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弘旿 翠屏云繡 手卷

图录号:043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弘旿 翠屏云繡 手卷
图录号:
0437
年代:
--
艺术家:
弘旿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27.5×120.5cm;27.5×223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北京保利拍卖202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仰之弥高—古代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五)》,第146至147页,辽宁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著录:1.《钦定石渠宝笈三编》,“御书房藏三”,《续修四库全书》据清内府抄本影印。2.《清宫陈设档》(《石渠宝笈三编手卷档》),道光十四年(1834)6月。3.《清宫陈设档》(《延春阁上等次等石渠宝笈手卷》),光绪二年(1876)2月20日。4.《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之《赏溥杰书画目》,第7页,“宣统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赏溥杰”,北平故宫博物院,1934年。5.杨仁恺著《国宝沉浮录——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第610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题识:翠屏云繡。弘旿恭绘。钤印:臣旿、恭画鉴藏印:嘉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宣统鉴赏、宣统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五)”,辽宁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4月。说明:此作为清内府旧藏。云霄开锦绣 萃作帝王家——弘旿《翠屏云繡图卷》鉴赏弘旿生平弘旿是康熙孙,乾隆从弟,谈及弘旿,必然提及其父允祕,这位比侄子弘历还小五岁的康熙第二十四子,弘历自幼相伴,读书骑射、赋诗赏画,形影不离,是感情深厚的同窗、知己。因其年幼,并未卷入康熙末到雍正初年的皇位争夺、骨肉相残的漩涡,加之个性温和谦雅,受到了康熙、雍正及乾隆三代皇帝的宠爱优渥。允祕早在雍正时期,允祕就被封为亲王,因此,弘旿自幼生活优裕,接受了良好的汉传统文化教育,并承续了其父儒雅好文的精神旨趣,这为成年后的文学、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①。弘旿(1743—1811),字卓亭,号恕斋、醉迂、瑶华道人、一如居士等。乾隆末年的《读画辑略》一书中评价弘旿:“性禀宿慧,妙年颖悟,被服儒雅,优礼文士。诗喜陶、韦,画法董巨,俱能入彀。时辈画师皆敛手而无间言”。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正月,弘旿任乾清门行走。同年二月,其初封二等辅国将军。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允祕去世,諴亲王爵由其长子弘畅继承,因次子弘旿“乃諴恪亲王素所钟爱”②,故在次年正月,乾隆帝加恩封其为贝子,准予其在王府附近的取灯胡同(今位于北京东城区大取灯胡同9号)另建府邸。弘旿政途坎坷,缘因诸事,屡遭革退。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庄头事,他遣䕶军校刘成泰,请托通永道宋英玉。乾隆以结交外臣的罪名,革退其贝子封号。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二月,弘旿由正红旗汉军都统,调任为镶蓝旗满洲都统。是年十月,弘旿因不善管理旗务,被革都统任,赏给奉恩将军职衔。