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董小宛 孤山感逝图 镜心

图录号:517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董小宛 孤山感逝图 镜心
图录号:
5179
年代:
--
艺术家:
董小宛
材质: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79×3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2009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代绘画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著录:1. 《南湖四美》,(清末民国)上海文明书局珂罗版印制。2. 郭味渠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第242页,1958年11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3. 俞剑华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第1224页,1985年4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4. 陈三立著《散原精舍诗文集》第34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5. 郑孝胥著《海藏楼诗集》第2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6. 樊增祥著《樊樊山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题识:孤山回首已无家,不作人间解语花。处士美人同一哭,悔将冰雪误生涯。曩与畹兰姊氏学画于水绘园,戏拈梅瓣贴扇。姊作枝干成之,巢民老人谓:如此写梅于古 法中别开生面,极暗香浮动之致。曾制一扇奉彤章先生,一时传为吾园隽构戊子残腊晴雪压檐,紫玄宫太公蜡屐见过,出示孤山感逝之作,命为补图。呼灯蘸墨,用煮石山农笔成此小幅。伊人云:逝寒华自荣,诵靖节先生句,觉与太公感逝之作同此凄丽也。董白。印文:小宛题跋:(一)吴芝瑛(1868-1934):小溪清浅是侬家,雪后园林尽着花。折得一枝休放手,断桥西去即天涯。题董小宛为宫进士所作《孤山感逝图》,即用进士韵。小宛所称“畹兰姊氏”,系进士女,嫁巢民先生之弟,与小宛俱工画梅。此幅雪叶风枝,翛然有偃蹇瑶台之思。特所谓“孤山感逝”之作,不审何指恨。小宛当日作画时不就太公一证,芳躅殊令人闷闷也。光绪戊申正月十四日自孤山看梅回,题并记,桐城吴苓瑛。印文:小—柳堂(二)沈曾植(1850-1922):香未歇,湖水回舟铅泪热。霜豪啮尽孤山雪。飞来不是南华蝶,家山制影娥自写。前生月。归国遥用须溪韵,逊翁。(三)樊增祥(1846-1931):砑粉匀笺飞英,贴扇,逋仙。乞写生绡放,鹤孤山,芳魂重返如皋。忆梅影,语他年,恨把寒香补入。《离骚》。记今朝,戊子残年,赠汝琼瑶。椒宝自有花如锦,怎洛阳魏紫采到溪桥。玉骨冰肌,等闲莫污清标。只怜春西楼中,扇世侯生,香坠同抛。塍令宵,自熨青笺自谱红箫。石甫素持不根之论,令题此图似不变其前说。图作于戊子,是为顺治五年冲人未丱董归,新绘久矣。余旧藏小宛两扇面,秾花彩蝶极得宋元人笔意。庚子拳飞失之,至今悒悒,故词中及之。武威樊嘉。印文:东园谷,增祥长寿。(四)杨鼎:底事侯门隔墓门,欲将此语问梅邨。影梅庵尚留梅影,是否埋香水绘图。吴梅村集编诗皆有深意,吊董小宛诗后即咏入宫且于吊董小宛诗中、已帷灯匣剑试举其末二句云,欲吊董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墓门何以阻侯门耶,此余所独得之间。(去)读者试考之。鼎。印文:杨鼎(五)潘飞声(1858-1934):孤山何处月黄昏,谁叩横斜水绘门。我为影梅添忆语,霜枝即是美人魂。忆梅楼主飞声。印文:归盦,小红察书。(六)郑孝胥(1860-1938):园岂埋香地,梅为感逝花。有人忆花影,无语自横斜。孝胥。印文:太、夷(七)陈三立(1859-1937):漆云横塔雪笼湖,阅世梅株伴老逋。一缕愁痕量尺寸,花时放鹤此人无。散原居士三立。印文:伯严(八)陶北溟(1882-1956):气尽东南三百年,河山金粉一时捐。空留一掬孤山泪,揽取词人异代缘。珠帘甲帐莽无痕,莫问侯门与墓门。不是迷离踈影好,更从何地觅芳魂。铸禹弟得此见盯属题,珠玉满前,乃及以瓦砾塞责,甚可愧也。比溟。已丑(1949)十月。印文:北溟、金轮精舍鉴藏印:宫本昂(1821-1874):孟宪章吴桂书夫妇同珍共赏宫、宫本昂字于行亦曰紫珩又字千里、泰州宫氏珍藏廉泉(1868-1923)、吴苓瑛(1868-1933):廉泉审定、金匮廉泉桐城吴苓瑛夫妇共所赏之印 说明:吴芝瑛题签。这是清初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画于1648年的一件“名妓画作”,为她的代表作,比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代表作那幅扇画要好出若干倍,原因有三:一是本幅为立轴,尺幅大得多,二是补充画史的不足,如在本图中所透露的讯息:画此图时董小宛已经24岁,董小宛19岁嫁冒辟疆,28岁因病去世,传世有她15岁时作品《彩蝶图》现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上有她的题词,与本题款字体一样娟秀无比,此幅当是董小宛“晚期”作品。掘《崇川咫闻录》记载:董小宛在崇祯十五年(1642)十二月委身冒辟疆为妾,在辟疆私家宅院水绘庵(如皋城东北角),而在此图中已经明确在画题中说是“水绘园”,并没有“水绘庵”之称,可证误:三是本图上的“曩与畹兰姊氏学画”一语可知,董小宛曾经与宫畹兰一起学画梅花。且本图是画给其父宫紫玄的。画上有董小宛的题诗“孤山回首已无家,不做人间解语花,处士美人同一哭,悔将冰雪误生涯。”即是“葬花诗”第一首诗,后来《红楼梦》广中的“黛玉葬花”即源自于此。此图原定名为《孤山感逝图》是因为宫畹兰之父宫紫玄拿出其女宫畹兰的诗《孤山感逝诗》给董小宛,董小宛应邀画此图,后来冒辟疆看后,起名为《暗香浮动图》,其诗情画意更加浓厚。此图本身就是董小宛为宫畹兰之父宫紫玄先生所作。此后数百年一直藏于泰州宫氏家,至晚清山由其裔宫本昂收藏;后售给创办上海文明书局的书画鉴藏家廉泉先生,再被冯玉祥的部下孟宪章收藏。画面上共有民国期间七位大收藏家的收藏、边款印章,如从光绪年间开始的吴芝瑛、陈散原、郑孝胥、孟宪章等人,堪称流传有绪。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