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清康熙 燕邸施制款铜戟耳马槽炉

图录号:378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清康熙 燕邸施制款铜戟耳马槽炉
图录号:
3784
年代:
清康熙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髙6.9cm;口长10.7cm;口寛8.1cm;重1770g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一八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华藏宝相·中国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7月7日至7月9日(周六至周一)
备注:
声 明:
底款:燕邸施制赤云隐跃穷雕磨燕邸施制款铜马槽炉小赏张炎此清早期燕邸施制款铜制马槽炉凝练沉稳,端正肃穆,高6.9厘米,口长10.7厘米,口宽8.1厘米,重1770克,盈手可握。红皮腻润,宝光内含;私款精镌,存世珍罕,出版于《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一书,为杨炳祯先生旧藏,传承有据。清初文人张潮有叹言:“物之佳者,或以人名,或以地名,或以代名,名虽不同,其为物之佳则一也。如时之壶、哥之窑、张之炉、顾之绣,皆以人名者也。如并州之剪、蒙山之茶、歙州之砚、湖州之笔,皆以地名者也。至于商彝、周鼎、秦玺、汉碑,则以代名者矣。夫以一物之微,而致烦一代之名名之,及其久也。代已亡而物尤不朽,岂物以代重耶?抑代以物传耶?有明三百年间,物之佳者不可胜数,而宣炉一种,则诚前无所师,后莫能继,岂非宇宙间一绝妙骨董乎?”真宣既隐,踪迹难觅,后世有慕名追摹,不乏经典绝伦之作。本件即如是,精炼黄铜而铸,方折口唇,腹体长方,上部略阔,下部微狭,使四壁皆倾,更具厚重之气势。腹两侧对称方戟耳,随壁而斜,耳垂近底,如生双翼。平底,四角承四矮折板足,居中有篆书“燕邸施制”四字刻款,结字硬朗,笔力遒劲,颇得金石之味。内膛皴麻,显然久历炉火;外皮赤红,内含隐耀亮斑,若云霞掩日,妙不可言;足底露铜,金黄璀璨,足见萃炼之纯。本炉式俗称马槽,因长方斗状故名,古籍中未见此称,《金玉青烟》谓之“戟耳长方炉”,或为戟耳方炉之变体。宣炉多圆器,方者稀少,有说法云此式取“地方”之象,喻耿直之意,为文人所青睐。又有说马槽炉自台几炉变化而来:明代吕震《宣德彝器图谱》诸图样,唯“台几炉”作方体附耳,形制接近。而《图谱·卷十五》“台几炉”一栏记载“敕赐九卿科道衙门”,通政司、大理寺、尚宝司等机构的正卿、少卿官员亦配此式。明张居正《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曰:“窃以为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清雍正帝亦道:“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果能秉公持正,据实敷陈,方合天下之公是公非,而于朝廷政事有所裨益。”赐与监察、司法官员台几炉,乃册命其仗义执言,秉公执法,恰与“马槽炉”耿直寓意相似。二者外观内含都有同点,或确有演变关系。炉款表明此器乃明季清初“北铸”代表“施家”所制。刘侗、于奕正合着、崇祯八年刊行的《帝京景物略·卷四》“城隍庙市”记:“器首宣庙之铜,宣铜,垆其首,垆之制有辨焉,色有辨焉,款有辨焉……伪造者,有北铸,嘉靖初之学道,近之施家。”书中对施家制炉多作贬责,称“施不如学道远甚,间用宣铜别器改铸。然宣别器,铜原次于垆,且小冶单铸,气寒俭无精华。”而清初佚名者所铸《沈氏宣炉小志》却载:“炉厚且重者,如施家北铸。”“施家北铸,极意仿宣,恶劣固所不免,间有质高火到而款色具佳者,亦自令人惊心动魄。”王世襄曾收李卿丈旧藏马槽炉,底部刻“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十字篆书款;传世有一双款宣炉,其底款“康熙辛亥庚生氏”,内膛另有“施念峰制”。两件年款表明在康熙辛亥(1671年),施家依然有匠制炉,距刘侗刊书的崇祯八年(1635年)已去三十六年。由此推知,施氏应为京城仿宣炉世家,自明晚期一直延续至清初,制器者当不止一人,也非一代。施家最初靠摹古做赝而起,技艺日益精进,由上述三器名款皆刻自家姓氏,可证其铸炉已自成一派。传世宣炉另有“施家古制”款,更自言仿古,是为品牌。然施家确有造伪之器并出,方有《宣炉小志》之语。敢落自家名款者,必为精工良作,流传至今的“施家”炉,无一粗鄙糙劣。值得一提的是,本件的形制、铜质、皮色,都与王世襄旧藏马槽炉相近,尤其是底款篆书更是如出一手,当为同一时期之物,可兹参照。《帝京景物略》曾道:“宣垆惟色不可为伪,其色黯然,奇光在里,望之如一柔物,可挼掐然,迫视如肤肉内色。”今观燕邸施制马槽炉,其是之谓也。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