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徐悲鸿 1942年作 雄鹰 立轴

图录号:168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徐悲鸿 1942年作 雄鹰 立轴
图录号:
1684
年代:
1942年作
艺术家:
徐悲鸿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89×41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2011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海外珍藏中国重要近现代书画及近现代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著录:1.《黄曼士纪念文集》,第88页,黄淑芬编,新加坡南洋学会,1976年。2.《大成》,第119期封面,黄美意文《徐黄二家——记徐悲鸿和黄孟圭黄曼士兄弟的友谊》,香港,1983年9月。3.《徐悲鸿纪念大展》,新加坡美术馆,2008年。 题识:扶摇直上到云端,万象萧森气已寒。大地只余红夺目,丹枫如醉殿秋残。钤印:悲鸿珍藏印:古风阁藏 展览:1.“徐悲鸿在南洋”,新加坡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主办,2008年4月5日-8月17日。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据黄孟圭之女黄美意在《徐黄二家——记徐悲鸿和黄孟圭黄曼士兄弟的友谊》书中忆述,1940年,徐悲鸿创作了一幅《秋鹰》图,徐悲鸿完成这件作品后,在旁的黄孟圭击节赞赏,并随兴吟诵一首七绝《雄鹰吟》,即此幅的题诗:“扶摇直上到云端,万象萧森气已寒。大地祇余红夺目,丹枫如醉殿秋残。”随后徐悲鸿还将此诗写成一件楷书条幅,两人均钤印其上。此幅《雄鹰》图与黄美意在其书中收录的画作在构图、造型、设色上均无甚差异,或为同一作品,亦或徐悲鸿稍晚所作。徐悲鸿画鹰很多,他对鹰一直抱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他曾说:“我喜欢画鹰,但有时并不喜欢鹰。”这是因为,一方面,鹰击长空的威猛矫健,是力量与自由的象征,是他所喜爱与赞美的;另一方面,“飞扬跋扈”又是其所厌恶的。因此,鹰在徐悲鸿笔下就有正反两种象征寓意。一种是“写此以寄豪情”,流露出深切的家国情怀;一种是表达对时局的关注或对嚣张跋扈之人的不满,具有强烈的讽喻意味。画中雄鹰双翅飞展,翱翔天宇,目凶爪利,威风凛凛,充满不可一世之概。鹰的造型非常准确地以墨绘出,羽毛虚实相间,用笔多样,每一笔都是极为肯定和娴熟的,鹰处于动势之中,形神俱佳。徐悲鸿将西画的写实与严谨的客观性用传统水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画中的形象在造型逼真的同时兼具有笔情墨性的恣意之态,这种贯通中西的画法在当时的中国画坛可谓独树一帜,此幅即为体现徐悲鸿新中国画实验的一件佳作。徐悲鸿曾于所绘奔马图中题款:余一度改名黄扶,平生遇黄,逢凶化吉。“平生遇黄”所指的是黄警玩、黄震之、黄孟圭、黄曼士,尤以黄曼士的资助最力,悲鸿视为恩人。黄孟圭(1885-1965),原籍福建福州,曾任福建教育厅厅长,后移居新加坡,与徐悲鸿友善。1925年留学法国六年的徐悲鸿,学费中断,陷于困境,得黄孟圭的帮助方始渡过难关。黄曼士(1889-1963),交游极广,系新加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分公司总经理。1925年徐悲鸿在法国读书时境遇窘迫,经黄曼士大哥黄孟圭引见,到新加坡为南洋侨领画像,与黄曼士昆仲结下深厚情谊,视为“平生第一知己”,尊称曼士为二哥。从1925年到1942年期间,徐悲鸿曾多次到新加坡,都是住在黄家的江夏堂。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