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五代 越窑暗刻花卉纹盖盒

图录号:11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五代 越窑暗刻花卉纹盖盒
图录号:
115
年代:
五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直径13.7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横滨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5香港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稽韵千古—高古陶瓷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05月30日
备注:
声 明:
说明:带木盒
来源:此拍品由日本藏家藤本俊一先生提供。
扁圆形,子母口,浅直壁,盖面微鼓,塌底,圈足外撇,盖面刻花纹饰清晰,线条有力,里外满釉,釉色灰青,底足内有支烧痕,造型规整,胎质坚硬。盖顶面饰刻花缠枝牡丹纹,随盖面而成团形构图,画面丰满有序。刻划,枝干清晰,花叶绽放,刀锋犀利,似凸浮雕,富有生气。越窑·秘色瓷“秘色”一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五代人徐夤的《贡余秘色茶盏》更是极尽遣词造句之能事,用一连串的比喻把越窑青瓷的釉色描绘得犹如美女簪花:“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前蜀王王衍则对金棱秘色瓷碗作了生动描述,赞美曰:“金棱含宝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响”。古人记载颇多,但后人却从未见过实物,究竟什么是秘色瓷,长期以来一直成为陶瓷界悬而未决之迷,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陕西法门寺地宫的发掘,才有考古实物与文献验证。“献物帐”,上载有“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迭子共六格”等字样,可知秘色瓷至迟在咸通十五年(874年)地宫封闭以前已烧制成功,终于揭开了秘色瓷千百年来的谜底。其特点是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时至今日秘色瓷精品依然寥如晨星,稀有而珍贵。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