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北京保利> 八周年春季拍卖会> 中国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夜场>金沙 2013年作 向大师致敬——寻找JAN VAN EYCK 镜心
图录号/艺术家:

金沙 2013年作 向大师致敬——寻找JAN VAN EYCK 镜心

图录号:030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金沙 2013年作 向大师致敬——寻找JAN VAN EYCK 镜心
图录号:
0307
年代:
2013年作
艺术家:
金沙
材质:
设色绢本
作品分类:
尺寸:
48×3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八周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出版:1.《学院工笔—赢传媒中国工笔画名家提名展》P31,河北教育出版社。2.《微观与精致——首届中国工笔重彩、水墨作品学术研究展·工笔篇》P45,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 题识:JIN.S 01.2013 展览:“微观与精致—首届中国工笔重彩、水墨作品学术研究展”,2013年5月20日-27日,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金沙以中国水墨重彩画的技术,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把眼界扩展到中西方广阔的文化背景上,用《圣经》故事去隐喻中国目前物欲横流的现实,对全球消费给人类文化带来的灾难以及文化消逝的后果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忧虑。画面中欧洲古典名画的人物身穿中国古代明清官服,圣经中的苹果用中国传统工艺来装饰,以及中国古典名画中的马在无奈的哭泣。在满是象征中国文化符号的青花落叶、药用胶囊、冒着黑烟的烟筒、充斥着“拆”字的废墟中,力图描绘出人类生存处境和文化混乱的图景。—栗宪庭16世纪德国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71——1528)的经典自画像同样激发了金沙的创作灵感,金沙和丢勒的两个版本都讲求高度对称的正面造型,尽管这种造像的手法在16世纪的欧洲绘画当中显得独特而富有创造性,但事实上在明清两代帝王和官员的肖像中已被中国的画师们普遍使用。丢勒原作中那件经典的貂领长袍被金沙以清朝的官服、朝珠、顶戴花翎所取代,配以精致的工笔画笔触与精心的描绘。虽然,金沙的作品与丢勒的原作一样充满力度,复杂而带有戏剧性,但值得一提的是他采用的中国传统工笔和水墨技巧,让这幅作品变得愈加迷人。——史珏丽 Julie M.Segraves美国亚洲艺术协会主席金沙在他的工笔画作品中,借助《圣经》的启迪表现了当今恶劣的环境对都市生活的影响。他的作品“消逝—非典”,暗示了全球化过程中全盘西化所带来的报应。画中哭泣的马戴上了口罩以保护自己免受传染。这匹马如同变色龙般的诡异而谨慎,后面是传统的中国太湖石,一条具有诱惑寓意的蛇盘据其上,正凝视着一只象征着犯罪的苹果。而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象征的青花(中国传统瓷器上的图案)以及隐喻环境污染的药物胶囊和香烟飘落到地上。在背景中,我们看到了充满“拆”和具有特别指向的涂鸦艺术的旧城墙,两座代表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物高耸入云……是什么在这座城市里消失了呢?当然不只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老城旧址,而是潜在湮没的中国美学精神。—斯塔希·杜夫在当今人类社会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和困境中,金沙的作品刻画了文化的急速商品化和这种商品化所带来的文化“消失”的可能性。——托马斯·J·博格思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