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 “孔融之死”话剧之概述 屏轴
- 拍品名称:
- 陈寅恪 “孔融之死”话剧之概述 屏轴
- 图录号:
- 0072
- 年代:
- 艺术家:
- 陈寅恪
- 材质:
- 水墨纸本
- 作品分类:
- 尺寸:
- 11.4×21.4cm;32.5×21.4cm
- 起拍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浙江嘉艺
- 拍卖会名称:
- 浙江嘉艺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清源——亚洲重要私人珍藏专场
- 拍卖时间:
- 备注:
- 声 明:
题识:款识:此孔融之死,书呈荫榆女史,求教。寅恪强记。
形制:屏轴
拍品描述:释文: 1.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出演文化剧:孔融之死。命予出大概,然时间忽忽,不能考察资料,只凭强记,奈何之,望见谅。各中观点,有待考正。八月廿日,恪。 2.孔文举:鲁国人,孔子第廿世孙也。其父名:宙,太山都尉。孔融幼时乡中盛传已有异才。十岁随父到京师时,太中大夫陈炜戏曰:小子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此后汉书记载)。堂中李应咲曰:高明必为伟器。融十三,父丧。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道,纷以酬金供其学业,融不接,闭门读书博识,多该览,以孝行学问名重当时,并拜中军侯,不职。三日后升虎贲中郎将,转为议郎。时黄巾乱,而最为重者,北海之乱也。卓举融为北海相,故世称孔北海。时袁绍、曹操势力颇盛。左丞祖者,称有意谋,劝融顺袁曹之流,然融负有高洁,不欲与同,怒而杀祖与同谋者。建安元年,袁谭攻北海郡,郡陷,妻子虏。至献帝收融为将,作大匠。每朝会访对融,辄引正定议,公卿大夫不过置名。当时绍拥兵百万,袁术为上将军,轻侮于融,并夺其符节。融上表陈表之罪。帝允之,命曹操进攻邺城。绍之家人妻女多被掠。曹操之子曹丕则虏袁熙之妻甄氏为妻。融上书曹操并陈不满。曹氏父子皆不满。时战乱多年,灾荒遍地,曹操上表请禁酒之令,融多次上书争之,并有侮慢之词。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贼心以显,数不能堪,更不为容忍。另融曾多次上表朝廷应尊古制,千里之内不得封建诸侯,曹疑其所言论流转广范,欲起杀心。然融名在天下,恐杀不能,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并下狱弃市,妻子皆被诛。其时女年七龄,男九龄,就刑前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左右无不感伤者。 说明: 1.杨荫榆(1884年-1938年),女,江苏无锡人。致力于学术。她曾留学异乡,颇受现代知识的熏陶,学成归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是最早从事反清活动的先驱。杨绛的姑姑。 2.这件立轴的画心部分其实是一封信,诗堂部分是此信的附记,装裱者似乎是为了美观,将附记摆放到了诗堂的位置。 先来看看这封信的内容,与《后汉书·孔融传》对照,陈寅恪在匆忙之中确实出现了误书或误忆:“李应”,显然是“李膺”之误;“融不授”,似应作“融不受”;“博浅多该览”,《后汉书》原为“博涉多该览”;“至献帝收融为将作大匠”,《后汉书》原作“及献帝都许,征融为将作大匠”;袁术“轻侮”之、“并夺其符节”的对象,并非孔融,而是太傅马日磾;“曹疑其所言论流转广范”,原作“操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据而可知,“广范”应是“广泛”;“各中”,似应作“箇中”。而“融上书曹操并陈不满,曹氏父子皆不满”一句,也显得很不严谨,不像是经过推敲之后的措辞。不过,排除这些误书、误忆,仓促之间仍能将整段整段的文字凭记忆默写出来,不得不让人惊叹于作者的博闻强记。凡此种种,反倒让笔者相信:这份手札应该不是赝品,因为对得一样不难,错得一样就不那么容易了。再来说一说写信人和收信人。根据笔迹基本上可以断定这封信出自陈寅恪的手笔。而“荫榆女史”与“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等字样,很容易让人想到收信人只能是该校校长杨荫榆。 接下来考究一下这封信的写作时间,兼及陈、杨两人的关联。