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650年作 草书临王献之《承姑帖》《余杭帖》 立轴 水墨花绫
图录号:0062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1650年作 草书临王献之《承姑帖》《余杭帖》 立轴 水墨花绫
- 图录号:
- 0062
- 年代:
- 1650年作
- 艺术家:
- 王铎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233×50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荣宝
- 拍卖会名称:
- 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中国书画·古代
- 拍卖时间:
- 2018年12月03日
- 备注:
- 钤印:「王铎之印」、「津浦鸥烟」款识:忧悚犹深。不审以服散,未必得力耳。比驎相闻。故云恶。悬怀使数得书也。思恋触事弥至。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来月十左右,便当发,尽珍重。庚寅二月,王铎。鉴藏印:问耕珍藏
- 声 明:
- 大笔如椽,千古觉斯——剧变时代中的大书家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1650年的春日里,北京城内一老翁,想着前朝往事,想着逝去的亲人,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又是一年春又来,故国故人今何在。老人饱蘸浓墨,在一卷十分难得的花绫上写下晋人王献之的两段话,这两段话是王献之写给朋友的,表达思念和关切之情。这两段话老人已写了几十年,烂熟于胸,他是借王献之的语言,抒发自己心中的苦涩与无奈。与那个时代的其他人相比,老人或许是幸运的,他位极人臣,但与历史上很多位高权重的人不同,他是在剧变时代中的“大人物”,处于历史夹缝中的人,他就是王铎,王觉斯。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书画家。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南明弘光时,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王铎降清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书史公论:王铎五十以后作品为最佳,越到晚岁,人书俱老。经历了天地之变后,王铎将所有的情感都倾注笔下,将精力汇聚于毫端之间,书写出一个新气象,新天地。本幅作品就是在他最巅峰时期的一幅佳作。本幅作品为高幅立轴,从上至下,一气呵成,笔酣意足,曲折跳动。运笔凝重质朴而又灵动多变,元气浑然。转折之处,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形成外圆内方的妙用;在运用墨法上,根据书写点画的疏密,来灵活掌握墨的浓淡与字笔画的粗细,给人以气韵洞达、灵动爽朗的美感。他通过流畅的节奏把一些独立的字结构融为整体,使其整篇作品通达豪放、神奇浑朴、气势磅礴,并集中地体现了王铎的书法艺术风格。此件作品真是其笔阵章法的代表。除了这件作品本身之外,此作用料在王铎作品中也极为罕见讲究。王铎作品多为素绫,此作却是花绫。绫是在织物表面呈现叠山形斜路,“望之如冰凌之理”,故称之为绫。花绫一般是斜纹地组织上起斜纹花的单层暗花织物,本幅作品即是。在中国古代用纸写字已属不易,在花绫上写书法近乎奢侈,一旦落墨,书写有误,等于白白浪费了这材料,而王铎此幅作品无一处败笔,无一处不妙,气度浑然,堪称绝品。从风格流派而论,王铎是晚明书家,他一生活了六十一岁,在清朝仅仅八年。而明清易代之前,王铎书艺似乎略欠火候,而最终燃起了王铎书艺巅峰之火的事件,就是令他作为一个汉族文人士大夫最最痛苦的“甲申之变”。在翻天覆地的变革中,王铎不仅经历动荡与生活的困顿,更在思想上受到沉重打击。他与好朋友倪元璐、黄道周,三个人,三种人生选择。倪元璐自杀殉国,黄道周起兵抵抗,最终折戟沉沙,王铎选择了投降。其实他比倪元璐与黄道周也没多活几年,但就是这种思想上万分苦涩的几年,锻造出他艺术上的“千古风流”。从布局章法上看,他曾将书法的布局章法比喻成大将布阵,真可有此窥见他驾驭笔墨的气魄,为此近贤启功先生曾有诗盛赞王铎:“破阵声威四海闻,敢移旧句策殊勋。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并在附注中写道:“如论字字既有来历,而笔势极奔腾者,则应推王觉斯为巨擘。譬如大将用兵,虽临敌万人,而旌旗不紊。”这些我们可以通过看本幅作品,直接的感受到那种疾风骤雨,宛如龙行的扭曲姿肆的跋扈,曲折蜿蜒参差错落和跌宕跳跃的节奏,讲究但又不在意的顺着自然行走,从而使表现出粗放疏略、自然朴拙的特点,极具阳刚之美。这是其作品最大的特点也是其最迷人的地方。王铎自幼学书,从二王入手,他自言:“予书独宗羲、献……,《淳化》、《圣教》、《褚兰亭》,予寝处焉!”可以说手摩心追几十年,二王中似乎有更钟情于王献之。此作从书写内容上看,即是《淳化阁帖》中收录的王献之《承姑帖》、《余杭帖》二帖。这两帖是王献之写给朋友的书信。《承姑帖》大意为:写信谈食服散药之事,表达忧虑之情,并劝朋友服用。《余杭帖》内容大意为:本欲与朋友相见,但事冗,不得见。写信问以珍重。甲申之变前后,王铎先后失去了父母、妻子、妹妹、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家国同悲,沧桑无言。