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西泠拍卖> 2023春季拍卖会>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黄 易 藏,黄宾虹、罗振玉等绘图题跋黄易最初藏本嵩山三阙全璧卷
图录号/艺术家:

黄 易 藏,黄宾虹、罗振玉等绘图题跋黄易最初藏本嵩山三阙全璧卷

图录号:4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黄 易 藏,黄宾虹、罗振玉等绘图题跋黄易最初藏本嵩山三阙全璧卷
图录号:
49
年代:
艺术家:
黄易 黄宾虹、罗振玉
材质:
纸本·绢本·水墨绢本·设色纸本 手卷
作品分类:
尺寸:
2266.5×43.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23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
拍卖时间:
2023-08-05 ~ 2023-08-07
备注:
声 明:
题跋:1.明拓汉嵩高三阙铭。蔡君哲夫得孙氏玉照堂旧藏明拓嵩高三阙铭,又得黄小松先生太室、少室两额及画象、堂溪典请雨铭,合装为卷,邮寄绢素属为署首。汉石明拓等于它碑之宋拓,矧嵩少诸阙铭明拓尤不易觏,宁非艺林重宝。爰书此寄粤中,但拙书冠佳拓,为可媿耳。戊午 困心衡虑 庆云 辟兵龙蛇 邹安 寿祺 语石山人 屯艮 鹤山冯氏 师翁娇女 女红之余 意与古会 讷盦 丁丑人 保瑢之印 杨汤 梅姬故里 哈同太隆罗诗氏迦陵 寒琼眼学 梁于渭印 王国维 蔡守审定 黄易手拓 蔡哲夫读碑记 梁鼎芬观 梁鼎芬印 哲夫倾城同观 姬氏觉弥 藏山 朱祖谋印 旧时月色龛尼古溶 康有为印 烂纸败墨重开光 玉照堂孙氏金石书画印 广仓学宭 金武祥印 月色 陈澧之印 邹适庐斠勘记 南海康有为印 蔡寒琼校勘金石刻辞 琅姑 蔡夫人谈溶溶印 文素松印 江阴缪荃孙校勘记 蘧庐 孔少唐性命可轻至宝是宝之章 何昆玉 覩眉不动 林钧 蔡寒琼张倾城谈月色 奇祺 梅姬故里 检泪倾城同斠 寒宬 山家夫妇翰墨娱清昼 清道人 林钧长年 艺风堂 红千万玉佛坩 况周颐 大璋 缪禄保 章炳麟 刘世珩 姚王粲君 缪荃孙 陈兰甫 李梅隌(白) 出版:1.《黄宾虹先生画集》P6,章士钊题写书名,香港艺林轩,1961年。 著录:2.《南社丛刻》第二十一集·诗录,民国八年(1919)刻本。 3.《宾虹诗草》,黄宾虹撰,民国二十二年(1933)石印本。 4.《南社诗集》第五册P134,柳亚子主编,上海开华书局,民国廿五年(1936)。 5.《黄宾虹作品展》,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1980年。 6.《南社丛谈》P268,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7.《鼓楼文史》第2辑P86,南京市彭楼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0年。 8.《画家黄宾虹年谱》P110,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9.《南社丛刻》第8册P5489-5490,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年。 10.《黄宾虹书法艺术解析》P71,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 11.《黄宾虹年谱》P137-138,P146,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 12.《中国近代文化变革与南社》P3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3.《南社书坛点将录》P249,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 14.