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刘建华 2002年作 素色年华

图录号:21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刘建华 2002年作 素色年华
图录号:
215
年代:
2002年作
艺术家:
刘建华
材质:
瓷 雕塑
作品分类:
尺寸:
66×43×10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381385
USD:5040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上海道明
拍卖会名称:
上海道明 2009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油画雕塑 成交额:847.39 万元 成交率:68.85%
拍卖时间:
2009年12月23日
备注:
声 明:
签名:刘建华 2002.6
仅此一件
穿着旗袍的东方女性蜷曲在东方瓷盘上。《迷恋的记忆》中的暗含的“把玩”态度被明确化和极端化为一种“玩味”和“享受”。《戏嬉》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由中国文化烹饪出色味俱佳的佳肴。谁是享用这道佳肴的进餐者?谁又是这个晚餐的厨师?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著名策划人栗宪庭的“春卷”理论:“有两点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冷战的结束;二是后殖民文化的影响。后殖民文化对西方人来说是他们想寻找多元文化的表现,排除以欧美为中心的文化强权主义;他们想证实自己作为全球化文化主导能驾驭世界的能力。因此他需要西方中心以外的文化,进入他们的国际艺术拼盘里面来,这时,中国在如此情况下,刚好扮演了国际艺术拼盘这道大菜上的一道“春卷”(栗宪庭《我们做不做国际艺术拼盘上的“春卷”》)
事实上从《隐秘系列》开始,刘建华就关注文化对于个体的压迫状态,他不断的制造符号的不和谐状态来揭示文化中的压迫性力量的存在。从《迷恋的记忆》开始,通过“旗袍”这样一个阴性的符号,他开始将作品放在一个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来思考。通过个体的“缺失”和“性感”的存在,他在作品和观众之间建立起的玩味态度,暗示出西方艺术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当代艺术的实际关系。刘建华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狡黠的弄臣,在假装拼命迎合的同时,通过雕塑向彩塑最后向工艺品不断转换,使作者(第三世界的艺术家)在艺术(第三世界艺术)中消失。最后,索性他将抽干个性化内容的文化躯壳用“青花和粉彩”的瓷盘托出,精心制作了一场以文化的名义享受异国情调的盛宴。在这场盛宴中,没有个体,也没有作为个体的艺术家,只有那些文化和文化的名义。
——《物的存在和人的缺失》皮力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