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未醉图 纸本彩墨

图录号:60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未醉图 纸本彩墨
图录号:
601
年代:
暂无
艺术家:
朱新建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34×45.7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51860
USD:6900 GBP:0 EUR:5060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
拍卖会名称:
2018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现当代艺术
拍卖时间:
2018年11月19日-23日
备注:
签名:未醉图 大丰新建画钤印:脂粉俗人、新建画印
声 明:
现当代艺术专场拍品近九十件,汇聚多位名家杰作。颜文《上海豫园》创作于1964年,构图考究,用色精巧,笔法粗中有细,完美展现了颜氏创作风格。画中颜文分别取豫园仰山堂和假山一角,二者隔水相望,池中倒影可鉴。画家大量运用垂直线和水平线,彰显建筑物的雄伟端庄,同时衬托出飞檐的曲线之美,营造起一种静寂平和的氛围。该作曾先后出版七次,包括画家九十高龄时协助编审的《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颜文》及第一本个人油画专辑等权威出版物,在私人收藏领域实属鲜见。《秋云》绘于1995年,是苏天赐意象风景的集大成之作。画中色彩蓝白相间、红中点绿、以黑衬白,“焦浓重淡清”的水墨设色方法被苏天赐融入油画创作,得以营造出充满“诗性”的中国传统山水意蕴。此画为画家心爱之作,屡次入选重要展览,或出版于权威刊物,后被海外藏家珍藏多年,首次现身拍场,值得关注。胡善馀《工地早晨》作于1959年,画家将新中国重大水利工程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场景定格于画布,激扬人心,收录在1960年第3期《东风画刊》;胡氏此类主题创作极少,同类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鲜见于二级市场,此作亦为画家同时期画作中尺幅最大者,留存至今实属不易。常玉的《女人与狗》独具一格,除两位丰满裸女以外,画面右上角还有一身穿皮草、脚踩高跟鞋的贵妇,身边蜷卧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狗,画家用三两根线条即勾勒出狗的外形,并敷炭墨表现其毛色,这一手法在其作品中极为少见。罗尔纯绘于1987年的《绿衣女子》,是他“塞尚式”艺术成熟期作品,画中人物面部以绿和粉表示明暗交接,变化极为细腻微妙,笔触圆润适中,具有强烈的书写性,领口围巾用黑白灰概括,其余衣物、手、背景则以各色平涂,画面洋溢着天真烂漫的气氛,隐约可以看出人物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代表罗尔纯对色彩和造型的表达已臻化境,无愧水天中盛赞他是“当代中国油画的色彩大师”。周春芽创作于2001年的《红人与黑根》领衔当代艺术板块,彼时画家刚从失去爱犬的忧伤中恢复,重执画笔追忆黑根的点点滴滴,抒发思念之情,画中“红人”精神颓靡,画面气息消沉,正是画家当时心绪的真实写照。季大纯的《本草纲目》绘于2004年,作品描绘了五个似是而非的细胞组织,构思源于坊间“板蓝根可预防非典”的传言,是典型的“大纯式幽默”,画面强调纯粹的绘画性,细微之处令人印象深刻。青年艺术家张雪瑞《四百格·蓝绿》呈现其典型创作风格,作品围绕规则的结构布局与渐变色彩不断探索,彰显画家的高度敏感和精准把控。当代水墨板块亦有朱新建、徐累、李津、徐华翎等名家精品。徐累的《无题》绘于1991年,是其早年佳作,该画运用具有强烈符号意味的金色墙壁,让人自然联想到传统屏风,青绿的荷叶和粉嫩的花朵从平静的水面伸出,与象征永恒的金色构成巨大反差;这种以平面表现立体空间的方式,与古本戏剧插图中的建筑界墙极为相似,如小剧场一般把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画家营造的方寸之间。《之·间》是徐华翎探索绘画表现技法的系列创作,本幅作品采用媒材叠加的方法,试图打破绘画与影像、架上与装置的边界,透过斑驳的树枝和花草影像,绿衣女子映入眼帘,好像在闻花香,而她的形象在双层画面的作用下定格于景色之中,与自然“合而为一”。□诚轩现当代艺术部三十而立朱新建和李津的“新文人画” 拍品编号 601-608新文人画“粉墨登场”1985年,李小山在《江苏画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当代中国画之我见”的文章,尖锐指出“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一言既出,立刻引发了美术界轩然大波,短短一年间,关于传统中国画如何完成现代性转化的讨论甚嚣尘上。理论思想的解放让青年艺术家欢欣鼓舞,“新文人画”成为探索中国画发展路径的新生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新文人画”之“新”在于,它是对现代“中国画”写实主义泛滥和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反省,是个体发声的艺术载体。