值得注意的是王铎书此二帖,并没有完全照录,而是去掉了其中的“献之白”等,可见此作是王铎将问候的内容化为自己内心的声音书写的,他在怀想故国以及逝去的亲人,用笔墨向他们问候。而他最终或无意中要追寻的是“洒落自得,解脱二王……”。王铎一生,从未中断对古代先贤作品的学习,并自称“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越到晚年,这种临古之作越多。这里一方面是有向古人学习,不断用古人校正自己的因素,或许还有他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不忘古不忘本的原因吧。但此时的临古之作已经抛弃了技巧上的模仿,有的甚至于形似也无,属于意临,只是借助古人作品表达自己,甚至可以用今天的话来说,王铎在用这幅作品PK王献之。而他的作品中,不同于王献之,又更有对米芾书法跳宕与欹侧的独特领悟,这种跳宕与欹侧写到本幅这种超长立轴的作品之中,更增恨古人不见我的气势。再观王铎的这件力作,我们可以被其中强劲的笔力,刚健流动的线条所震撼、所感动,甚至会让我们感到惊心动魄,不禁为他的雄强击节称赏。清末书画大师吴昌硕极为推崇王铎,称其“有明书法推第一”。享有“当代草圣”之誉的林散之评价王铎是“自唐怀素后第一人,非思翁、枝山辈所能抗手”。此件作品正能从中窥探出明季书学界的‘中兴之主’的风采。王铎的书法中既有他起家二王风流的底蕴,也有晚明时代赋予他的风流气象,最终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书法天地。学书别有法,后王胜前王。易问耕(1917—1984),1952年任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秘书,后任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组长、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教师。1979年受聘在云南民族研究所工作,应约为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讲授史料目录学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五十年代起,书法作品曾参加云南省历届书法展览 。曾主编《云南文史资料选辑》1—9辑,参与编写《云南各民族古代史略》;著有《书法讲授提纲》,有《谈中国画的题款》、《昆明方言词汇考》等论文发表。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行书苏轼诗一首 立轴 水墨纸本
-
草书书论一则 立轴 水墨纸本
-
草书临二王帖 立轴 水墨绫本
-
临颜真卿《鹿脯帖》 立轴 水墨纸本
-
行楷书致随轩信札 镜心 水墨纸本
-
1793年作 行书致随轩信札 镜心 水墨纸本
-
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蜡笺
-
行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
行书杨万里诗一首 立轴 水墨蜡笺
-
行书东坡跋栖贤堂记 立轴 水墨蜡笺
-
行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
-
行楷书论句 立轴 水墨纸本
-
行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
-
溪山高隐 立轴 设色纸本
-
1705年作 江皋山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
1811年作 松溪高逸 立轴 设色纸本
-
1724年作 幽居听泉 立轴 水墨纸本
-
1715年作 临倪瓒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
松崖山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
待渡图 立轴 设色纸本
-
吉庆有余图 立轴 设色纸本
-
1772年作 溪山秋晓图 立轴 设色绢本
-
1626年作 白云山径图 立轴 设色绫本
-
春山行旅图 镜心 设色金笺
-
高士深隐图 立轴 设色绢本
-
山居图 立轴 设色绢本
-
虬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
竹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
瑞兰图 立轴 设色纸本
-
1728年作 岁寒三友 立轴 水墨纸本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古蕴遗珍——古代陶瓷及珍玩专题(55)
- 缥缃·古籍善本(579)
- 阆风玄圃—国酒、黄酒、养生收藏品、铁瓶专场(146)
- 闲庭雅趣——文房陈设专题(53)
- 玉玩珍赏——古董文玩专题(83)
- 集珍·古董文玩专场(71)
- 御翫·宮廷珍藏(71)
- 石蕴山辉·巴林石集珍专场(144)
- 荣宝汇·当代书画(241)
- 一念莲花开·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198)
- 中国书画·近现代(308)
- 万象无极—荣宝国艺现当代艺术专场(79)
- 中国书画·古代(142)
- 最后的荣光—欧洲大师及西方现代艺术(118)
- 王孙逸韵·溥心畬作品专场(48)
- 中国书画·荣名为宝(81)
- 景行维贤·启功作品专场(45)
- 无事(67)
- 以文会友·当代名家书画专场(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