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刘半农 五四时期致周作人重要长信

图录号:501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刘半农 五四时期致周作人重要长信
图录号:
5016
年代:
1925年5月3日作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27×20.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外名人手迹暨五四百年纪念专场
拍卖时间:
2019年12月13日-16日
备注:
声 明:
信笺 一通一页识文:启明兄:闹了好久的回国,却是至今还没有能动身,似乎有些骗你的嫌疑,所以现在先送张照片给你。这是张“斜戴乌绒帽”的照片,是上月中蕙英夫人替我照的。法国有古古怪怪的衣裳,也有古古怪怪的帽子。据说当年王尔德在英国穿了古怪的衣服,招摇过市,结果便在招摇上增进了不少的声誉。后来他到法国,还是如法炮制,法国人就睬也不睬他。这就可见奇怪服装在法国人眼中,竟是值不得什么。我曾在巴黎市上看见一个穿着大黄马褂,拖着大辫,戴着大红结子西瓜皮的中国人,我见了还不免一呆,向他细瞧一眼,而法国人却全没看见;若换在伦敦市上,早就有一群小小孩子和大小孩子跟着他,大呼“Chin-Chin-Chinaman了”!法国学校里的制帽有三种:小学校的是我国打斋饭的小和尚的帽子,中学校的是翠屏山里和尚戴的尖角帽,大学校的是我国戏台上家奴戴的帽子而少去一个摘子。这后一种帽子用乌绒做,上面有五色丝带以表科别,还有金碧交辉的徽章。将这帽子给年轻的女人戴,并不算什么不称;但实际是男女生都可以戴得;有许多男学生早已于思于思了,也还戴着。不过巴黎大学二万余学生中,常戴这帽子的不到五十分之一。普通学生所戴的帽子,即是最普通的“铜盆洋帽子”;不过到得毕业时,大家买一顶乌绒帽回去,挂在书房壁上,做个纪念而已。 我也从没有戴过这帽子,直到与巴黎大学脱离关系了才买一顶来作个玩物。关于常戴这帽子的一班人的生活,我有《乌绒帽》一诗,另纸录上。这里的生活在我现在看去是不赞成的;但我若轻了十五年年纪,我一定也是此辈中之一人。这非但是我可以干干脆脆的承认的一件事,而且我对于我辈的冬烘生活与此辈的快乐生活之间,也至今还不能用客观的标准去下什么判断。我对于此等人,一方面是觉着他有趣,不足为训,一方面又觉得他可以唤醒我辈青年时美梦之一部,使我们觉得自处于无聊的干枯的生活之中;我的感想如此而已,如此而已。至于我的诗,乃是用游戏笔墨做的,主意只在略写事实,并不含有批评或褒贬的性质。问你的好,并问羽太夫人好,令郎令爱等好。复。五月三日。 著录:《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P414,鲍耀明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说明:周作人上款。鲍耀明旧藏。周作人于1965年10月将刘氏此信赠予鲍氏,事见《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此为刘半农留学巴黎时致周作人信札一页,作于1925年5月3日,系市场所见篇幅最长的刘氏书信。同年初,刘氏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成为第一个获得以外国国家名义授予的最高学衔的中国人,7月启程回国。信件即作于此间。信件内容为刘氏在巴黎留学时期的见闻及趣事,谈及法国服装、民俗或人民生活状况等,并对中、英、法三国进行风俗比较,谈及其夫人朱惠、王尔德,从中可见刘氏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作者简介:刘半农,名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近现代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和教育家。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任西北科学考察团理事会常务理事,遥控考察团的进程。著有《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等。鉴藏者简介:鲍耀明,笔名成仲恩、甘牛、杰、甘中,香港翻译家,原籍广东中山,在日本横滨出生。曾与周作人通信四百多封,编为《周作人晚年书信》。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