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黄永砯 1994-1997年作 《翻过来的坟墓》草图
图录号:847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黄永砯 1994-1997年作 《翻过来的坟墓》草图
- 图录号:
- 847
- 年代:
- 1994-1997年作
- 艺术家:
- 黄永砯
- 材质:
- 纸本 水彩
- 作品分类:
- 尺寸:
- 50×65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北京诚轩 2009 秋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油画雕塑 成交额:2,224.99 万元 成交率:68.81%
- 拍卖时间:
- 2009年11月13日
- 备注:
- 声 明:
- 签名:1997. 9 黄永
黄永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潮流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家。旅居欧洲以后,他基于“以东打西、以西打东”的文化策略,制作异质文化特点鲜明的机械装置,将根植于本土的传统底蕴,进行有效的语言转换,同时强调了视觉刺激效果,实现对全球化现实的隐喻,令西方观众感到新奇而又可以接受。在世纪末西方本土创作低迷,文化上转向多元格局的时刻,他机警地把握了机会,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少数几位华人艺术家之一。
1989年黄永用已经在《<中国绘画史>与<现代绘画简史>放入洗衣机清洗二分钟》中尝试过的手段,将报纸放入洗衣机洗为纸浆,制成中国南方坟墓的形状,而坟墓又仿自龟背,所以命名为《爬行物》。据他在计画中表述:“用三部洗衣机搅拌的报纸做成的中国南方式坟墓,象征着死亡和静止,而它的龟形却寓意长寿和爬行,报纸和洗衣机成为一种‘文化的洗涤’,纸浆坟墓则作为‘文化死亡和再生’的意象”。黄永还曾列举他选取的“坟墓”形象的特性:“钢筋水泥的;坚固的;封闭的;仿动物形状的;被保护起来的;安全的;和死亡有关的;纪念碑式的;有忌讳的;恒久的;静止的;需要选择地点的;隐蔽的;秘密的;被人攻击的目标;标志权力等级的”等等,最重要的是“中国事物”或“他性之物”的代表,可以说他的作品全面解构了上述“特性”,与此同时还用东方死亡文化的差异,给当时干净、纯粹的西方艺术界欣赏口味带去了“一种阴沉的不祥之气”。
而1994年,黄永在荷兰科伦穆勒美术馆的展览中,将这个作品改造成《翻过来的坟墓》,不再用纸浆,而是实实在在地用了32吨钢筋水泥来浇筑一个坟墓,在龟形之外又引入了章鱼之形,看起来也像一个“飞行器”,一个奇怪的“路障”,但作为异质之物的冒犯性丝毫没有减弱,他用翻过来的坟墓隐喻博物馆是物品与文化的坟墓,否定其意义。
这幅水彩就是《翻过来的坟墓》草图,而黄永的作品以大型装置为主,为了达到满意的展览效果,他都会在实施前留下详尽的文案与草图。这些草图是作品创作过程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他的作品往往创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故而其价值也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手稿可比。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郎静山 约1940年作 为画湖桥一片秋
-
郎静山 1953年作 枝间弄好音
-
关良 牡丹白梅
-
关良 1977年作 辞旧
-
关良 1943-1944年作 嘉陵江
-
关良 1943-1944年作 上天梯
-
谭华牧 1938-1946年作 主教山
-
丁衍庸 1963年作 非洲木雕 裸女坐像(双面画)
-
丁衍庸 1964年作 甲骨文印 关(双面画)
-
赵兽 1930年作 鱼
-
卫天霖 1934年作 芍药 石榴(双面画)
-
卫天霖 1970年代 静物
-
卫天霖 1930年代早期 紫禁城外
-
贺慕群 1988年作 三只紫苹果
-
贺慕群 1972年作 父与子
-
林风眠 1981年作 静物
-
林风眠 晨曦
-
林风眠 白纱仕女
-
庞熏琹 1946年作 绿衣带舞仕女
-
庞熏琹 1946年作 古装带舞仕女
-
丁雄泉 画室与模特
-
席德进 土著 小孩头像
-
徐悲鸿 不堪追怀 暴风雨
-
吴大羽 无题 NO.11
-
吴大羽 I-057 I-058 I-059
-
周碧初 1961年作 争艳
-
杨秋人 1960年作 护理舰艇
-
胡善余 雨后乡间
-
余本 浅水湾
-
秦宣夫 1964年作 新街口节日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纸币 成交额:887.83 万元 成交率:82.20% (1130)
- 馨悟堂藏中国纸币 成交额:913.52 万元 成交率:99.00% (602)
- 古钱 银锭 机制币 成交额:1,599.54 万元 成交率:84.69% (1203)
- 邮品 成交额:658.38 万元 成交率:81.03% (1232)
- 瓷器工艺品 成交额:3,901.86 万元 成交率:81.34% (135)
- 中国书画(一) 成交额:6,755.73 万元 成交率:95.09% (265)
- 油画雕塑 成交额:2,224.99 万元 成交率:68.81% (109)
- 中国书画(二) 成交额:4,947.26 万元 成交率:86.31%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