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张大千 临王蒙《夏山高隐图》

图录号:1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张大千 临王蒙《夏山高隐图》
图录号:
19
年代:
暂无
艺术家:
张大千
材质:
立轴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58×71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上海道明
拍卖会名称:
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12月16日
备注:
声 明:
题识:夏山高隐。蜀人张大千爰,税牛厂作。
印鉴:张爰大千父、大风堂说明:
一、本件拍品为沈怡先生旧藏,并得自先生家属;
二、本件拍品已收录于《千山大千》P6667,台湾艺术图书公司,2015年12月。

“在王蒙之后六百年,没有一位画家能比他(张大千)更积极彻底地了解王蒙。”
“事实上,在元代画家中,最适合大千先生性向的是王蒙,他最喜好的是王蒙,收藏最富的是王蒙,功夫下得最深的是王蒙,得益最多的也是王蒙。”
—《王蒙研究》卢辅圣著
《关德懋先生访问记录》记载,1953年关德懋受郑介民(时任“国家安全局长”)委托,曾携张大千、溥儒画作各一幅由台北至曼谷,赠与泰国商人王凤翙,王又将之转赠时任联合国远东防洪局局长的沈怡。又据沈怡先生家属回忆,本幅张大千《夏山高隐图》为沈先生在泰国期间所得,应即为关德懋所携之作。
本幅为张大千仿元人王蒙《夏山高隐图》而作。原图现藏北京故宫,民国初年曾归韩慎先,韩氏以之为镇宅之宝,并自号曰夏山楼主。张大千曾经借临数过,除本幅外,有图可考的有以下三幅:
其一,“丁亥二月夏山楼巡归背临一过”(见香港佳士得2008年春拍第994号拍品);
其二,“临黄鹤山樵《夏山高隐图》。丁亥四月,大千居士临此巨作,题赠李秋君女士。”(《王蒙研究》P270,第十四条载,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7月);
其三,见《中国画技法史研究丛书·王蒙》P54,图72(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12月)此幅落王蒙原款。
众所周知,在张大千的法古对象里,他于王蒙用功最勤,盖因“(王黄鹤)法门最为广大”。然则,在短短一两年间对临背临此图至少四遍,亦可窥见张大千对《夏山高隐》的偏爱。
清人李佐贤在他的《书画鉴影》中对王蒙的《夏山高隐图》有相当详细的描述:“微着色,兼工带写。下段右方林屋中,高士据床而坐,旁一童捧盘,庭前一童调鹤,左方室内外各一人,中间林荫繁荟,流泉下注。两山缺处一人捧敕前来,当系使臣征召高士者。中断两山间,三露梵宇,一露茆屋,大壑奔泉,潆洄曲折。上段高山峻岭,瀑布孤悬。”
王蒙创作《夏山高隐》图的时间是1365年,元朝覆亡在即,王蒙也即将结束于张士诚麾下任“长史”的经历,重新归隐黄鹤山。是时,王蒙58岁,处于艺术创作的承上启下期。而这一阶段性,在《夏山高隐》中得到相当充分的体现,尤为是对于披麻皴的改造,以及山体结构的排布对于作品整体气势的营造。这种改变,更适合表现江南松软的土质和夏天植被葱茏、繁盛的景致。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王蒙的《夏山高隐》图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写照,其明证是“两山缺处一人捧敕前来,当系使臣征召高士者”;而张大千此摹本创作于成都西郊之税牛庵中,正是张大千避居青城山期间,两相对照,古今同心境。
张大千购置税牛庵是在1947年初,作为他与徐雯波的婚房之用。此一时期的张大千,各方面的都处于最佳状态,同样的,这一时期的也是公认的张大千临古作品的巅峰阶段。
大千此临,构图与原作基本相若,位置变化差异甚微,人物形态及建筑错落相似,底溪泉入河道处增绘水面数分,使画面更显完整。与原迹比较,张大千在整幅图中山石的渲染,笔墨的疏密浓淡,光影之明暗对比,设色之浓艳靓丽等方面无不切入自己的主观强调,多体现张大千自己的笔墨习性,所谓得其形神而自有法度。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