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松风”金镶和田玉籽料配蓝宝胸针

图录号:344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松风”金镶和田玉籽料配蓝宝胸针
图录号:
3442
年代:
暂无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1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东方瑞丽·珠宝与翡翠专场
拍卖时间:
2019年7月6日至7月8日
备注:
18K金胸针镶嵌和田玉籽料,配镶蓝宝石、钻石作点缀。鹰造型生动,立于松树枝上,栩栩如生。胸针尺寸约46×34mm,重约13.47克。浅谈中国传统首饰—头饰手饰耳饰中国传统首饰离不开纹饰和形制,其纹饰几乎是吉祥图案。很多传统首饰的式样和图案均来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这是对民族精神和传统信仰的一种展示与内在表达。我们在研究首饰时,需溯本追源,紧密联系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具有特征性的内容。一对耳坠、一支银簪、一件步摇、一顶凤冠,无不是知秋一叶。幸福、美满、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一件首饰来传达中国人热爱生活、勤于劳作,每件首饰上都具有美丽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都曾给予人们无限的欢乐。清代后妃的穿戴离不开头饰的装饰,从重大庆典到日常生活着装,后妃所待头饰截然不同。清代完整的冠服制度是妃子们等级地位的象征,根据典制规定,后妃的冠帽可分为朝冠、吉服冠,大典时身穿朝服头戴朝冠,吉庆节日则穿着吉服戴吉服冠。冠饰和冠帽皮料也会有所不同,表明清代后妃需严格遵循等级制度。簪子具有插戴在发髻上点缀装饰或挽住发髻固定发式的作用,装饰性和实用性兼具。簪子多以翠羽、珠宝、金银、玉石等材料,运用点翠、镶嵌、类丝等工艺制成。做工精美,设计华丽,尤其是根据各种宝石的色泽、属性,仿照自然界中的花卉、蔬果、昆虫制作的簪花,形象逼真,宛若天然。簪子纹样追求吉祥如意,喜爱三多题材,以松鼠、石榴、葡萄、蝙蝠、寿桃等,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缠绵悱恻的蝶恋花与象征清廷的蜻蜓,也是簪子中较常应用的主题。簪子在方寸间,繁华锦簇,层次分明,为后妃们的日常装扮锦上添花。“手如柔荑”是古代衡量美女的诸多标准之一,双手之上的装饰物也因此超乎寻常的繁多。首饰,涵盖了所有可以装饰在手部的饰品,从手镯、手串、手执到戒指和指甲套,都力图表现一双小手看上去白皙柔软,纤细修长。手串,源自念珠、随着手串用料的华丽夺目,其装饰作用远远大于它念诵经书时的计数作用。清宫中的手串,选材多用珊瑚、碧玺、翡翠、青金石、玛瑙、蜜蜡、水晶等材质。佛头、坠角多用翡翠。珊瑚、珍珠、碧玺装饰。各种珠宝根据颜色相互搭配、色泽鲜艳,华丽富贵。更有将伽南香、紫金锭制成手串,戴于手腕,以馥郁香气,驱虫辟瘟。《清稗类钞•服饰》记载:“香珠,一名香串,以茄楠香琢为圆粒,大率每串十八粒,故又称十八子。贯以彩丝,间以珍宝,下有丝穗,夏日佩以辟秽。”清宫所藏得正是这种手串,又名十八子。现存清宫旧藏的十八子手串,部分佛头位置系有挂扣,结合清代清廷后妃肖像画与晚清后妃照片,发现手串在戴于手腕之外,也被悬挂在衣襟扣绊,手串佛头位置的挂扣,即是为了这种佩戴方式而专门设计。张子秋《续都门竹枝词》描写的“沈香手串当胸挂,翡翠珊瑚作佛头”,与《清稗类钞•服饰》记载的“多宝串,以杂宝为之,贯以彩丝,妇女所用,悬于襟以为饰”,指的就是这样的手串。耳饰的佩戴自古就有,起源于穿耳之风俗。但是至晋唐时,所绘仕女多不带耳环,似无穿耳之制。《庄子》曰:“天子之侍御,不爪揃,不穿耳。”早期的耳饰有玦、瑱、珰、环,后发展为耳环、耳坠、耳丁等形制。清代满族女性的耳饰较前朝的佩戴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耳三钳”是主要特点。钳是指穿耳孔式的耳环,即两耳各带三件耳饰。清代后妃的耳饰千变万化,制作精美,在妆扮时依服装、场合、季节、时令的不同而选用不同形式的耳饰。我相信每一件传统首饰,无时无刻不为那些隐现在一件件饰品背后的故事所吸引、所陶醉。虽然并不知道这些故事的具体内容,但是我坚信每一个故事都与吉祥符号上的寓意息息相关。
声 明: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