乾隆怒斥弘旿“肆意妄为,不顾宗室体面”,这致使他仕途失意、空怀抱负。嘉庆十六年(1811年),弘旿去世。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奉内阁谕:“绵勋现袭固山贝子,其祖父母、父母准其一并追封。”弘旿为绵勋的祖父,时隔66年,再次被授予贝子封号。弘旿的艺术才能全面,书画、篆刻、藏书,样样皆精,是乾隆时期以宗室成员为主体的“朱邸”文学代表人物,且诗名远播,朝鲜使臣曾往求亲书诗章。绘画得益于乾隆朝词臣画家董邦达(1699-1769年)的熏陶和指导,撷取宋元诸家之法再师造化,精山水、花卉,亦能画人物、鞍马,乾隆朝诗人袁枚(1716—1798年)对其给予了极高评价:“瑶华主人之贤,能诗工画……予尝见其《听泉图》,画笔高妙,直逼云林。”③他与慎郡王允禧齐名,在众多宗室画家中,如允禧、弘旿、永瑢、永忠等,弘旿谦和的性格和才溢文敏学养,加之特殊的康熙嫡孙身份,使得他在乾嘉时期的文学界、书画界中的交游比一般的宗室贵族更为广泛和深入,凭借个人的文化艺术内涵和造诣,赢得了大量满、汉文人的崇仰和盛赞,最终成就了他在宗室书画创作上的领袖地位④。清档画记关于弘旿的绘画创作,清宫档案最早的记载是其二十岁,乾隆二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首领董五经交弘旿画横披一张(木影花城)、御笔黄绢字对一副(水芳、岩秀)。传旨:将绢对镶五分蓝绫边,其画横披镶一寸蓝绫边,俱各托帖。钦此。”⑤直至乾隆六十年三月,不间断地在造办处档案中见到弘旿的应制之作或造办处各作奉旨为其书画装裱、配囊、配别子、配扇骨等记载,其作品除在宫中还在各地园囿如狮子园、文园、东西陵行宫、热河避暑山庄、盘山静寄山庄、常山峪行宫、人参峪行宫、三家店行宫等四十余处张挂、黏贴或摆设。若非其画艺超乎同伦,既不可能在宗室、“词臣”或画院“南匠”书画家强手如林的宫廷中脱颖而出,更不会受到眼界宏富的乾隆帝的格外看重⑥。弘旿参与绘制的作品多是清宫重大的活动事件,如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太后七旬大寿,弘旿奉命作《九老游香山图卷》以纪。平定廓尔喀后,其部向朝廷供奉马匹、大象至京,弘旿绘《廓尔喀恭进象马图卷》并书录御制诗。他的作品蒙赐御题,并有37件绘画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容庚著《历代著录画目正续编》统计),其中值得关注的这件《翠屏云繡图》卷,便是弘旿已臻成熟阶段的一件代表之作。画面情况《翠屏云繡图》,手卷,纸本设色,纵27.5cm、横343.5cm,为清内府所藏。卷尾小楷单行款署:“翠屏云繡。臣弘旿恭绘。”(为避乾隆帝弘历之“弘”字讳,末笔缺写)。下钤私印:“臣旿”(白文方印)、“恭画”(朱文方印)。无年款。鉴藏印计七枚:“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唯一痛惜之处,保存至今,此卷略有缺失约8.82cm,(根据《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横一丈一尺四寸”即352.32cm,计算得出)。著录轨迹考察本卷内府的收藏轨迹,《石渠宝笈》是著录清宫内府收藏书画近万件,《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在《石渠宝笈三编》(四)(《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11册,中著录:“弘旿画翠屏云繡(一卷)[本幅]宣纸本。纵八寸七分,横一丈一尺四寸。设色画山水。自题翠屏云繡。款。(臣)弘旿恭绘。钤印二。(臣)旿。恭画。[鉴藏宝玺](五玺全。)宝笈三编”。《翠屏云繡》在清嘉庆年间是收藏在清宫御书房,之后有关此图的记录在《清宫陈设档》中又有出现:《石渠宝笈三编手卷档》,道光十四年(1834)六月,内廷外西路建福宫区延春阁等:弘旿画翠屏云繡(一卷)《延春阁上等次等石渠宝笈手卷》,光绪二年(1876)2月20日,内廷外西路建福宫区延春阁等,(奴才)范长禄等奉旨陆续查得:弘旿画翠屏云繡手卷(一卷)陈设档的记录表明此图在宫中的收藏地点有过2次迁移,从御书房到延春阁都是清内府集中收藏书画珍品的地方。