《宾虹诗草》P215,黄山书社,2013年。 15.《黄宾虹山水画论稿》P25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 说明:蔡哲夫夫妇鉴藏并校勘。本标的不包括轴头贴片和别签,手卷贴片上刻有“明拓三阙”“顺德蔡氏” 字样。 本高头大卷总长近23米,卷中有四五十家名人题跋鉴赏,气势撼人。黄宾虹、温其球、徐錡、杨千里在卷中作校碑图。题跋者为黄宾虹、罗振玉、蔡元培、周梦坡、傅熊湘、刘季平、温其球、王蕴章、商承祚、冯文凤、徐錡、高吹万、顾保瑢、张继、何觉、卢子枢、杨千里、邹安、缪荃孙等。赵藩题跋并题签。 黄易有关“嵩山三阙”的实物中,标有“乾隆甲寅(1794 年)拓本”字样的为最早版本。目前已知存世仅两件,一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即为本卷。故宫本分为五册,本卷集黄易题记乾隆甲寅(1794年)拓本《开母庙画像》《开母庙西阙》《太室石阙后铭》《太室、少室两额》《太室石阙前铭》《少室石阙铭》《少室东石阙铭》《堂溪典请雨铭》,及旧拓《开母庙石阙铭》于一卷,且内容更为丰富,其中《开母庙石阙铭》本的年代也早于故宫藏本。 值得注意的是,本卷为黄宾虹于南社时期所作最重要的金石画作,有诸多出版著录,《黄宾虹年谱》、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诗录》等书中提及的校勘明拓汉嵩山三阙铭图即为本卷。本卷中黄宾虹《校碑图》是其为蔡哲夫所作的唯一一件有关嵩山三阙的画迹,也是黄宾虹作的唯一一件有关黄易的画迹。黄宾虹与南社诸子经常小集,与蔡哲夫的交往尤为频繁,二人自国学保存会(约1904年成立)始,往来唱和近四十年。另,蔡哲夫的妾室谈月色是黄宾虹的女弟子,后又随老师加入南社湘集等,其间师生情谊深厚。 故,本卷在完整性、部分拓本年代、民国流传这三方面都更优于同年所拓的故宫藏本。 黄易被公认为乾嘉时期访碑第一人,嵩洛访碑是黄易最重要的两次大型访碑活动之一,而嵩山三阙则是嵩洛访碑中最主要的金石学成果。其最为成功之处在于他将与自己有关的碑刻、拓本以及访碑活动迅速经典化,使之成为学术界与艺术界瞩目的焦点,其经典化策略主要包括征集拓片、题跋、刊印与翻刻、保护性复原与重建、绘制访碑图册等。本卷便是黄易此次经典化访碑活动的具体表现。 嵩山碑刻衆多,嵩山三阙作为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庙阙,是黄易在乾嘉时期首先成就了嵩山三阙的经典金石地位,反过来,嵩山三阙同样成就了黄易作为乾嘉金石学者的形象与声名,二者互相成就。在乾嘉的流行文化中,甚至讹传黄易为本碑的发现者。 黄易自弱冠起便不断寻求“嵩山三阙”拓本。其与“嵩山三阙”的渊源可追溯乾隆四十三年(1778)之前,黄易曾请时为河南知府的施诚帮助访拓,却遭嗤笑,以“再求无益”而告终。乾隆四十三年(1778),黄易收到友人赵魏数次所寄《开母阙》拓本等。乾隆五十二年(1787),黄易托好友武亿访拓“嵩山三阙”。乾隆五十四年(1789),黄易较为集中的收到武亿寄来的“嵩山三阙”诸拓。乾隆甲寅年(1794),黄易遣拓工至河南洛阳一带访拓古代石刻。嘉庆元年(1796),黄易携拓工二人亲赴嵩山、洛阳一带访碑……此间种种,不能详尽。 其中,促使黄易在乾隆甲寅年(1794)再次派遣拓工前往嵩洛地区访拓碑刻的契机或被翁方纲记录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梓行的《两汉金石记》中,黄易曾来札云及之前从未见于著录的一个拓本,并寄来自己临摹的数纸。一个月后,毕沅正巧寄来一个拓片连同上方之额,三人方得知此拓是太室阙之后铭。而这一段让黄易、翁方纲、毕沅三人都如此激动的“从来未见于著录”的太室阙后铭,也收录在本卷之中。或许就是因为破解了此“未见著录”之谜,促使黄易再次遣工前往,继而也诞生了本卷的部分拓本。 然而,黄易对于金石的追求并不止于“精拓本”,更是亲临现场扪苔访碑。因此,黄易在得本卷中拓本两年后,即嘉庆元年(1796)九月,便携拓工二人亲赴嵩山、洛阳一带访碑,期间寻觅个朝古迹名碑,传拓金石搜罗碑版,著《嵩洛访碑日记》,并绘《嵩洛访碑图册》。