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西泠拍卖> 2016春季拍卖会> 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清中期·种榆仙馆款、彭年制款曼生刻款紫泥扁鼓壶
图录号/艺术家:

清中期·种榆仙馆款、彭年制款曼生刻款紫泥扁鼓壶

图录号:337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清中期·种榆仙馆款、彭年制款曼生刻款紫泥扁鼓壶
图录号:
3373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5.7×16.2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16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
拍卖时间:
2016年06月25日-27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种榆仙馆(底款);彭年(把款);曼生(刻款)
镌刻:击缶鼓,洗俗尘,雨前新煮建溪春。曼生。
说明:吴待秋旧藏。
紫砂自宋、元以来,经历了数个发展阶段,才由最初的粗笨实用器演变成为现在集制砂、陶刻、绘画、书法、印章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参与紫砂制作更是将紫砂的艺术性推向了一个高峰,在这其中尤以陈鸿寿参与制作的“曼生壶”最具有代表性。曼生不仅与杨彭年合作设计壶式,还根据不同的壶型配以一一对应的铭文,并亲自尝试壶身篆刻,赋予了其文化内涵和文人情感,表现了其“道”之所在,使砂壶更显高逸。这件杨彭年制陈曼生刻种榆仙馆款紫泥扁鼓壶便是曼生壶式的代表之作。此壶以紫泥为胎,胎土淘洗精炼,砂质细腻,色泽深沉,器表包浆莹润光滑。作扁鼓式,身形圆扁,上接平盖桥钮,下作暗足,底内钤“种榆仙馆”篆文方印,印文清晰,极具金石韵味;于把下钤“彭年”制款。壶身一面腹部刻“击缶鼓,洗俗尘,雨前新煮建溪春”十三字,实为根据“扁鼓”之形,特别题刻之铭文。
款识简介:1.种榆仙馆,为曼生室名,源自“种榆”一诗。乾隆五十二年(1787),陈鸿寿自题《树萱图》诗注:“从海昌舅氏斋中移植小庭,忽发一花,因倩高迈庵丈作图并系以诗。”此处树即为白榆树。
2.杨彭年,清嘉庆、道光间宜兴制壶名手。荆溪人,生卒不详。彭年弟宝年、妹凤年,都是当时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名闻一时。彭年善于配泥,所制茗壶,浑朴工致。传大彬手捏法,虽随意制成,仍具天然之致。嘉庆间陈曼生做宰溧阳,与彭年合作制壶,世称“曼生壶”,为世所珍。彭年后又常与瞿应绍、朱石梅、邓奎等人合作制壶,所做之器皆为佳品。
3.曼生,陈曼生(1768-1822),清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一号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西泠八家之一,善书法,篆刻,嘉庆十六年(1811)左右,任溧阳县宰,好紫砂工艺,自绘紫砂壶十八图样,请杨彭年及杨之弟妹并邵二泉等制壶,自在壶上刻铭,称“曼生壶”。
收藏人简介:吴待秋(1878-1949),名征,字待秋,别号抱鋗居士、疏林仲子、春晖外史、鹭丝湾人、栝苍亭长、晚署老鋗,为吴伯滔之次子,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是民国时期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山水、花卉画家。与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又与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同誉为“海上四大家”。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