵,因准兵以权饷。一大做,求民间大利大害,一举兴除。勿以小小生节报数。一正做,以仁义为根本,礼乐为权衡,苟政有厉民者,臣必为民请命。奏未已,上叹曰:卿真有学问之言,深裨治道。公乃叩首谢受事。退就冯公商互稽之籍,先定簿正,次定部差,簿正定而诡托者无蠹,部差定而贿兢之路绝。既乃请以饷郎兼职方,得以察镇诸将士。时郡邑残破,蠲免多,外解不时至。公晓夜持筹,漏三十下,绕床不休。因酌里道以给兵食,驰书告督抚,使自生节,以佐司农之不逮。日数百函,纤悉备至,故终公在部,士无哗者。而当■营营,苦不富强,矿砂楮币之说,日聒于御,公数争之未得也。柄臣又以是困公。公叹曰:若使傅说化为胶鬲,夷吾化为孔桑,则吾宁就东海老耳!始西人汤若望挟伎巧以开采进,公面折之,内珰阴主以为无害。公乃具疏曰:古称铸山埒于煮海,原其利害,实相径庭。其说有六:海挹注而已,山须发凿,劳费一也。民多山居,百年坟墓,千家闾井,或望其气,镢鉏及之,二也。形势所在,动伤地脉,三也。自万历中年,矿使为祸,海内惋痛,今复驿骚,群心易摇,四也。臣观万历会计录,据其所得,子母出入,常不偿失,当时进奉,威协包承,总为民脂,非繇地宝,五也。有矿卒必有矿贼,此辈一聚,不可复散,与虏寇通。六也。其争楮历之说稍委婉纳约,既遣中使从浙直收买桑穰,公乃见蒋晋江告曰:此事吾不独力,愿与公分之。蒋公许诺,公乃先疏曰:凡民间自取桑穰,皆因剪落余条,于桑无害。今以钦限迫急,朝使威严,所司望风,奸徒生事势必就桑取皮,先蚕毁叶,此何等时,复堪骚动?上犹豫久之,蒋公亦再疏入,乃辍不行。而噂沓者日益进,通州、穀城受井研旨,谓词臣不任钱穀,劝上撤大司农,还讲幄。上曰:倪尚书好官,肯任事,但时势甚艰,未能速效,即撤,谁代之者?诸臣舌结。上一日品诸臣,至公笑曰:计臣却好有心思,会做文字,且公忠体,国无如计臣者。而诸臣排之不已,以楮币矿砂为太祖神宗时盛事,鼓舞不倦,行之在人,舍此则计臣坐穷矣。上沉思久之,乃诏计臣元璐,着以原官照旧专供讲职。公笑曰:是吾志也。甲申二月,经筵讲乐只之章,公因敷陈生财大道。上疑其讽切,辄诘曰:今边饷匮绌,压欠最多,生众为疾,作何理会?公徐奏曰:皇上圣明,不妨经权互用,臣儒者,只知因民之情,藏富于国耳!既不慑,亦不引谢。翌日上御暖阁,召辅臣谕曰:徒来讲筵有间难而无诘责,昨日偶尔,朕之过也。益犹惮公云。先是公初在经筵,上方勤政,留意启沃,每值公直讲,必前席倾听。而乌程、宜兴互有犄摭,瑕疵炯然。公于讲筵直箴政府营私忘公,上怒以手麾书,仰面倚几坐。公杼辞益朗。顷之,上乃稍前就案,卒霁容受焉。故前后讲臣,如文、陈、黄、李,体备九德,未有先公者也。公当昌启之际,蹑虎操蛇,得其要害,故群奸弭耳,伏不敢肆。每一疏出,如撞朝钟,上震廊序,即使彼人读之,亦相对口塞,不敢出一语,以故天下诵公者难为法,忮公者亦难为害。公嶷然独行,挈日月以走山泽,不逢不若,则崇祯元年三疏,其最著者矣。先帝每得公疏,必粘之屏间,出入顾盼,以为天下伟人。诸臣阴憯之无间,则引弘治时华容、洪峒以六卿称外辅阳奉之耳。呜呼!以天子十七载之知,不能使一词臣进于咫尺,以五日三召之勤,不能从讲幄致其功,卒抱日星与虞渊同陨。呜呼,岂非天乎!史称陆宣公为相,其所听信乃不如其为学士时,崔与之避位智于文天祥,叶梦鼎弃官贤于谢枋得,是皆不然。天下之治乱,主臣之离合,皆有物焉司之,至于安身立命,或席藁以为胙封,或晨夕以为终古,七尺之根,丽于两极,何可夺也。公当日相亦殁,不相亦殁,顾以不相殁者,使天下凄怆思所以板荡之故,且使先帝在天顾念来者曰:吾旧讲官也,是多谤者,吾乃今知人。呜呼!公讳元璐,字玉汝,别号鸿宝。生于万历癸已闰十一月十六日辰时,殁从先帝于崇祯甲申三月十九日辰时。先数日,公知贼犯阙,劝上出东宫循康王故事,不听。请以六十金募士得五百敢死,可以破围召勤王师,亦以为无及。是日间贼踰城,乃带向阙,北谢天子,南谢太夫人,四拜毕,索酒人斋,与关神对酌,出就厅事,南面受■。题案云:南都尚可为,死吾分也,慎勿棺衾,以志吾痛。遂缢死。顷之贼至,问公安在?则陈尸于堂矣。各称忠臣,叹息而去。长子会鼎以奉太夫人家居,不获视含敛。