正式开啓了其一生中最为重要且最具规划性的一次北上访碑之旅,“凡蜡屐所经,断碣残碑无不毕出,访剔之勤,拓之精,实前人所未及”。 由此可说,此拓本是黄易决定开启北上嵩洛访碑之契机,更可以说是乾嘉嵩洛碑学之起点。《嵩洛访碑日记》和《嵩洛访碑图册》在日后的完成,也使黄易把金石学问上升到了现代美术考古的高度。因此,嵩山三阙对于这一切的关键性毋庸置疑。 嵩洛访碑对黄易来说,不仅是寻找拓本,而是与全国金石学家分享和研讨的过程。 黄易于郑制锦门下做幕僚四年,期间其学问、艺术及社会交往逐渐打开局面,结识了翁方纲、汪啓淑等人,并赠送拓片印石等,以订金石之交。后因郑制锦积极报捐而入京为官,凭借著自身的学识与艺术水平挤入了当时的高端学士圈,时常穿梭在高官和知名学者之间,如阮元、毕沅、王昶、朱筠等人,时常赠诸位以金石拓片,书信往来密切。在短短数十年之间,官至奉政大夫(正五品衔)护理运河道的运河同知。故,其在仕途上屡次升迁和他与京圈学者以及行政高官的密切往来是分不开的。 黄易嵩洛访碑归来,搨碑四百余,其中分赠给友人者不计少数。其以副本分赠李东琪、李克正、刘镜古等人。嘉庆三年(1798)三月,又将手拓《嵩山三阙》全幅寄至翁方纲斋中,翁氏悬于嵩阳真迹之斋,与诸友同观作歌。互相赠送拓片是乾嘉时期普遍的社会现象,此类“以拓为媒”的交流方式更是黄易成功进入仕途、屡次升官的纽带。也正是因为黄易的这种交流方式,带动了金石学在这一时期的长足发展。 蔡氏将自藏嵩山碑刻与黄易旧藏拓本合装为卷,从中亦可见蔡氏用心之处。更为难得的是,蔡氏直接模仿了黄易经典化的策略,请罗振玉、赵蕃、蔡元培、黄宾虹、商承祚等四十余家题跋、鉴赏、绘制访碑图等,如民国八年(1919)四月,南社举行第十七次雅集于海上双清别墅时,傅尃现场为本卷作了跋文等。使乾嘉时期的金石学经典化得以延续。 作者简介: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别署秋景庵主、散花滩人、莲宗弟子,浙江杭州人。树谷子。曾官济宁同知。工诗文,善金石书画,擅长碑版鉴别、考证,又好蓄金石,甲于一时。篆刻曾师事丁敬,兼及宋元诸家,工稳生动,醇厚渊雅,有所创新。与丁敬、蒋仁、奚冈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擅山水,兼工花卉。工隶书,参与钟鼎,愈见古雅。 跋者简介:1.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叔言,又字商遗,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等,浙江上虞(今属绍兴)人。迁居江苏淮安。擅考古,工书法,行楷古籀,端严方正,小楷尤为精妙。对中国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一生著作达189余种,校刊书籍642余种。 2.赵藩(1851~1927),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蝯仙,晚年号石禅老人,云南剑川人。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光绪乙亥年(1875)举人,曾任川南道按察使。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历任南方军政府交通部长,云南省图书馆馆长。蔡锷、李根源(国民党元老、朱德的恩师)皆其门生。 3.商承祚(1902~1991),字锡永,号契斋,又号驽刚,室名锲斋、决定不移轩,广东番禺(今广州)人。自幼随父衍鎏学习。1921年拜罗振玉为师,后成《殷墟文字类编》。1925年起相继任清华大学、金陵大学教授等职。1948年回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至终。曾任广东省民盟副主席、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西泠印社顾问。