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清中期 王梅邻制秋声赋读书图笔筒

图录号:566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清中期 王梅邻制秋声赋读书图笔筒
图录号:
5668
年代:
清中期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1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2012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有感于斯文”——宫廷逸趣与诗、书、画、印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梅邻制」款 备注:日本藏家旧藏笔筒器呈筒式,以竹节横膜为底,口沿由外向内斜倾略并有弧度,竹材厚壁,平口直身,随竹形雕刻而成。包浆呈琥珀色,刀法沉凝雄浑,匀净犀爽。构图取自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秋夜读书的故事,画面野逸幽绝,高士于楼阁中夜读,山风轻拂,竹影婆娑,意境高远,艺术感染力强烈。笔筒一侧又以双钩刀法刻《秋声赋》全文,洋洋洒洒,工整俊秀,以刀代笔,流畅稳健。文后刻“梅邻制”铭款及钤印二枚,为清代中期嘉定派竹刻的代表人物王梅邻之佳作。王梅邻,名恒,字筠谷、茂林、仲文。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上海嘉定人。梅邻世袭家学,曾祖父王之羽师事吴之璠,潜研竹刻艺术;之璠无子嗣,吴家创流派王家承袭,至梅邻四代嫡传不灭。擅采北宗画法入竹刻构图,风格隽永耐人寻味,堪称嘉定派竹刻艺术之中流砥柱。王梅邻早期作品崇尚古法,中晚年作品变法,另有阴刻法皆精妙绝伦。本器可窥探王梅邻艺术风格演进的轨迹,具有时代分水岭的重要作品。清代中期,竹刻艺术渐趋于秾华浮丽,古朴典雅日少;惟梅邻恪守高雅清朗的审美意蕴,同一时期的竹刻家难有与其颉颃者,显赫声誉犹胜父执辈。《秋声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拜,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故之兵,街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胶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 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百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意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本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零。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