批评家栗宪庭则称其为“一个具有实验性的文化现象”,“把传统士大夫的书卷气,转换成现代人的无聊、泼皮、慵懒、消沉、享乐等具有世俗化的反叛意识”。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大展”,是第一次以“新文人画”命名的规模性展览。该展共展出二十五位画家的一百廿五幅作品,并举行了为期三天的研讨会。1990年,《江苏画刊》推出“新文人画讨论专辑”,第一次将有影响力的创作者和理论家集合起来,就“新文人画”的概念和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尽管各方莫衷一是,但显然对“新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1997年举办的“中国新文人画97’展”,吸引了大量年轻画家加入,参展作品将近四百件。可以说,“新文人画”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运动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朱新建与李津在众多探寻中国画新出路的理论与实践中,回溯1985年在湖北举办的“中国画探新邀请展”颇具影响。那一年,李津刚结束拉萨的支教生涯,在南京艺术学院进修,11月他和在南艺执教的朱新建一同乘船去湖北,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探新邀请展”。李津参展的《西藏印象》具有典型北方式的粗犷豪放,而朱新建的《欧阳永叔词意》则别有一番江南的清丽柔美。这次展览除了展示作品外,李津更大的收获是有机会“在自己特别不成熟的阶段和朱新建深入交流”。朱新建曾戏称在南京时期的李津为“水墨界的黑旋风李逵”;而朱新建的玩世不羁和对造型、画面的解构、重构,给李津留下了独特的经验和感受,这次展览可以算是两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艺术碰撞。朱新建的参展作品《欧阳永叔词意》中丰乳肥臀的“小脚裸体女人”,引起保守人士强烈不满,叶浅予怒批为“封建糟粕”,时任《中国美术报》主编的刘骁纯撰文《朱新建的挑战性》,大意是但凡创新的东西都会受到批判攻击,更是火上浇油,使得怒发冲冠的叶浅予在《中国美术报》杂志社外抗议。此类作品正是日后朱新建饱受赞誉的“美人图”系列之前身。在89年的“中国新文人画大展”上,周思聪和徐乐乐对朱新建的“三寸金莲”大加赞赏,前者正是李津的表姨,曾对李津艺术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可惜她与朱新建都早逝,让李津唏嘘不已。1989年,朱新建作为新文人画的忠实拥护者当然参加了“中国新文人画大展”;而李津二度前往西藏,在拉萨结婚成家,他深入研究当地唐卡、壁画和图版经卷等,这些宗教艺术中繁密的图像组合深深地触动了李津,经卷中以经文填满图像背景的形式,明显反映在他最具特色的“饮食男女”系列中。时代的个人表达此后的二十多年,朱新建和李津从未改变初衷,在新文人画的道路上走得踏实且自我。2007年底朱新建中风,右半身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于是他开始训练左手创作,其作品相较之前更具自由度。李津在朱新建病后多次探望,他认为,朱新建的左手转换还是很完整的,除了用笔稍显生涩外很多东西没有丢失,系统性依旧强力。李津感叹:“以前我们俩见面都得哭,我流眼泪是百感交加,说不出来什么原因,我不知道我们两个的眼泪是怎样的,他是哭自己还是他哭我,都不好说。”据陈丹青回忆,朱新建应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艺术界明确提出“性欲”议题第一人。虽然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已经逐渐走向开放,但整体仍然十分保守,对“性”更是讳莫如深。朱新建触动了人们最敏感的神经,他关注普通人的微观感受,与“85新潮”中政治意味强烈的创作潮流保持了相当距离。李津更是创造性地把蒸腾淋漓的美食和丰满肥硕的男女共同引入画面,大家说他“爱吃、爱玩、好酒、爱女人”,而这些纵情享乐的意象也确实毫不掩饰地呈现在李津的作品中。他的画表面上墨色争艳,字图辉映,喧嚣热闹,却暗含了艺术家对生命状态的冷峻思考和反讽。作为“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两位艺术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宁要脂粉气,不要书卷气”,正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对世俗主题的坚持,在轻浮急躁、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更显弥足珍贵。时值“中国新文人画大展”开幕三十年前夕,重温并检视朱新建和李津的艺术作品,也是对“中国画”发展的一次审慎回眸。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