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关良 铡美案

图录号:2110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关良 铡美案
图录号:
2110
年代:
暂无
艺术家:
关良
材质:
油彩 画布
作品分类:
尺寸:
60×89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上海朵云轩
拍卖会名称:
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游园惊梦—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12月16日-18日
备注:
声 明:
出版:《川剧艺术散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封面,1985年。签名:(正)关良关良的“极简主义”
有学者说,对比林风眠和关良的戏曲人物画的艺术手法,一个饱满,一个疏落;一个丰实,一个简率;一个深重,一个清淡;一个多装饰趣味,一个富质朴情怀;一个更像西方现代画,而一个更像“遗貌取神”的中国文人写意画。与展示一片广袤深远的心灵戏曲的林氏作品背道而驰的关良,他率真自由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东方美学的舞台戏曲之审美趣味。
其实,在我看来,对于关良的戏曲人物画创作来说,毋须与林风眠对比,他本人在数十年间,正是循着由繁而简,由美而拙,由实而虚的转变,一路走来的。
此次有幸从同一藏家处征集到的三幅关良戏曲人物,一是《铡美案》,油画;二是《三打白骨精》,水墨画,三是图名待考的川剧人物,水墨画。三图同时被用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于1985年出版的《川剧艺术散论》的封面、扉页插图。三幅作品,内容不同,形式有别,所要表达的艺术语言,却惊人的相似,看来是为了书籍装帧设计的需要而特别为此创作的。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个大类,是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其起源或可追溯到唐代的“蜀戏”,而其改良、全盛时期,则在清代的乾隆年间。上千年的流变传承,使川剧既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也有着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共性。在表演艺术上,名闻遐迩的变脸自不待言,唱腔中融汇了中原、江南、闽粤等多地风格,委婉动人,对白则一如川人的机智风趣,生动活泼。川剧的扮相、服装,也颇多地方特色,强烈的色块对比,丰富多彩的细节描绘,隐隐然而有数千年历史的巴蜀古文明遗风。
关良的戏曲人物画,从早年走上绘画道路时便有所尝试,及至中年,更多地接触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精髓以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以此为题材的创作越来越多,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从三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关良的油画戏曲人物,大都是安排在与剧情相对应的自然场景中,有山有树,有坡有路。以个人的猜测,或许这是因为当年借助电影、摄影和连环画等样式传播经典戏曲的缘故。但是,这一传播手段的改良,其实也从另一角度彻底破坏了传统戏曲的精髓。记得有位戏曲大师这样说过,传统戏曲,没有舞台背景,不依赖复杂的道具,仅仅依靠演员之间的做、念、唱、打,就可以完成整个剧情的铺陈。这是何等的精炼之致!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来丰富戏曲的表现力,固然值得借鉴,但终非戏曲的本来面目。
我不知道关良先生当年是否听说过这位戏曲大师的话,但是,绝对相信他已经在“痛并快乐着”的创作探索中,极为透彻地悟出了个中奥秘。如谓不信,只要系统地梳理一下关良先生历年来的戏曲人物创作,便一目了然。越到晚年,用笔愈简,着色愈鲜,舍弃了所有不必要的附加元素,只为精准表现人物的身份、动作,及其与剧情相关的内容。而正是凭借这一大胆转变,关良晚年的戏曲人物,无论油画、水墨,皆能达到化臻的极致境界,令后人难以逾越。
——承载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