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3世纪·铜鎏金释迦坐像

图录号:296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13世纪·铜鎏金释迦坐像
图录号:
2961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38.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二一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华藏宝相 · 历代造像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21年7月23日至7月25日(周五至周日)
备注:
声 明:
一件优雅俊美,出类拔萃的13世纪释迦牟尼 不管是信徒或藏家,释迦牟尼像是一定要有的,因为他是教主,是信仰的灵魂,也是所有佛造像的基础。因此,数量最多也最普通的是他,但最顶级的佛像精品也是他。对于收藏者来说,能否持有一件出类拔萃的释迦牟尼像,将成为检验其收藏水平的标准。 评鉴一件佛造像是否出类拔萃,得从工艺、艺术、宗教、历史等四个面向来审视。本件作品,不管从哪个面向来看,都是极其完美,非常稀有。 先从工艺方面说起,本件作品的材质为红铜鎏金,铜质为红铜利玛,脱金部位长期氧化成深咖啡色,但一经搓摩立即显现油亮光泽。鎏金极厚,且抛光和压金功夫非常到位,整体表面如蛋壳滑顺,金色如蛋黄,给人一种难以描述的温馨和喜悦感,这是早期尼泊尔精品的特色之一。通体厚胎浇筑,莲座为仰覆式,莲瓣双层,上层细小瓣尖有卷纹,下层宽大有边沟,平整中见微微曲线,这种造型貌似简单,工艺上却很不容易,一点马虎很容易就被察觉。莲座背部用阴刻方式刻出花瓣,这在十四世纪以后的尼泊尔作品是比较少见的,反而偶见于后藏和藏西的14到15世纪作品,揭示这种风格也是尼泊尔流传到西藏。其发旋像比一般突起,顶髻较高,上面的摩尼宝珠也较大,这特征较常见于13世纪以前的作品。袈裟为贴身式样,除了衣边有宽幅刻画外,其他貌似裸身。左手臂和身体之间的袈裟是后贴上去,这也是尼泊尔的典型做法,因为尼泊尔作品重视身材的线条,而这样的处理方式才能充分展现身体的立体美感。左手手背紧贴脚跟,这也是较早期佛像的特征。 对佛像来说,开脸是最重要的,除了宗教感受,也是展现工艺和艺术的关键部分,以及判断作品产地的关键报告。本件作品眉长眼长,微微上扬,眉心有一颗代表天眼的水滴型珠,鼻头细小,鼻梁高耸,唇厚嘴小,和鼻子构成长锥形,下巴两肉凸起,整体给人的感觉除了世俗的俊美,还有宗教感受上难以言喻的神秘和神圣感,这种开脸仅见于早期尼泊尔作品中的精品(参考图)。其双耳也极有特色,耳朵微向前且向下翻,耳垂很长,微微外撇,这种耳形加开脸,极罕见,相似的作品可以对比一件珍藏于尼泊尔巴谭(BATAN)博物馆的释迦牟尼。 佛像制造的目的是为宗教服务,所以很难以艺术标准去检视,不过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的艺术性是非常高的,譬如这件。艺术性也有两种标准,世俗和超俗,以造像而言,世俗的艺术标准应该一定的写实,并符合力与美。超世的标准则要超越写实,追求心灵震撼。佛造像的演变也是从写实、超俗,一路走到后期形式化。健陀罗的写实就不说了,尼泊尔作品从8世纪以后其实已经进入超俗的追求宗教感阶段,但早期还是偏重身体比例和肢体语言的。本件作品在艺术上的重要成就,就在于追求超俗的同时又不失去写实的核心价值。本件作品的比例非常匀称协调,关键的部位如胸和手脚也都能充分以肌理现出力度与动感。很多追求超俗的释迦牟尼作品不是过于壮胖就是过于受偿,脸相也容易变得怪异。本作品呈现端庄优雅的气质,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宗教感,除了神秘、深邃的意境,也能充分感受到佛教作品最高要求:慈悲、智慧与力量。其坐姿挺直而舒展,肢体放松自然,作为一件除了礼拜还能做为禅修指导的法器来说,是极其殊胜和珍贵的。 尼泊尔与西藏之间的工艺技术和文化交流,是喜马拉雅文化圈重要的一环,在历史的长河中,虽曾有过浩瀚的作品,但具足工艺艺术与宗教内涵的优秀作品并不多,加上各种历史因素的破坏,能留下来的传世品极其稀少。本件作品,除了自身的水平可以作为博物馆级的珍藏之外,其风格上的一些细节与特色,更可以做为喜马拉雅艺术史研究的一些重要参考。他本是著名西藏艺术学者陈百忠先生的个人珍藏,多年来一直摆在其书桌,陪伴其工作与研究。西冷一次临时的拜访撞击,经过再三恳求,先生为表对西冷的支持,方才交予拍卖。陈先生说,从收藏佛像以来,他一直相信佛像自己会找主人,好佛像终究会找到好主人,也许他会回到自己身边,也许找到新主人,只要善缘,都好。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