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春秋战国时期包金铜贝一组五枚
图录号:1788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春秋战国时期包金铜贝一组五枚
- 图录号:
- 1788
- 年代:
- 暂无
- 艺术家:
- --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2019年春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古钱 金银锭
- 拍卖时间:
- 2019年06月01日-06日
- 备注:
- 出版:李念祖著《黄金天下》,页21
- 声 明:
- 春秋战国时期包金铜贝一组五枚长:22-24毫米,总重量:5.9克其中一枚为木胎,一枚小裂,极美至近未使用品,附GBCA鉴定证书走在黄金丝路上李念祖三十年前我有幸参与台湾一部电视纪录片《放眼看天下》的拍摄工作,使我有机会亲身体验认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从而深刻理解何谓“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当时出入各国必须使用不同的货币,导致我对收藏钱币产生了兴趣。起初我搜集的多属各国流通的货币,虽然样式新颖但总觉得少了一些古老的韵味,于是改弦易辙将收藏目标转向具有历史底蕴和收藏价值的古代钱币,最终以钱币形式存在的“黄金”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黄金天下》就是我在走访世界各地所见所闻以及本身收藏的基础上,从黄金货币的角度观察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心得报告。英国诗人济慈尝言:“我在黄金的国度四处游历,见识美好的王国和城邦。”诗人此言确实贴切地描述了我过去巡礼天下的心路历程,我深有同感,只是我也有点好奇,当年诗人在黄金国度四处游历时,是否也如我一般从世界各地带回许多黄金。我的黄金收藏就是一次又一次在各国“四处游历”时所逐渐累积增加的。后来我根据自己对不同文明领域历史文化的观察和理解,把所收藏的黄金分为十个单元,写成《黄金天下》一书,2008年由台湾黄金博物馆出版。这次北京诚轩2019春拍的39件黄金货币,就是从书中“唐宋元明”和“睡狮方醒”两个与中华古代文明和中国近代历史相关的单元所挑选出来的。这里面包括有春秋战国至民国时期若干具有时代印记的黄金货币,这些足以显示华夏文明历史传承以及朝代递嬗轨迹的黄金宝货,对我来说完全是机缘巧合下在黄金国度偶然与古人对话的奇遇,弥足珍贵。不过我的黄金之旅所探索的不只是时间纵向轴线上中土的黄金,也含概空间横向轴线不同地域的藏金,特别是通过丝路将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紧密联系起来的黄金财宝。这些远方异域的黄金看似陌生,实则与我们的距离和关系却异常接近而密切。比如说我们在大陆新疆、蒙古、陕西、甘肃和河南、河北的古代墓葬中所发现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廷金币,其实早在隋唐以前就流入中土,只是行踪隐秘,少为人知而已。又比如中国史书所说的安息、波斯、大夏、大食、贵霜,以及掸邦、暹罗、扶南、真腊、老挝、爪哇、苏门答腊这些远方异邦,我们也不难从今日伊朗、阿拉伯、阿富汗、印度、缅甸、泰国、寮国、柬埔寨以及印尼的旧日黄金图腾中看出他们与华夏文明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在大航海时期,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的贸易船队接踵而来,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国家的金银货币在中国南方和南洋各国都通行无阻。过去人尽皆知且朗朗上口的诸如马剑、佛银、鹰洋这些十七、十八和十九世纪的银币,如今都成了钱币收藏者眼中的娇客,何况比白银更为贵重的黄金呢?收藏黄金是一件踏实、有趣而且奇妙的事,就像我七拐八弯在埃及路克索的巷弄内遛达,却忽然在一间不起眼的店里发现由突厥人所建立的马穆路克王朝的金币,那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惊喜实非笔墨所能形容。这次诚轩公司以拙作《黄金天下》为题所规划的专拍,我希望是人生中再一次探索黄金国度的起点,期盼未来有更进一步的机会沿着书中“欧亚争霸”、“万里丝路”、“南洋风土”和“纵横四海”这些单元,继续在闪闪发光的黄金丝路上挖掘异域的宝藏。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 商周时期玉贝二枚
-
* 战国时期“安阳”方足布、“益昌”方足布、明刀各一枚
-
* 战国时期齐“节墨之大刀”背“工”五字刀一枚
-
* 战国时期魏“共”字圜钱一枚
-
新莽时期“大泉五十”合背一枚
-
* 新莽时期“大泉五十”铜质母范一件
-
* 新莽时期“小布一百”一枚
-
新莽时期“货布”二枚
-
* 十六国成汉“汉兴”直书二枚
-
* 北周“五行大布”、唐代“顺天元宝”背上仰月各一枚
-
* 唐代“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小平各一枚
-
北宋“宋元通宝”铁母一枚
-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一枚
-
* 北宋“宣和通宝”背“陕”小平铁母一枚
-
* 金代“大定通宝”一组九枚,其中背上“酉”七枚,背上“申”、阔内缘各一枚(无图)
-
* 金代“大定通宝”一组十三枚(无图)
-
元代“大元通宝”八思巴文折十、清代福寿花钱各一枚
-
元代“至正通宝”背八思巴文“辰”折三一枚
-
* 元代“至正之宝”背“吉 权钞 伍钱”一枚
-
* 元末“龙凤通宝”背“永”下月小平一枚
-
* 明代“洪武通宝”背“十一两”、“天启通宝”背上“十”下星各一枚
-
* 明代“天启通宝”背十一两一枚
-
* 清代宝泉局“雍正通宝”二枚,“光绪通宝”大样三枚,计五枚(无图)
-
* 清代宝泉局“咸丰重宝”当五十一枚
-
* 清代宝泉局“咸丰重宝”当五十一枚
-
* 清代宝泉局“咸丰重宝”当五十一枚
-
* 清代宝泉局“咸丰重宝”当五十一枚
-
* 清代宝泉局“咸丰重宝”当五十一枚
-
* 清代宝泉局、宝源局“咸丰重宝”当五十各一枚
-
* 清代宝源局“咸丰重宝”当五十大样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