次子会覃,以拒披发及污命几死,贼犹闵公忠,得不死,扶梓归。逢新命,旌公忠第一,赠光禄大夫、太保、吏部尚书谧文正。予祭六■,有司造葬,建祠京师曰旌忠。其世系甚著,在先琼州雨田墓志及家谱中。为之铭曰:青州文始,春秋着国。南渡相土,上虞是宅。五世乃著,厥有战克。后秉高尚,丘园贲迹。届于南城,乃领赤社。两世而显,忤江陵者,是为公父。守八千石,以直大雅。纯德所苞,是不一世。昆仑宛委,盖九万里。公践宝笈,以扪绿字。颉籀捧丹,夫盘舒纸。董贾而下,服就徒季。时吐虹舌,以舐天髓。日轮所经,骊珠失威。虽有圣人,式其釜崎。乌兔媵之,为内外仪.古鞠今通,春秋问答,譬之苍函,穹靡不合。代言讲篇,应本忆草。譬之环汉,纬靡不可。遂包黄姚,以至七朝。华骈实登,镕为五金,靡所不消。策足立杓,以瞰天地。视古圣贤,如数马尾。犹有微畏,朝闻夕死。乃遂慨然,扶彼桥山。洗血佩弓,而登紫关。上帝虽蹈,亦领阙报。右顾而咳,左顾而笑。世亦有臣,可谓知道。何必钱铿,斟彼雉羹。何必徙酖,决踵复还。二子系材,能读而书。骂雄誉原,将登父车。何必金吾,乃为莱娱。呜呼如公,不以节着。有其著之,亦获厥竖。裨颜以文,济苏以识。繇柴执经,绍壶讲德。天壤之间,亦大有人。弹冠振裾,翱翔太清。何必同年,弃笠毁车。宝此区区,如予者乎!

龙飞弘光元年初夏
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兼翰林院学士前吏部左右侍郎正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纂理实绿玉牒同年友弟漳海黄道周顿首拜识
自古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道之所在殊途同归,无死生得丧,要于一也。予读黄石斋先生志倪文正公墓,述其正色立朝,仗节死难,其行皎然,可以薄日星而凌霄汉。呜呼!微文正不足以服石斋之心,微石斋不足以表文正之行也。怀宗初服,国事日非,文正以讲官任启沃。志所称争用舍及焚要典诸疏,其最着也。及考石斋与怀宗廷争之言,数世而下,犹将色战心惴。至于辨忠佞、晰义利,反复开导,务在格心,其视文正何如也。文正闻变,引决俄顷,可谓难矣。石斋思以其身为填海之精卫,而天步既改,引颈就戮,死见先君,不愧其言。二公志节何其不谋而合耶!予观有明季年,魏奄屠戮忠良于前,而乌程、宜兴、井研辈忌嫉正人君子于后,所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者,信而有徵矣!乃当大厦将倾,藉一二忠臣义士为一木之支,其能救亡于既亡之后也邪?君子读史至此,辄为之扼腕太息也。今群小之名,诚如苏氏所讥蛆虫粪秽,而忠义之气,等于日星河岳,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必有能辨之者。文正公之后出示此卷,因表二公大节,俾倪氏子孙永永宝之。
乾隆癸酉冬月长洲后学沈德潜谨跋
一件稀世珍品
—《倪元璐墓志铭》底稿手卷
手卷纵二七厘米、横六二五厘米,题签“黄石斋先生书倪文正墓志铭”、“辘(磊) 斋珍藏,长乐黄葆钺”,下钤白文篆书“黄葆钺印”。引首题“苍天为正”四大字,下署“甲子岁(民国十三年)岁暮磊斋属,孝胥”。钤三印,均篆书,朱文一印为“海藏楼”,白文二印为“郑苏堪”、“孝胥”。拖尾有乾隆癸酉 (十八年)冬月沈德潜题跋,钤三印,均篆书,朱文二印为“御赐吴下老诗翁”、“沈德潜印”,白文一印为“归愚”。题跋中有“予读黄石斋先生志倪文正公墓,述其正色立朝,仗节死难,其行皎然,可以薄日星而凌霄汉。呜呼!微文正不足以服石斋之心,微石斋不足以表文正之行也。”、“文正闻变,引决俄顷,可谓难矣!石斋思以其身为填海之精卫,而天步既改,引颈就戮,死见先君,不愧其言。二公志节何其不谋而合耶!”、“今群小之名,诚如苏氏所讥蛆虫粪秽,而忠义之气,等于日星河岳,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必有能辨之者。文正公之后,出示此卷,因表二公大节,俾倪氏子孙永宝之。”由以上可知,手卷至少在乾隆十八年时尚由倪天璐后裔保存,可能晚清流散出去,到民国十三年,已落入一个号称“磊斋”人的手中。据《郑孝胥日记》,郑孝胥于民国十三年旧历十一月十三日由天津流寓上海,而题签之黄葆钺其时亦寓居上海,在商务印书馆供职,估计题字和题签的时间比较接近,如所测不误,则“磊斋”极有可能是上海人。
