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郑曼青 行草诗三首

图录号:122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郑曼青 行草诗三首
图录号:
1221
年代:
1958年作
艺术家:
郑曼青
材质:
手卷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35×58cm×2;27×108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上海泓盛
拍卖会名称:
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因缘际会—同一上款、同一藏家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12月18日-20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录似玖莹吾兄兼正。戊戌九月。弟郑曼青拜稿。
钤印:永嘉郑氏(白文)
款识:拙诗录应玖莹吾兄雅命,乞兼教之。弟郑曼青初稿。
款识:拙诗即似镜微我兄教之。戊戌二月,弟郑曼青。
钤印:永嘉郑氏(白文)、玉井山人(朱文)1.释文:中秋有梁生馈饼,乃香港来。末由奉母,谨分饷孟彦、镜微,梦周各一枚,因系以诗。避地十年来,逢节每滋悔。时当奉母行,百计不得遂。母谓母老耄,归骨事体大。况匪别有因,何独为我害。一自陷故乡,所尝艰苦备。潮去与潮来,多少母子泪。四时馈赠多,以予多末艺。儿女饫羔豚,童仆厌饼饵。即景倍思亲,尤以三节最。今日又中秋,月明千里对。梁生馈以饼,香江友所惠。末由奉慈亲,何敢独尝试。我已恨无兄,多君能推爱。不佳比三益,犹得知其弟。饼虽分一口,亦具让梨意。天壤老弟兄,聊当玩月味。
2.释文:寄怀孟彦兼东白石。握别未及旬,直比十年久。其间看颩风,行潦拥户牗。相去八九里,茧足怀孟叟。不期白石翁,亦锁门前柳。髯也无聊赖,独坐频倾酒。偶然得恶诗,斧削待老手。驱车相访时,约在中秋后。
3.释文:移居酬镜微。避地台员来,怀旧悲落木。与君接里闾,七年犹转谷。看酒互相邀,得书欣共读。见事多所同,此情逾骨肉。一日三觌面,寻常非为数。相对或终宵,谈言若不足。诗成必相访,所安经四目。寒暑雨兼风,惯作云龙逐。探梅飞凤山,一岁一解颜。近邻谢家菊,数日一相看。大屯同赏雪,毡帽承之还。有可登涉处,连袂来邱厓。今我朝移居,赠诗夕见颁。字字工贴妥,如出肺腑间。宛陵我不逮,六一君并肩。论诗薄韩孟,其谁曰不然。相距今稍远,数里隔长川。三日得一晤,不觉酒肠宽。且觅南势□,买山筑一椽。计日云可就,于我得安便。萤桥目如镜,川湍水一湾。相窥常不厌,皑皑鬓毛斑。
说明:
1.诗中所提及“东白石”与“镜微”为张静微,他民国元年就在洪都中学毕业,1916年在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回京考取国家高等文官,历任驻朝、日、泰等国大使,1950年在台湾“外交部”退休。尽管一生长期在外,但他的诗集却以《白石诗草》为题,可见他还是心系生他养他的白石山村。《武宁县志》和《九江市志》上记载,他在日本任大使期间,曾为维护国家主权挺身而出,向日本当局提出强烈抗议,受到国人的钦敬和赞扬,蒋介石还授过他一枚“护国勇士”勋章。由于他的诗词造诣很深,才使他成为台湾诗坛的主编,春人诗社的社长,并成为台湾文坛的领袖人物。
2.另一提及人物“梦周”为李士珍(1896?),号梦周,浙江宁海人,1926年任第一路军兵站分盐部少将参谋长。
朱玖莹,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台湾学者、书法家。先后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长。朱玖莹曾任第一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秘书、蒋介石武昌行营秘书兼第一科科长、国民政府福建省建设厅长。
郑曼青,男。汉族,原名岳,字曼青,自号莲父,别署玉井山人,又号曼髯,永嘉城区人。结识沈寐叟、马一浮、经子渊、楼辛壶等,相与研论诗、书、画。1949年去台湾,与于右任、陈含光等结诗社,又与马寿华、陶芸楼、陈方、张榖年、刘延涛、高逸鸿等成立七友书画会,并参与发起建立中华民国画学会,当选为理事兼国画委员会主席,又任中国文化学院华冈教授、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委员会纽约分会艺术组负责人。
《中秋有梁生馈饼》作于1958年。曼青1948年去台,距此年正好十年,故诗中称“避地十年来”。曼青来台携眷,曼青老母恐拖累儿子,以年老须落叶归根为由滞留大陆。曼青以诗、书、画、医、拳五绝行于时,即诗称“四时馈赠多,以予多末艺”。以此故,曼青在台生活较为稳定。念及海峡对岸耄耋慈亲,不知生活何如。“即景倍思亲,犹以三节最”,即道出曼青此时心态。蟾宫桂树无异,而骨肉至亲相离,此情此景,独对梁生赠饼,不能奉予慈亲,天下悲痛事莫过于此。来台后犹感欣慰者,乃是有益友数人,以此饼聊作友人分食,或能当一慰藉。乃又益见曼青此时思念耆耆老母,悲痛至极矣。曼青于此中秋佳节,因友人馈饼,倍加思念母亲,故作是诗。
不能奉侍高堂,为曼青晚年之一痛,故节日思亲之作时时有之。而此写予友人之书札中,又格外体现其极悲痛的心情。此类作品不甚常见,诚为理解、研究曼青之重要途径。
《寄怀孟彦兼东白石》乃钞旧作送朱玖莹,作于台风后(“其间看颩风,行潦拥户牖”),曼青台风后访友人,不念友人孟彦与镜微均不在,于是一人独酌,此时以访友不遇,感怀而作诗思念友人,即此也。此诗写作情感节奏明快,如台风后碧空万里。作者访友不遇,心情亦甚佳。大有“兴之所至,尽兴而归,非特即遇其人”的魏晋风度。郑氏诗往往存乎真性真情,有阮嗣宗、嵇叔夜之风范。陈含光称为“异人”,于右任称为“一代奇才”,诚不欺人。
《移居酬镜微》乃为酬答张镜微所作。张镜微,江西九江武宁县白石匣人,故友人往往以地望称之。人称“江右张镜微”。1949年赴台,与于右任、陈含光、马绍文等交游结诗社。与湖北马绍文、湖南谭尊鲁并称“诗坛三老”(《民国书画家汇传》,p177)。
郑曼青自来台后七年之间,与张镜微相契相投之感甚笃。七年之间,虽多有困顿,然与白石与曼髯自有乐趣,举凡饮酒、读书、作画、吟诗、登高、赏雪均联袂而行。今即移居,乃作此诗酬谢白石七年间契阔之情。曼髯与白石皆诗书画皆有盛名。于当时后世影响深远。其家乡白石匣亦因白石一人,而天下共知。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