著有《殷契佚存》《十二家吉金图录》等。 4.周梦坡(1864~1933),名庆云,字景星,号湘舲,别号梦坡,浙江湖州人。大实业家、浙江兴业银行业主,苏杭铁路投资人。一生收藏书画、金石、古器颇丰。与张宗祥等主持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 5.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一字予向,安徽歙县人,生于浙江金华。诗、书、画、印皆精,山水尤绝。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曾任中国美协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美术研究所所长。 6.傅熊湘(1882~1930),后改名为尃,字文渠,号钝安,一作屯根、屯艮、钝剑,湖南醴陵(今属株洲市)人。少师事王先谦、吴德襄。为南社社员。历任湖南中山图书馆馆长、省议员、沅江县长、湖南省图书馆长、安徽民政厅秘书、棉税局长等职。1918年去上海创立湖南善后协会,办《湖南月报》《天问》周刊,鼓动驱逐湘督张敬尧。著有《钝安集》等。 7.刘季平(1878~1938),原名宗,又作钟,字季平,又字江南,别署离垢,自署“江南刘三”,上海人。民国藏书家、诗人,收藏甚富。南社社员。中年研汉儒汝南许慎之学,晚年好古器文物。与蔡元培、沈尹默、苏曼殊等交好,切磋学术,多有唱和。隶书功力深厚。 8.邹安(1846~1940),初名寿祺,字景叔,号适卢,室名双玉玺斋、双玉鉥斋,浙江杭州人。曾任上海仓圣明智大学教授。辑著有《周金文存》《艺术类征》等。 9.温其球(1862~1941),字幼菊,号菊叟,别署语石山人,广东顺德龙山人。工山水、花鸟,造诣极深,与伍德彝齐名华南二十余年。其父除园曾办理建舰事宜。 10.王蕴章(1885~1942),字莼农,号西神、莼庐、十年说梦人、二泉亭长等,光绪二十八年举人。参加南社,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之一。后任沪江大学、南方大学、暨南大学、正风大学等教授。 11.冯文凤(1902~1961),名鷖,别署瘦梅鹤山人,广东鹤山人。自幼随父亲冯师韩学习书法绘画,后随父亲到香港,1918年在香港创办了香港女子书画学校,并在1925年到上海设立分校。 12.徐錡(1877~1925),字百梅,号讷庵,浙江平湖(今属嘉兴)人。工山水,得四王、吴、恽之长。笔力浑厚,气韵秀逸。摹文征明青绿山水,尤极清旷之致,与高邕、王震游,艺益进,求者颇多。 13.高吹万(1878~1958),名燮,以字行,别署老攘、黄天、慈石、时若、寒隐、葩翁,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南社诗人,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又与南社台柱柳亚子交往深厚。性格幽然乐观。家筑“闲闲山庄”,富藏书,聚至30万卷,其善本多为杭州朱慎初之“抱经堂”旧物。生平搜集有关《诗经》类典籍,达700余种。著有《吹万楼论学书》《感旧漫录》等。 14.顾保瑢(1879~1966),字幼芙,号婉娟,又号怀鹃,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高吹万之妻,南社社员。 15.张继(1882~1947),字溥泉,别号自然生,河北沧县人。与章太炎、章士钊、邹容结金兰,居三,人称三将军。历任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北平政治分会主席,国史馆馆长等职。南社社员,工书法。 16.蔡元培(1867~1940),字鹤卿,阿培、民友、孑民,号鹤青,浙江绍兴人。光绪十八年中进士,授编修。1905年加入同盟会。其后留学德国,又往法国,1916年底回国,次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后,任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长等职。