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徐悲鸿 1940年作 西马拉雅 立轴

图录号:164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徐悲鸿 1940年作 西马拉雅 立轴
图录号:
1643
年代:
1940年作
艺术家:
徐悲鸿
材质: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55×33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2011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好藏之创始人——郭瑞腾博士藏中国水墨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著录:1.《徐悲鸿作品集》,第38-39页,文物出版社,2007年。2.《春之歌——世纪悲鸿作品收藏大展》,图版喜马拉雅,徐悲鸿纪念馆、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 题识:庚辰三月初至西马拉雅。悲鸿。钤印:悲 展览:1.“春之歌——世纪悲鸿作品收藏大展”,徐悲鸿纪念馆,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3月。2.“艺海撷英—中国书画古董艺术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3月。来源:新加坡回流。说明:此作品经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雯女士鉴定为真迹。注:据现藏家讲述,此作品原为蒋碧微旧藏,后转给台湾资深藏家收藏。1939年,徐悲鸿应印度诗哲泰戈尔之邀经新加坡前往印度讲学及举办画展,同时游览喜马拉雅山、锡金及尼泊尔等地。次年,徐悲鸿至印度,为泰戈尔作多幅肖像画,并在加尔各答举办个展。随后,徐氏取道至大吉岭,创作已构思数年的《愚公移山》,期间并多有即兴创作,如油画《喜马拉雅之林》及多幅喜马拉雅题材国画作品。此幅署款为“庚辰三月,初至西马拉雅”,显系出自此一系列。与徐悲鸿其它国画山水作品一样,本幅同样具有很强的西画特征,且在画面表现形式上更倾向于风景画。画中前景以两棵巨树扼制整个画幅,不仅改变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视物方式,似乎立意上也颇有考虑。结合他同一时期巨制《愚公移山》,则此处对近景巨树的处理显然别有用意。画中行笔则将水彩画法与传统笔墨的书写相结合,以渲染的技法描绘出山前云烟袅袅之状,使喜马拉雅山环绕、隐现于云雾中,衬托出同神秘雄伟之感,全画也因此巧妙的安排,于湿笔之中获得一种墨气酣畅的挥洒感。1939年11月,时在新加坡为抗战筹赈义卖的徐悲鸿应诗哲泰戈尔之邀,启程赴印度进行访问与文化交流。次年3月下旬,由于位于加尔各答北部的暂住地圣蒂尼克坦国际大学一带暑热难耐,徐悲鸿决定赴印度东部的大吉岭,那里风景清幽,气候宜人,可以继续完成构思好的巨作《愚公移山》,同时也可以实现他近距离观察、描绘著名的喜马拉雅山的夙愿。 1940年4月,徐悲鸿往商达甫(Sandukphu),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又游大吉岭附近的乔戈里峰(Kinchenjunga)。他戏称前者为老大,后者为老二。对名声很响的老大珠穆朗玛峰他似乎不以为然,只说“呒啥稀奇”,不过是华林吃烧饼的侧像而已(该峰附近几处横看似一人面);而对老二却情有独钟,在1940年5月1日作素描《喜马拉雅山》。徐悲鸿以登喜马拉雅山为“平生第一快事”,“生平大愿,自庆得偿”。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到9月下旬离开大吉岭之前,他以素描、水墨与油画的形式反复描绘了不同视角、不同环境、不同光线、不同衬景的喜马拉雅山风光。除此之外,还以余兴化为《喜马拉雅山行杂诗》一组,以志此行。1940年12月,徐悲鸿从印度返回新加坡。在这一年时间里,他创作不少可以归入其艺术高峰期的经典之作,如脍炙人口的《愚公移山》、《泰戈尔像》、《甘地像》以及包括《喜马拉雅山全景》多幅喜马拉雅山风景,它们都是构成徐悲鸿艺术全貌的最光彩的一页。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