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林风眠  为王一平作 秋林图

图录号:167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林风眠  为王一平作 秋林图
图录号:
1674
年代:
艺术家:
林风眠
材质:
设色纸本 镜片
作品分类:
尺寸:
65×6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近现代同一上款作品专场
拍卖时间:
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周四至周六)
备注:
声 明:
款识:一平同志正画,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朱) 说明:王一平旧藏。委托人得自苏富比王一平旧藏专题,当时藏者于九十年代中期得自王家。    本件《秋林图》上款人王一平为林风眠重要友人。王一平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因为热爱文物与书画,曾主动申请兼任过上海博物馆馆长。林风眠极少在画作中写上款,但是本作款署王一平上款,足可见林、王二人交情深切。    七十年代初,林风眠独自一人在上海,生活清苦,王一平批准林风眠每年给他远在法国的妻子寄八张画,让她在法国出售,所得的钱款部分留下自用,部分寄到上海供林风眠生活开销。而为表达对王一平同志的感谢之情,林风眠不止一次以画相赠。1977 年,王一平恢复上海市委书记职务后,积极为书画家解决后顾之忧。当时的上海画院向上海市文化局请示林风眠前往香港定居事宜,即是王一平专程上报北京,获得了叶剑英批准,林风眠出行前夕,王一平曾设宴为之送行。    本幅《秋林图》是林风眠秋林系列中的典型代表。画面中横山、直树、河水,恰好是“横–直–横”、“虚–实–虚”的构图,呈现出跳跃交错的空间层次。画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高浓度的不透明重彩,来增强整幅画的视觉张力,表现出了秋景的灿烂与明媚。画面色泽浓郁,黄、红树叶互相交错,使色彩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于尺幅间见光影明暗,表现出秋林红叶在日暮夕照映衬之下的蓊郁艳丽。粗壮笔直的树林如同建筑中的廊柱,顶天立地,从而加强了画面纵向性主调。三层景致层层展开、均衡对称、虚实相间,渗透了西方艺术的空间构造与画面张力,而又隐含中国的虚静简逸精神本源中。    从画面风格上推断,本幅《秋林图》约创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一时期林风眠与上海艺坛交往频繁,深入农村体验自然风貌,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生活气息风格的画作。1961年,林风眠随同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家们走遍洞庭东山二十四湾,看到农村面貌的变化和自然美景,使新作增添了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1973年,林风眠正式落户上海中国画院,编入国画老年画师组,与老朋友关良、唐云等在一起工作学习。    1979年,已身在香港的林风眠写信给王一平、沈柔坚和吕蒙等领导,表示要将留在上海中国画院的105件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因此,这一批林风眠20世纪40至70年代的上乘之作,成为了上海中国画院的永久收藏。 作者简介:林风眠(1900~1991),初名凤鸣,又名绍勤,广东梅县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入迪戎美术学院、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受业师杨西斯启迪,遂有沟通中西艺术之志向。1925年回国,历任北平国立艺专校长,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院长,国立杭州艺专校长。1949年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协副主席。文革中受迫害,晚年居香港。 上款简介:王一平(1914~2007),斋名海隅文房、海隅书屋、小方壶石室,山东荣成人。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市政协主席。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委员,50年代病休期间曾兼任上海博物馆馆长。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