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二〇二一年春季拍卖会> 中外名人手迹暨三宁斋旧藏专场>陈寅恪  抗战期间论代表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正误及再版的重要信札
图录号/艺术家:

陈寅恪  抗战期间论代表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正误及再版的重要信札

图录号:324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陈寅恪  抗战期间论代表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正误及再版的重要信札
图录号:
3243
年代:
1943年8月25日作
艺术家:
陈寅恪
材质:
信笺 一通一页
作品分类:
尺寸:
24×14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二一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外名人手迹暨三宁斋旧藏专场
拍卖时间:
2021年7月23日至7月25日(周五至周日)
备注:
声 明:
识文: 敬启者:拙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如再版时,希贵馆将正误表一并印入,附于书后,不胜感激之至。又该书原稿请即检还,因鄙人欲得当日手写之稿以备查阅,兼留作私人纪念。有渎清神,尤深感愧。专此,顺颂撰祺,此致商务印书馆。陈寅恪拜启,卅二年八月廿五日。 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正误表四页。 钤印:陈寅恪印 参阅:《唐代政治史略稿 》P1、2,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说明:商务印书馆编辑部上款。 陈寅恪此信作于1943年8月25日,花笺,围绕其代表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正误、再版以及稿本收藏而作,当系市场所见内容最为重要的陈氏书札,是陈氏及其著作坎坷经历,乃至民国学人抗战经历有代表性的实物见证。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陈寅恪的托命之作,是抗战中最高学术成果之一,出版当年即获国民政府颁发的学术研究社科类最高奖,至今仍是隋唐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写作时,陈氏因抗战流离失所,贫病交加,且目疾益发严重,曾告邓广铭“不写完两稿 ,就死不瞑目”。 在信中,陈氏表示送上“《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正误表四页”,希望再版时将其附入,并请商务退还原稿“以备查阅,兼留作私人纪念”,可见陈氏对此著作和手稿的高度重视,隐含在民族危急关头为中国文化延续香火的用心。 据《唐代政治史略稿》序言,1943年5月,是书刚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陈寅恪则因恐日寇进占湘桂,在作此信前不久自桂林启程北行,十二月抵达重庆。此信作于此间途中,其时陈寅恪夫妇及二女尽皆患病,致使旅途艰难。 《唐代政治史略稿》成书于1941年的香港,当时陈寅恪正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稿中自序署“辛巳元旦陈寅恪书于九龙英皇太子道三百六十九号寓庐”,次年在桂林抄改后交商务印书馆,1943年5月在重庆首版付梓。补序中写道“夫吾国旧史多属于政治史类……原不敢有谓唐一代政治史之纲要,悉在此三篇中也……壬午七夕陈寅恪书于桂林良丰雁山别墅”。《略稿》一书分“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和“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三篇, 讨论了胡人汉化、唐代“关中本位政策”或“关陇集团”及安史之乱影响等问题。 信中所及正误表及手稿传世经历亦异常坎坷。日后商务印书馆并未再版该书,正误表四页不知所踪,原稿亦在辗转邮寄途中遗失。他曾对学生蒋天枢说:“此书之出版,系经邵循正用不完务之最初草稿拼凑成书,交商务出版,原在香港手写清稿,则寄沪还失也。”后清稿由上海兴业银行王兼士失而复得,建国后转交蒋天枢,1988年全手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附商务印书馆草拟复信稿一页。提及四页正误表已由陈寅恪门生邓广铭转交到,而《略稿》一书因依中研院史语所嘱咐由邓广铭复校,故原书清稿现在邓处。据邓广铭回忆,抗战时期,傅斯年一度将其安排住在陈寅恪楼下,以便随时予以照顾。陈寅恪则将《略稿》校对工作托付邓氏,往来传送稿件事宜均由邓氏办理。但书稿在邮寄过程中遗失,商务将责任推给邓氏,直至书稿重新面世,方了解此段公案。 作者简介: 陈寅恪 ,号青园,又署青园翁,室名寒柳堂、金明馆、不见为凈之室,江西义宁 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著名诗人陈三立三子。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等。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