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杨思挋 喜闻过斋

图录号:13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杨思挋 喜闻过斋
图录号:
134
年代:
艺术家:
杨思挋
材质:
镜芯 洒金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06×27.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四川德轩
拍卖会名称:
2015年秋季书画拍卖会
专场名称:
精品书画集
拍卖时间:
2015年11月05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至谢仁仲大人属书,即希方家正之,逸渔杨思挋。说明:喜闻过斋为清代海宁著名金石学家朱元吕之室名。朱元吕(1813—1848),原名吕,字律卿,号渔璜。室名“喜闻过斋”。清官员、诗人、金石学家。朱栻之季子。授内阁中书;尤邃于金石之学。《海宁州志稿·文苑》称其:“痴好金石,尝至陕右历歧阳、汉中诸郡访周秦汉唐以来诸迹,又尝登泰岱谒孔陵,搜奇抉秘。”著有《金石跋文》2卷、《喜闻过斋诗文集》等。本件拍品征集自浙江海盐地区老宅,故推断为朱元吕旧藏。
把所有的孤寂、苦难化作艺术的火焰
——重庆时期的林风眠
在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坐在木桶里,对亚历山大皇帝吐唾沫,滚开!不要挡着我的太阳;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中国重庆,这样的哲学家就是林风眠。


1939年,林风眠由上海坐船到海防到昆明到重庆,找到陈布雷,介绍到国民政府军政部设计委员会做设计委员,领着微薄的薪水维持生计,蜷居在嘉陵江边军政部的一座仓库里。这仓库是土墙黄泥地,林风眠就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了近七年,自己买菜、生炉子、烧饭、洗衣、打扫,屋里只有一张木桌,菜刀、砧板、油瓶堂皇列于画纸毛笔之侧。1942年国民政府最高艺术学府国立中央艺专,迁至重庆沙坪坝嘉陵江对面的盘溪黑院墙。学校与林风眠住地相隔一江。令林风眠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曾经的学生,如李可染、赵无极等都在留艺专任教了,有时来看望他。李可染还经常买些鸡蛋、肉。当时林先生的生活非常艰苦。而林风眠天天从早到晚都在画画,画了很多、一摞摞地平摆在房间里。
在重庆期间,林风眠很少与人交往。1942年3月21日,重庆的中央图书馆正举办徐悲鸿的个展,展览车水马龙,盛况空前。学生吴冠中在展厅中碰见了林先生,便随他看画,见他悄悄独自看画,不发表任何意见。除办展者徐悲鸿碰到他与他礼貌地握了一下手外,未见有其他人与他打招呼。在冷寞中,吴冠中注意到林风眠先生的袖口已有些破烂。
苦行僧般的清净生活使林风眠能集中全部精力创作。据李可染、席德进等回忆,雄鸡、仙鹤是林风眠特别喜爱的创作题材,同时他也画嘉陵江、裸女和仕女,有热烈而沉静,萧瑟而洒脱,壮丽而孤寂……准确地说,禽类题材的画,早在林风眠三十年代就喜欢开始创作了,据美术史记载,林风眠1929年至1936年间在杭州画过不少的禽类题材的作品。到了重庆,这类作品的创作意图愈加明显。雄鸡,是古代人民心中崇高的动物,“雄鸡一唱天下白”,昂扬不屈,气概万千,合符林风眠那时在重庆的困顿生活,而后终于回到杭州任教的大悲大喜之心境。本届拍卖会,德轩公司推出的林风眠大师的这件《鸡鸣早春图》,落款为“弟林风眠卅五年西湖”,即1946年大师由重庆返回杭州任教时期的作品,此时的林风眠一扫心中郁气,当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边跋为萧平所题,对作品的创作年代亦加以印证。大师在重庆的这段时期对他之后的创作影响深远,从这幅鸡鸣图就可以看出端倪,气韵高远,意境更加深悠,实为林风眠此类题材中的佳作。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