宣统时,此卷见载于《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赏溥杰书画目》,众所周知,末代皇帝溥仪在离开紫禁城之前曾盗运大量书画珍玩出宫,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择其精华”选1200幅字画,陆续挟带出宫。几经辗转,被带到伪满州国存于吉林小白楼,事称“小白楼事件”。之后点收清宫遗存时发现了“赏溥杰单”,记录以日期为序,从宣统十四年(1922)七月至十二月间,几乎日日不断,大量古籍图书和书画珍品就此被偷运出紫禁城。弘旿画《翠屏云繡》,就记录在“赏溥杰书画目”十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原列静字五百十六号。1945年满洲国覆灭,从小白楼再散出民间的这批清宫旧藏书画,被称为“东北货”。根据杨仁恺《国宝沉浮录》的记载:“弘旿《翠屏云繡图》《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未发现”,即流散于民间。《国宝沉浮录》统计多数的弘旿作品都入藏了国内的馆藏机构。画作类别纵观弘旿传世作品和《石渠宝笈》著录内容,按创作意图,弘旿的画作大致分以下三类:(一).奉敕作奉敕作指应命而制的作品,以册页、扇面等形式居多,专供皇帝“几暇怡情”之用。一般是山水、人物相结合的历史纪实画,所绘内容为弘旿亲身扈从时所见情景。清宫内务府《奏销档》有诸多记载,如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为恭皇太后七旬圣寿,乾隆帝在香山赐宴三班九老,并命弘旿绘《九老游香山图卷》以志纪念。《石匣龙潭图卷》所绘内容则是乾隆四十年(1775)五月,弘旿扈从承德避暑山庄,道经密云时,于石匣龙潭所见景象。还有《廓尔喀恭进象马图》卷《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等。(二).恭进作恭进作是年、节或皇帝寿辰时,弘旿供奉御览的“臣”字款书画。按题材,可分为两部分。1.仿古山水、山水人物。此类画作是弘旿的创作重点,清内府收藏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的就有29幅,如《江山拱翠图轴》、《川岳腾辉图轴》及《岱岩齐寿图卷》等,名称多为四字,寓吉祥之意。题款常作“臣弘旿恭绘(或敬绘)”的楷书或隶书单行款。钤印方式有两种,其一为“臣”“旿”方章;其二是“臣旿”“臣弘旿”名章,并配以“恭画”“敬绘”或“学画”等印,无年款⑦。2.诗意画。诗意画是据御制诗意境,运用写意结合纪实手法创作而成,多有题识,署款常为“臣弘旿敬绘并恭识”或“臣弘旿恭绘敬书”。如《都畿水利图卷》,该图卷准确、详实地记载了乾隆年间北京水道的源流归注、水利设施等情况。此外,《红旗三捷图卷》也是弘旿恭读御制诗后创作的诗意画⑧。(三).交游作交游作多用于文人墨客之间的酬应,自娱或馈赠友朋。据考,弘旿凭借良好的学养和素质,身边吸聚了永忠、孙敦敏、潘庭筠及张宗苍等一大批文人雅士,他作为书画家在当时享有极高的知名度⑨。此类绘画题材广泛,款署丰富,多见“瑶华道人”“醉迂”“一如居士”及“恕斋”等,并常有年款或长题,例如作于丁未(1787年)七月的《山岳玲珑图卷》和戊午(1798年)嘉平月的《岁寒清供图轴》等。弘旿的山水作品,大致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较多受董、巨,“元四家”中吴镇的水墨或浅绛设色为主的山水画,其构图或平阔舒朗,或高远幽深,笔墨皆凝重润泽,风格秀郁,如为法式善作《诗龛图》、《仿吴镇山水图》、《岱岩标胜图》册等。二、受到其师董邦达、并以“娄东派”山水为宗的青绿山水画,如《江山拱翠图》、《云岑开锦图》等。其构图繁复,气势广博宏伟,用笔精谨醇和,格调清雅⑩。绘画技法《翠屏云繡图》,全卷绘层峦叠起,逶迤伸向远方。一江横出,山势欲尽处,更有青嶂耸出群山之上。瓦屋数间与山腰松林互通声息。山前山后,江回路转,隔岸林更密,山更深,渔舍水阁,出没沙滩芦荻之间。江阔天遥,远山渐入水云中。其用笔秀润,林麓滃郁华滋,主要山峰饱醮水墨,巧施青绿,略加赭色细皴而成,树石勾染精密,枝干挺拔直入云霄,构图开阖有度,表现出一副野逸清新的山水景致。其绘画技法,渊于董邦达及“娄东派”,但与董邦达相比,并没有追求老师的那种干而颤的笔墨特质,而是将效线变短,虽然在树石、江水的“平坡”刻画上也是较多干笔,但能够干湿相参。