《倪元璐墓志铭》底稿(以下简称底稿)末尾钤白文篆书“黄道周印”及朱文篆书“石斋”二印。二印左下方钤朱文篆书“倪尔猷图书印”,倪尔猷颇疑即沈德潜题跋所称“倪文正公之后”,即求沈德潜作跋语者。底稿右上角钤朱文篆书“磊斋”印,即民国十三年手卷收藏者之印。底稿一七○行,行十七字,共计约二八九○字。不仅字体秀美,有极高的书法价值,而且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以底稿与《清史稿·倪元璐传》来对照,底稿可为本传补充者有以下内容:一·壬午(崇祯十五年(倪元璐“毁家召募,得数十人,及弟瓒率诸家徒佐之可数百”,赴京师勤王。二·倪元璐出任大司农(户部尚书)是首辅宜兴(周延儒)的主意。周延儒所以推荐倪元璐为户部尚书,是因为“中外喁喁,思公即爰立朝夕,”当时舆论要求倪元璐入阁的呼声甚高、甚急,周延儒害怕倪元璐入阁后,成为自己的同事,会暴露自己的过失,所以才推荐倪任户部尚书。同时底稿还提及井研(陈演)与周延儒之间的矛盾,陈曾以贿虏中伤周的事。三·倪元璐在出任户部尚书时向崇祯皇帝提出的要求及任职后筹划军饷的劳苦。四·倪元璐驳斥汤若望开矿之议的奏疏。五·倪元璐在反对楮币之议中与蒋晋江(蒋德)二人作出的努力。六·“通州(蒋藻德)、谷城(方岳贡)受井研(陈演)旨,谓词臣不任钱谷,劝上撤大司农,还讲幄。”虽然皇帝未允许,“而诸臣排之不已”,到底倪元璐还是被罢免了户部尚书,“专供讲职”。七·甲申(崇祯十七年) 二月倪元璐进讲时,触犯了皇帝,受到诘责,但倪元璐并不害怕,也不谢罪。第二天皇帝有所醒悟,向阁臣检讨,承认了错误。八·倪元璐初任讲官时,曾在进讲时指责乌程(温体仁)、宜兴(周延儒)两阁臣营私忘公,惹得皇帝不高兴,“以手麾书,仰面倚几坐。”但倪元璐“抒辞益朗,顷之上乃稍就案,卒霁容受焉。”九·倪元璐死节的详细经过。十·倪元璐殉节后的情况:“长子会鼎以奉太夫人家居,不获视含敛,次子会覃,以拒披发及污命几死,贼犹闵公忠,得不死,扶梓归。逢新命,旌公忠第一,赠光禄大夫、太保、吏部尚书,谥文正。予祭六坛,有司造葬,建祠京师曰旌忠。”“逢新命”,“新命”指在南京即帝位的福王朱由崧之命,因此“建祠京师”的“京师”乃指南京而非北京。《清史稿》谓倪元璐死后赠少保,应以底稿“太保”为是。十一·《清史稿》谓倪元璐“父砧、历知扶州、淮安、荆州、琼州四府,有当官称。”今天由底稿“先琼州雨田”知倪砧号雨田。另从底稿铭词“忤江陵者,是为公父”、尚知倪砧曾开罪于张居正。
底稿有一些笔误,如在“求文字笔楮者”句中将“楮”误作“褚”、在“而乌程、宜兴互有掎摭”句中将“掎”误作“犄”、在“诸臣阴谮之无间”句中将“谮”误作“澹”、在“则引弘治时华容、洪洞”句中将“洞”误作“峒”。另外在“勿以数小小生节报数”句中前一“数”字旁画一小圈,说明此“数”字多余,应圈去。在“请以六十金募士得五百敢死”句中“募”下添一“一”字。在“乃带向阙北谢天子”句中“乃”下添一“”字。
底稿撰书的时间为“时龙飞弘光元年初夏”,黄道周在底稿中的署款是“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兼翰林院学士、前吏部左右侍郎、正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管理实录玉牒,同年友弟漳海黄道周顿首拜识”。《明史·黄道周传》:“黄道周,字幼平,漳浦人。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福王监国,用道周吏部左侍郎。