又为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 17.卢子枢(1900~1978),室名一顾楼,九石山房,不蠹斋,广东东莞人。1922年组织国画合作社及国画研究会。工山水,善书法,精鉴赏。曾为广东文史馆馆员。 18.何觉(1908~1982),字觉夫,号蒙夫,广东顺德人。抗战后在香港执教鞭。曾任蒙山中学教师,无锡国专讲师。 19.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菼之,号筱珊、小山、艺风,江苏江阴(今属无锡)人。光绪二年进士,授编修,官国史馆总簒,京师图书馆监督。民国间曾任清史馆总簒。光绪五年顺天乡试同考官。善书法,富收藏金石书画,著作等身,主要有《艺风堂金石文字目录》《艺风堂集》等。 20.杨千里(1880~1960),名天骥,字骏公,号千里,别署茧庐、天马、东方、闻道等,江苏吴江(今苏州)人。光绪二十八年优贡。南社社友。工书法、诗词,楷、篆、隶、章草皆精,兼工治印。历任龙门师范学堂、中国公学及复旦公学教员,教育部视学、监察院秘书,无锡、吴江等县县长。 部分鉴藏者简介:1.蔡哲夫(1879~1941),原名守,一作有守,字成城,号寒琼、茶丘残客、折芙。斋堂为寒庐、有奇堂、味雪庵、砖镜斋、茶四妙亭,广东顺德龙江乡人。早年加入南社。工诗词书画及文物鉴赏,富收藏文物。治印不专一家,因广究金石,印作每得佳趣。著《说文古籀补》《宋锦》《宋纸考补》等。 2.张倾城(1886~1931),名洛,号独立,别署秋喜、阮簃。蔡守妻,夫妇同为南社社员。因丈夫与艺术大师苏曼殊为密友,倾城得作为曼殊的画弟子,画艺益获进阶。 3.谈月色(1891~1976),原名古溶,又名溶溶,字月色,以字行,晚号珠江老人,斋名梨花院落、茶四妙亭、旧时月色楼、汉玉鸳鸯池馆,广东顺德龙潭乡人。因行十,又称谈十娘,蔡哲夫之妻。擅长工诗善书画,篆刻、瘦金书、画梅驰誉海内外,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弱龄出家为广州檀度庵比丘尼,法名悟定,为画尼文信弟子。 4.金武祥(1841~1924),原名则仁,字溎生,号粟香、菽乡,江苏江阴(今属无锡)人。与缪荃孙为表兄弟。江阴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官盐运同。工诗擅联。有《粟香随笔》等。 5.张光蕙(1897~1985),字稚兰,一字蕴香,号琅姑、心琼。南社社友。妹光萱,弟光翮,均隶南社。 6.文素松(1889~1941),字舟虚,号寅斋,室名思简楼,江西萍乡人。文素松为著名武官,以碑帖、文物收藏鉴赏知名艺林并享誉至今。著有《金石琐录》《汉熹平石经碑录》《寰宇访碑录校勘记》等。 7.林钧(1890~1972),号石庐,室名三万金石文字堂,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有《石庐金石书志》二十二卷,又辑有赵之谦《二金蝶堂印谱》、吴熙载《师慎轩印存》。 8.程大璋(1873~1924),又名式谷,号子良,广西桂平人。早年补博士弟子,积极投身于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是"公交车上书"的起草者和签名者之一。1913年当选为中华民国国民议会众议院议员,1916年春出任《桂平县志》总纂,1918年任县立中学校长,1921年程大璋继任国会议员,并兼孔教大学教授。擅长词章及训诂学,善作文,工书法。 9.缪禄保(1887~?),字子寿,一字石渠,行十,江苏江阴(今属无锡)人。缪荃孙子。江南高等学堂(成立于1902年,由南京钟山书院在创办于1896年的江南储才学堂并入后改建,校址位于南京市延龄巷门帘桥。 10.王粲君(?~1933),名粲,字承粲,与姚光成婚后取别号为粲君。南社社员。早年先后到上海就读于爱国女学和女子体操学校,知书达理。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