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李可染 1987年作 峡江万里图 镜心

图录号:12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李可染 1987年作 峡江万里图 镜心
图录号:
121
年代:
艺术家:
李可染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98.5×68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4254746
USD:545349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中鼎国际
拍卖会名称:
中鼎国际 2006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 总成交额:2230.705万元 成交率:73%
拍卖时间:
2006年12月3日
备注:
声 明:
录文:峡江万里图,忆昔年游三峡情景,以意笔作此图非真非幻,实吾胸中丘壑也。
说明:1989年8月香港荣实齐借李可染赴香港出席《香港集古齐八家山水展画》之机,陪李可染商谈购藏其一直珍藏于家中的山水精品《峡江万里图》90年代后期,因东南亚金融危机此画转让给深圳博雅艺术中心收藏。
此作品于2005年7月16日,经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女士鉴定为真迹(附照片)。
附李可染艺术研究专家孙美兰先生为此作品撰写赏评文章。
李可染精品再解似真似幻的水墨山水世界《江里》李可染山水
《峡江万里图》〔1987年〕,一幅高墨犹绿的山水画珍品,画家署名了画题、作画年代。就其画风当属晚年“墨华期”,按我“艺朮史学分期”,为“丰碑期”〔1966─1989〕。这里,先由其“构图”、“笔墨”两大元素入手,略加点评。
李可染山水画的题识、画跋、轻易掠过,特别是晚年山水题跋,多是这位画家一生实践经验的总结。美学主张高蹈,对时流趋下的倾向针对性很强。我们以《峡江轻舟图》,1988年,《峡江帆影图》为例,三图不但题材相近,构图、笔墨意匠经营相通,连题跋阐明的美学理念、思想也一样高远脱俗,又亲切、又动情,充满人文精神和诗哲气息。
请看画面左上角,画题“峡江万里图”五个大字,而后以较小行楷竖写题记五行“忆昔年游三峡情景,以意笔作此图,非真非幻,实吾胸中丘壑也,一九八七年岁次丁卯冬十月下浣,可染并记。”年届八十岁高龄的可染大师,晚年推衍出现代山水艺朮的颠峰,此图当为代表作之一。次年又作《峡江帆影图》,题记有句云:“非真非幻,胸中丘壑,笔底烟霞,三峡实无此境也。”1988年再读《峡江轻舟图》题记,语境幽默,在“似”与“不似”之间做大块文章。李可染七十岁刻了一方四字印,自称“白发学童”,对恩师齐白石的教诲更是铭记终生。题句云:“看似三峡,不似三峡,胸中丘壑,墨里烟霞,”又说:“以意作此图,觉山川泽厚,笔墨深沉凝重,以无轻落浮淆习气为快。”〔1986〕
细细玩味以上三段题识,有助于我们理解李可染山水画以意笔作画的特点。他不但画“所见”,而且画“所知,所想”,在现实自然景观本身和画家的游历印象中,凝聚美的精粹,从偏于现实的“写境”,跃入重在理想的“造境”,创造一个“非真非幻”之美,是对白石老人“作画游在似与不似之间”论点的重大发展,也是李可染早在十年长途写生时就孜孜求索的画魂。
《峡江万里图》借助宏大全景式构图,创造一个“非真非幻”、“看似三峡、奇中见正、气势磅礡、逾越前人。”体验江山无尽,取以观小之法,不时变幻着视角,简直如大河之舞,飞动观景。有时似乎立于山脚,仰望层层山体,由中景推向远景,高接天际。有时又像在空中漫游,临江俯视。雾气蒙蒙的江面,耀眼的白光里,点点帆影,恍若人间仙境。“音乐般的节奏”诗一般的意境,金石般的笔力,”这正是李可染倾其一生的心血求索的东方表现主义艺朮品格,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
早在60年代初,李可染就在漓江写生的基础上,探索“以大观小”构图法。常言说:“桂林之美甲天下,漓江之美甲桂林”。漓江览胜,名不虚传,然构图不易。特别是那千重岭、万重山,难收眼底,难入画面。江边一望,坐在东岸画西岸,上面是山,下面是水,坐在西岸画东岸,也是上面是山,下面是水,即使你画二十层山,画面看来还是一层山。李可染山水艺朮为打开现代空间意识空间结构找到了一把钥匙。《峡江万里图》那样多角度、多层次、多意趣、有如飞动流观的山水空间结构,就是反复探索“以大观小法”得以成功的结晶。
李可染在发挥传统“以大观小”的同时,并不固守传统、绝对排斥西法东渐,而是有选择、有度数“以中化西”,这正是他创新成功的高明之处。著名画家、作为李可染学生的史国良聪慧、敏感地有悟于此,他的艺朮笔记中说:“可染先生吸取素描黑白灰大体大面手段,极为成功。既未影响老辣笔墨的发挥,也未失掉中国画本体精神韵味,还多了万千物象重量感”。谈到创新,史国良深入透析说:“尤其对西画焦点透视科学原理的运用,以其灵活性、创造性获得空前重大突破,使其作品在视觉整体感上与传统样式完全拉开了距离,从而为李可染山水范式那种完整、结实、厚重的现代风格风范之形成铺平了道路”。借此精彩透析,反观《峡江万里图》,自会体味它的精髓妙道,得“拨云射月”之快。
“笔墨是中国画特点中的特点,难关中的难关”,李可染在文革受迫害的岁月里,走过了一位艺朮家的寂寞之道,闯过“笔墨关”,才积蓄了最后一搏的伟力,推出一系列如像《峡江万里图》墨华高标,丘壑无成的山水体构,其老辣笔墨,水墨晕章,前所未有的整体结构谱写了贝多芬式雄壮浑厚的交响乐,在李可染山水“丰碑期”─即色彩调性“墨华期”,推向了令人惊魂动魄的颠峰。
论到书法苦功和书法高度造诣带动山水画突破性进展,理解最深,论说最透的是李可染当年最年轻一代的学生,现香港大学教授万青力的一番话,他说:“文革,李可染被剥夺创作权六年之久,他却从未停止在艺朮上继续探索。反而从1966年开始,全力投入以前没有可能做到的对汉代、北魏书法的研究、学习和实践,学习古代碑帖书法、并以他这种雄强、浑厚、涩重、稚拙,带有新的审美观念的书法笔触引入山水画。这是达到他艺朮的高峰、形成他成熟风格的复杂因素中最关键的成因。”试看《峡江万里图》,画山有骨,画水得韵。重墨不浊,淡墨不薄,苍笔不枯,润笔不浮。笔墨层次,于变化丰富之中含有整体气势和生命节奏感,臻于此境,在于笔法、墨法之中,潜藏书法风骨。万千气象,其结构、意境、点画、风甚、自由运筹岂能落于一般?岂不迫近他一生所求的理想:如像上帝一样,创造自己的宇宙?看那!我将一切都更新了〔新约—启示录,第二十一章—5〕是的,这正是创造者的智能和笺言”。
撰稿人:孙美兰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