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周碧初 1961年作 湖边初秋
图录号:1517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周碧初 1961年作 湖边初秋
- 图录号:
- 1517
- 年代:
- 1961年作
- 艺术家:
- 周碧初
- 材质:
- 湖边初秋
- 作品分类:
- 尺寸:
- 46×55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上海泓盛
- 拍卖会名称:
- 上海泓盛 2012秋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油画雕塑 总成交额:RMB 1,814.10 万元 成交率:96.67%
- 拍卖时间:
- 2012年12月22日
- 备注:
- 声 明:
- 签名:碧初;一九六一来源:直接征集自艺术家家属。
附:作品保证书。
在周碧初上世纪60年代的作品中,迎朝阳、踏露水,历经艰苦绘就而成的写生作品富于特色,创作于1961年的《湖边初秋》便是周碧初于无锡太湖边的山坡上实地写生而成。时年58岁的周碧初虽已年近花甲,但仍旧精力过人且异常勤奋,深入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写生创作占据了其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太湖边写生的过程虽饱含艰辛,但呈现于观众眼前的作品却像一首清新、明快的抒情诗,充满着快乐与舒畅的情绪。作品构图选取湖畔景色中的一部分,好似借鉴南宋马远、夏圭的“边角山水”,由近及远地将观看的视线推向远处的水、天相连处,打破画面边界,形成纵深感,从而拓宽视觉空间,使景色更显辽阔。这样的构图方式在西方风景画中是难得一见的,周碧初晚年对中西融合油画风格的实践或许由此受到启发。作者在画中运用了大量细腻的短笔触和点簇塑造形象,如近山的树、草与房屋,如此处理手法虽简略而概括,但也赋予形象更多的生动,画面近景正中的那棵已被秋风染红的树,正由于点簇的效果仿佛一团律动的火焰,为太湖的秋色增添了这个季节特有的活力。对于此类技法的熟练运用源于周碧初留法期间严格的印象派画法训练,但他并没有拘泥于西方画法的程序,而是将其融入中国独特的风景与审美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周碧初风景油画。
周碧初“上海时期”的油画艺术
周碧初的油画,结构质朴,风格明朗,色彩协调而丰富,气氛和淳而蕴藉。给人清逸而不甜俗,明快而不艳丽,含蓄而不浮飘得感觉。不熟悉周碧初的人初见他的画以为是“点彩派”,其实不然,他在对景物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分析上,比较接近塞尚、高更等人的画法。那种将四、五种颜色规律性交织的细碎笔触运用,在上世纪50年代作于印度尼西亚的风景画中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画确实点子多,却是粗细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关紫兰 1970年代作 风景
-
1940年代作 关紫兰 关紫兰女士于虹口公园
-
陈抱一 西湖风景
-
钱延康 1965年作 沔阳农村水利工地傍晚
-
席德进 1979年作 肖像
-
李青萍 抽象系列
-
凃克 山水
-
余本 1950年作 港湾风景
-
余本 1949年作 市镇
-
余本 1946年作 桃花
-
余本 1943年作 树林
-
丁雄泉 少女
-
费以复 洛阳龙门
-
费以复 1940年作 重庆梯田
-
张自正 1995年作 西藏牧歌
-
张自正 1996年作 林间随想
-
周碧初 1961年作 湖边初秋
-
周碧初 1961年作 太湖疗养院
-
周碧初 1982年作 江畔小村
-
周碧初 1962年作 春
-
关良 1957年作 德国风景
-
关良 1980年代作 戏剧人物
-
常玉 沉思中的淑女
-
常玉 仕女
-
闵希文 1997年作 静物
-
闵希文 1997年作 春意盎然
-
胡善余 1987年作 富春江之春(二)
-
林风眠 1970年代后期作 大丽花
-
林达川 1980年作 珠江大桥
-
林达川 1957年作 新安江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清韵羽格—现当代瓷艺专场 总成交额:RMB 1,777.30 万元 成交率:100.00%(144)
- 当代艺术 总成交额:RMB 3,570.57 万元 成交率:99.04%(104)
- 澄空鉴水—铜镜专场 总成交额:RMB 1,599.90 万元 成交率:100.00%(161)
- 胜上春台—宫廷瓷器精品专场 总成交额:RMB 1,610.50 万元 成交率:100.00%(40)
- 嘤鸣和秋—瓷器工艺品专场 总成交额:RMB 1,093.42 万元 成交率:100.00%(227)
- 油画雕塑 总成交额:RMB 1,814.10 万元 成交率:96.67%(60)
- 中国书画(一) 总成交额:RMB 460.02 万元 成交率:100.00%(115)
- 中国书画(二) 总成交额:RMB 2,269.40 万元 成交率:99.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