学界对杨荫榆的研究虽然不足,却也能勾勒出其人生轨迹:1907年获公费留学,在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校学习,1912年(一说1911年)毕业;回国后,受聘于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1914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1918年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1924年2月,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同年,女高师改为国立女子师范大学,留任校长;1925年8月,因“女师大风潮”而遭免职。 回到陈寅恪这通手札,既然是应邀为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上演文化剧《孔融之死》而介绍主人翁的生平梗概,上款人又是“荫榆女史”,那么,可以推定写信时间只能是杨担任该校校长期间,而女师大校内还能风雅地上演文化剧,也反证了其时校园氛围尚属安宁祥和。综而论之,写信时间应为1924年8月20日。 以杨荫榆的人生轨迹为参照系,陈寅恪与之发生交集,最有可能是两人在美留学期间。陈寅恪虽然也曾留学日本,但时间在1904-1905年,明显早于杨荫榆。1910-1912年,陈寅恪留学德国、瑞士;1913-1914年,留学法国;1919-1921年,留学美国;1921-1925年,再度留学德国。其间,1919年1月入读美国哈佛大学,1921年8月离开美国重赴德国。结束德国的第二次留学生活后,1926年1月从法国马赛登船,2月回到上海,7月北上清华报到,出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两相比较,陈寅恪在哈佛,杨荫榆在哥大,同在美国留学的这段时间—1919至1921年,大概是两人结识的最好时机。 最值得注意的,当然是1924年8月20日这一天的赵元任日记,寥寥数字已可证明其时陈寅恪身在海外(柏林大学)。 这封信有可能是这样完成的:1924年8月20日,身在德国柏林的陈寅恪,在与赵元任等友朋见面时,临时受邀完成了杨荫榆的特殊任务。因为时间仓促,才会在没有资料参考的情况下,凭记忆写了一份孔融的生平梗概。如果这个推测能够成立,那么陈、杨是否相识,以及杨此前有没有写信给陈发出书面邀请,其实都变得并不重要了—即便是陈、杨素未谋面,揆诸情理,陈也不便拒绝来自国立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的请托,毕竟请托的背后无疑是对陈的一种认可和欣赏。 杨荫榆治下的女师大居然会上演文化剧《孔融之死》,谁能想到为她担任学术顾问的竟然是陈寅恪,可见本拍品的奇特。 史料:陈寅恪先生,十三岁就游学日本,后又赴欧美,留学于德国柏林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前后留学时间长达十六年,三十六岁时回国,通晓十几种语言。先后受聘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中山大学等。求学时被人称为中国***“读书种子”,教学中获“教授之教授”美誉,治学则被海外颂为“伟大的中国史学家”,总之,斯人位居国宝之首。后在“***”中被迫害致死。 陈寅恪:五四前后新文化交替的特殊时机所育成的国学大师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赵清阁 1990年作 松荫对坐 镜片
-
郭沫若 致郭若愚古文释意及祝福
-
熊十力 致郭若愚求助事宜
-
熊十力 自写其话 镜片
-
石鲁 1961年作 牧马 镜片
-
唐兰 篆书·无事 镜片
-
马承源 篆书·堂平 镜片
-
邓云乡 红楼梦人物有感 镜片
-
顾随 行草自作诗 镜心
-
郭若愚 2003年作 楚简十二言联 镜片
-
陈梦家 甲骨文七言联 屏轴
-
唐筼 1959年作 代陈寅恪赠书 立轴
-
张鲁厂 篆书·李白古风诗 立轴
-
柴子英 阮吉人 致郭若愚信札十五页
-
程元章 录·李白诗 立轴
-
赵朴初 “慧通馆”额 镜片
-
黄胄 为小说《草原烽火》作封面图 镜片
-
王世襄 致谢巍请教古籍问题
-
蒲华 1904年作 大好溪山·行书七言诗 成扇
-
郑孝胥 1932年作 行楷偈语七言句 立轴
-
赖少其 1980年作 隶书五言联 镜心
-
齐白石 1929年作 芋叶蟹肥 立轴
-
齐白石 牵牛篱笆 立轴
-
杨绛 译《堂吉诃德》手稿
-
吴琴木 1946年作 云峰叠嶂 镜片
-
清中期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香炉
-
清乾隆 铜鎏金掐丝珐琅彩宝相花龙钮三象足盖罐炉
-
清 竹雕福寿香盒
-
清 竹雕羲之爱鹅图笔筒
-
清乾隆 铜掐丝珐琅彩莲纹出戟大尊
- 清源——亚洲重要私人珍藏专场(85)
- 锵鸣——中国艺术藏品甄选专场(83)
- 重要机构委托处置拍品专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