山石的皴染衔接自然并更注重设色的运用,干笔细效和青绿点苔层次多变,沉稳中见活泼,以干笔焦墨写枝干,以石绿点染树叶。在松树的技法中,融入了来自“元四家”王蒙的笔法,同时,弘旿在构图上也变董氏的繁密曲复为开阔疏朗,气势广博而意境悠长。如果董邦达的山水是以“静”见长,那弘旿的山水则以“清”取胜,这个“清”是清醇平和、绝尘世外的心境的体现,正是乾隆帝《御题弘旿山水画二帧》所谓的“欲写湖山趣,会神非以形”是也。绘景浅考蓟县名山深受乾隆皇帝的钟爱,在蓟县境内建造了五处行宫:盘山的静寄山庄、白涧行宫、桃花寺行宫、隆福寺行宫、独乐寺行宫。尤其是盘山,乾隆帝一生32次登临,留下盛赞盘山的诗作1702首,第一次巡幸盘山时,就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翠屏云繡图》款题中的“翠屏”,推测其绘制的景象是蓟县(天津)的翠屏山一带。翠屏山与盘山相接,同属燕山山脉,其中的“天成寺”(旧名天成福善寺)位于蓟县盘山下盘区莲花岭北的翠屏山下。清道光年间《蓟州志》载:“翠屏山在州东南八里,山色郁篮苍翠,连亘如屏,故以名之......山下有石翁仲,似百年物,未知所自始”,山上有佛教寺院白云寺,还有道教建筑东岳庙,且翠屏山不远的翠屏湖正是其“和珅墓”的所在。收藏市场至今,两岸故宫博物院仍是弘旿书画作品的最大收藏地,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三十件(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百余件(套),除卷、轴、册之外,另包括三十余件成扇。由于弘旿身份高贵,除了宫廷中的大量庋藏外,当时流散民间的多为他馈赠朝中达官巨卿之作,但数量有限。现今民间流传者更为稀见。著录于《石渠宝笈》画作有37件,目前流入拍卖市场的画作仅有4件,(见下表统计)分别是:①2002年中贸圣佳秋拍《江山拱翠图》立轴(154万成交);②2004年中贸圣佳春拍《川岳腾辉》立轴(286万成交);③2006年北京匡时春拍《素濑松唫》手卷(649万成交);④2021年中国嘉德秋拍《松桂长春》立轴(2990万成交)。《翠屏云繡》是目前流入拍卖市场的第5件著录于《石渠宝笈》的作品,从目前流传来看,此件作品是极为精彩的一幅,相较于他其他形制作品,手卷本身的绘制体量耗时费工,弘旿著录《石渠宝笈》的手卷仅有15件,(《历代著录画目正续编》统计)。《翠屏云繡》风格上受到董邦达青绿画风的影响亦不同于他的水墨或浅绛设色作品,可称“谢赫六法”完备,格调清雅旷古,是弘旿艺术创作臻至成熟的山水代表作品。作为中国绘画的巅峰——清代宫廷绘画历来备受藏家青睐追捧,近年更最,2021年最贵中国古代书画宫廷画家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4.14亿成交,今春保利拍卖又见金廷标《平定西域五十功臣像赞》以9200万成交。乾隆五十八年,《石渠宝笈续编》成书。体例依照乾隆十年成书的《石渠宝笈》,首重清朝帝王书画,其次是列朝作品,最后为当朝臣工书画。而当朝臣工书画又以清宗室为先,作为宗室书画群体的代表人物弘旿,而今以一卷代表着璀璨辉煌的清宫遗珍,横空出世,等待着慧眼如炬者的启幕。参考文献①杨丹霞(2005)。弘旿的书画交游与创作,《紫禁城》,2005年第6期。②清高宗纯皇帝实录(1986)。中华书局。③(清)袁枚。诗话补遗卷五,P709,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④杨丹霞(2005)。弘旿的书画交游与创作。《紫禁城》2005年第6期。⑤乾隆二十八年(1763)。各作成活计清档,匣裱作。造办处活计库。⑥穆易(2021)。仙才多出帝王家——清宗室弘旿及其绘画。《投资与理财》11期。⑦尤晓红(2022)。“节韵胸中竹”-弘旿及其绘画艺术。《收藏与投资》06期。⑧吕长生(1982)。读弘旿《都畿水利图卷》。P105-109。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⑨杨丹霞(2005)。弘旿的书画交游与创作,《紫禁城》,2005年第6期。⑩杨丹霞(2005)。弘旿的书画交游与创作,《紫禁城》,2005年第6期。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