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 清雍正 胭脂红釉茶圆 (一对)

图录号:1230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 清雍正 胭脂红釉茶圆 (一对)
图录号:
1230
年代:
清雍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直径9.3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9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余香集——宫廷及重要艺术珍品
拍卖时间:
2019年08月10日-11日
备注:
「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
声 明:
胭脂红是从西洋传入国内的一种低温彩釉,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中称之为“西洋红色器皿”,是清宫色釉瓷中最矜贵的品类之一。工匠要在铅硼熔剂中加入万分之一左右的黄金,然后采用吹釉的方法将釉料薄施于白胎之上,入窑经过800℃低温烧制而成。因其呈现出浅粉或红紫的色调,酷似胭脂,故称胭脂红。其中颜色浅淡的,叫做“胭脂水”;颜色浓重者,称为“胭脂紫”。康熙时,作为进口原料的胭脂红,只在珐琅彩瓷器上偶有应用。到康熙末雍正初,造办处成功研制出国产珐琅彩料,雍正朝遂大量出现了以单一胭脂红为装饰的瓷器,造型以杯、碗、碟、盘多见。器形虽小,实则需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方能成品。陈浏在《陶雅》中对胭脂红大加赞叹,喻其“华贵中之佚丽者也……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现藏北京故宫的《胤禛行乐图》之“围炉观书”一开,雍正帝身着汉族文人服饰,手捧书册,专心阅读,身旁茶桌上即置胭脂红茶圆一对,可以此类釉色深得雍正欢心。本对胭脂红釉茶圆碗为广口小底,此乃受到明代早期“莲子碗”影响,经过重新调整后显得愈加轻盈,更符合雍正皇帝的个人风格。胎体纤薄并无羸弱之态,线条柔美亦非造作之势,秀外慧中有超尘之感。底落单圈「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较为稀少。外壁通施胭脂红釉,艳丽娇嫩非一般红釉可比。因胭脂红釉科属西洋引进新彩釉,且属珐琅器皿常用釉色,故清宫档案内时常称之为“珐琅红磁”或“霁红珐琅”。按雍正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记载:“二月二十五日郎中保德,交法琅红磁钟十六件说,怡亲王谕:着暂且放着,遵此。于四月十一日将法琅红磁钟画样完郎中保德呈进讫。”;“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王守贵交来……法琅胭脂釉纸槌瓶四件,传旨着配做漆架座,先将各样的款式,每样做成木架一件呈再做,钦此。”可见此类胭脂红釉在雍正时期被称为“珐琅红磁”或“珐琅胭脂釉”。另雍正二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载:“四月初二日太监刘玉交……法琅霁红钟四件(撇口二件,盘口二件),法琅霁红有圆光团花钟二件,传旨配匣,钦此。”其谓“法琅霁红有圆光团花钟二件”即为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各藏一件“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皮球花卉纹碗”,更为印证此种胭脂红釉于当时称为“珐琅霁红釉”。本品釉彩有西洋之风,且与瓷胎画珐琅同源,成对传世则更显弥足珍贵,可堪宝藏。玫茵堂藏品中有一胭脂红茶圆碗,无论是形制、款识、釉面都与本品颇为相似,可资比较。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页;2.《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卷,康蕊君,1994年,页270,图957。来源:1.纽约佳士得1993年12月2日,lot305;2.香港苏富比。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