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乾隆帝 1774年作 游平山堂即景杂咏 立轴

图录号:321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乾隆帝 1774年作 游平山堂即景杂咏 立轴
图录号:
3215
年代:
1774年作
艺术家:
乾隆帝
材质:
水墨绢本(手绘图案宫绢)
作品分类:
尺寸:
165×63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2011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品藻如春——清代御笔暨宫廷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四)》,第2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著录:1.《御制诗》三集卷五十。2.《钦定南巡盛典》卷十四。2.此幅为北京文物公司宝古斋旧藏。 题识:暖香明艳正含嘉,几架云棚护惜加。不读庐陵欧氏序,谁知天下有真花。丽日轻风喜朗晴,麦田吐穗待秋成。今朝功德山头望,始觉吾心畅快生。平阜池堂俯碧涟,已看荷叶出田田。传花命酒围嘉客,髙致当年在眼前,坐惟片刻未斜晖,问景听称驰驿飞。短句八章聊纪事,足酬佳兴可言归。甲午暮春御笔。钤印:乾隆御笔、长谊明道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四)”,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说明:1.此幅挂轴轴头为雍正时期青花缠枝莲纹瓷轴头。2.此幅为北京文物公司宝古斋旧藏。烟花暮扬景 帝王忆清平—乾隆《逰平山堂即景杂咏》赏析此幅作品为乾隆1765年南巡到江南时,在扬州平山堂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著录在《钦定南巡盛典》卷十四中。乾隆又在甲午暮春即1774年的春夏之交,时年乾隆皇帝64岁,再次写此诗。乾隆在扬州平山堂咏怀七言绝句八首,此为即景杂咏。乾隆的书法与其祖父康熙有别,康熙推崇董其昌,乾隆则尊赵孟頫,篆隶行书皆能,所见以行书为多,这也是他最擅长的书体。乾隆的诗文写在库平绢上,绢的四周是宫廷画家手绘四周花卉,即彩绘牡丹花卉描边,富丽堂皇,一派皇家气派。通轴笔墨流畅,彰显雍容华贵气韵。乾隆的行书诗文是:“暖香明艳正含嘉,几架云棚护惜加。不读庐陵欧氏序,谁知天下有真花。丽日清风喜朗晴,麦田吐穗待秋成。今朝功徳山头望,始觉吾心畅快生。平阜池堂俯碧涟,已看荷叶出田田。传花命酒围嘉客,高致当年在眼前。坐惟片刻未斜晖,问景听称驰驿飞。短句八章聊纪事,足酬佳兴可言归。”署款:“甲午暮春,御笔”。右下角钤朱文“乾隆御笔”方形印及白文“长谊明道”方形印。乾隆早年学书法,受康熙学“董字”的影响,先是学书董其昌,继位后他又从赵孟頫入手,因乾隆本人雅赏赵孟頫的书法,心慕手追,身体力行。本轴乾隆的书法正是以赵字结体,以董字行笔,可谓是董、赵二人书体的完美结合——既有赵孟頫丰圆肥润的书法,又有董其昌婉约秀美的风格,能够将赵、董二人书体写得如此天衣合缝,也只有乾隆一人。故乾隆朝的大学士梁诗正说:“皇上……深探八法之微,宝翰所重,云章霞采,凤翥龙腾,综百氏而得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这说明乾隆学二王是一丝不苟的,以此功底再写赵字、董字,当然应心得手,且能以己意出之,确实水平高超。从本轴乾隆的书迹看,他的字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字形流美,笔势精熟,雍容大度,彰显帝王气魄。(刘金库)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