缮陈进取九策,拜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明年三月遣祭告禹陵。濒行,陈进取策,时不能用。甫竣事,南都亡”。“福王监国”指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帝位,但当年仍沿用崇祯十七年年号,明年始改弘光元年(公元一六四五年)。据《清史稿·世祖纪》,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五月丙申(十五日)多铎师至南京,福王朱由崧遁走太平,钱益谦等三十一人以城迎降。“弘光元年初夏”,“初夏”指四月,因知黄道周为倪元璐撰书墓志铭乃是在黄被遣祭告禹陵时期的事情。禹陵在浙江绍兴境内,与倪元璐家乡上虞紧邻。由此可以推断黄道周撰书墓志铭如不是在绍兴,便是在上虞。因黄道周、倪元璐同是天启二年进士,同改庶吉士入翰林院,二人友谊甚笃,当倪元璐举行殡葬时,黄道周前往祭奠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不论是在绍兴或在上虞,对黄道周说均是在客中,这也许是底稿出现笔误的原因。
底稿“壬午八月,虏取八城,将攻关”、“有诏敦趣,适虏大至”、“吾即不破贼,朝夕必达,不以虏独遗君父”、“而井研谋首席甚急,以贿虏中”、“有矿卒必有矿贼,此辈一聚,不可复散,与虏寇通”、“次子会覃,以拒披发及污命几死,贼犹闵公忠,得不死”,其中“虏”、“披发”及一部分“贼”字均是对后金(满清)带有污辱性的称谓,清政府对这些称谓极为忌恨,多次兴起惨酷的文字狱。既然如此,为什么沈德潜敢於在乾隆十八年为底稿手卷作题跋呢?这是因为当时文字之禁尚不严密,但到乾隆四十一年以后,情况便完全不同了。《清史稿·高宗纪》:“(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甲申,命四库全书馆详核违禁各书,分别改毁。谕曰: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自应查明毁弃。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才优干济,诸人所言,若当时采用,败亡未必若彼其速,惟当改易字句,无庸销毁。”虽然特别对刘宗周、黄道周、熊廷弼三人著作网开一面,“无庸销毁”,但必须“改易字句”,那么他们有违碍文字未经修改的原件,当然是仍要销毁的了。底稿有违碍文字的地方甚多,而能逃脱销毁的劫难,留存至今,不能不说是极为难得的事。龚自珍於道光五年十二月所作的《读史》诗中,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之句,可知到了道光年间,人们对文字狱仍然心有余悸。即为手卷作题跋的沈德潜死后仍然未能逃脱文字狱之祸。《清史稿·沈德潜传》:“(乾隆四十三年)东台县民讦举人徐述夔《一柱楼集》有悖逆语,上览集前有德潜所为传,称其品行文章皆为可法,上不怿。下大学士九卿议,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
倪元璐、黄道周二人的忠烈事迹,彪炳青史。而且二人均才学渊博,著述甚丰,同时又都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故黄道周撰书的《倪元璐墓志铭》墨迹,实是一件弥足珍贵的文物。此外,沈德潜是乾隆朝著名学者,郑孝胥、黄葆钺二人为二十世纪初有名的书法家,这三人的墨迹,亦为手卷增加不少光彩。
《倪元璐墓志铭》字数之多,在历代墓志铭中尚属罕见。此外将撰书人职衔姓名署於墓志铭的最后,而不署於墓志首题的下方,这种格式在墓志铭也是一个例外。加以弘光元年浙江时局动荡,颇疑底稿未能影写刻石,如果真如此,则手卷则更为可宝。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