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郎静山 林间
图录号:922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郎静山 林间
- 图录号:
- 922
- 年代:
- 艺术家:
- 郎静山
- 材质:
- 相纸
- 作品分类:
- 尺寸:
- 44×49.5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福建东南
- 拍卖会名称:
- 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翰墨集珍——中国书画专场
- 拍卖时间:
- 2016年10月30日
- 备注:
- 声 明:
- 题识:静山集锦。
钤印:郎静山(朱)、静山长寿(朱)郎静山自题摄影
郎静山(18921995)?生于江苏淮阴。1925年创办中国摄影学会。历任上海时报首任摄影记者,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摄影记者。在上海发起“华社”,在昆明筹办昆明摄影学会;出版《集锦照相概要》。美国摄影学会高级会士(FPSA)、中国摄影学会会员。撰写“中国摄影史”,发起亚洲影艺联合会。
知白守黑,水墨意趣
——郎静山的摄影艺术
摄影虽然是现代科学技术,然而亦具有纪实以外之情趣,使艺术理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便会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画家用画笔创作,摄影家用相机进行创作,工具虽有异,但同样都是营造美好的画面的平面造型艺术。
——郎静山
与画家一样,郎静山这位特殊的摄影家,以他的相机,创作着充满美感的画面。这位1892年出生在江苏清河县的摄影艺术家,他的摄影启蒙于父亲郎锦堂。郎锦堂曾在曾国藩幕僚中担任文书,也督导过运河工程,是一个喜爱中国戏曲与绘画的旧式文人,也热衷于中国书画的收藏,其时正是晚清,西风东渐,摄影技术刚刚传入中国,郎锦堂就对摄影产生了兴趣,还曾经购入相机学习摄影。郎静山从小受到了父亲的教育影响,接触了摄影与书画艺术,他曾回忆道:“先君爱好书画,启发余艺术甚多,故余极感兴趣”,“先君最喜摄影,彼时常往京沪等地必带照片示余,故余对照相早有兴趣”。稍长之后进入上海育才学堂读书,跟随学堂中的一位老师学习摄影,从此与摄影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参与工作之后进行摄影创作。
可以说,郎静山真正把握了中国画的神髓,并且将中国绘画艺术与摄影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郎静山的摄影作品里,高调如浅绛山水,中调似绢底画,低调则近乎水墨之感。如他的《秋林放鹿》中,近景的小鹿闲庭信步,犹带几分野性的灵巧,回头凝视遒劲的树枝,小鹿的丰腴与树木的枯干对比鲜明,而郎静山恰到好处地曝光与构图把握,色调幽静清净,黑白过渡犹如自然文雅,令这幅画作颇有中国水墨之韵味。
值得注意的是,郎静山把中国画的种种画理与技巧施于摄影中,并创造了极有中国画韵味的集锦摄影,他本人曾经说过:“照相受机械之限制,于摄底片时不能于全景中而去其局部,而往往以地位不得其宜,则不得适当角度,如近景太近则远景被其掩蔽,远景太远则不足衬托近景,常因局部之不佳,而致全面破坏,殊为遗憾……(集锦照相)虽同一拼合,但经作者放映时之意匠与手术之经营后,遂觉天衣无缝。其移花接木,旋干转坤,恍若出乎自然,迥非剪贴拼凑者可比拟也此亦即吾国吾画之理法今日施于摄影也……故其远近清晰,层次井然,集锦摄影亦本此理,于尺幅中可布置前景、中景、远景,使其错综复杂,幽深雄奇,匪独意趣横溢,且可得较优之透视也。若以画面掌法而论,景物之宾主、揖让、开阖、本原、驱使、行列,均需各得其宜……”他的《一夫担水》、《林间》、《山间楼宇》等具是如此,又如《桅影轻舟》,近景取江上停泊之渔船,由近至远排开,船舶以鲜明的暗色衬托出波光粼粼的江水,层次感顿时丰富起来,而江中摇桨摆渡的小船,立刻“点醒”了仿佛留白一般的水面,知白守黑,韵律十足。郎静山以松林密布的高山作为远景集锦,朦朦胧胧又仿佛雾气弥漫,恰到好处地呈现出薄暮景象。
郎静山在《摄影与中国绘画艺术》一文中说:“摄影与画虽然技术不同,但是画面予人以美感的作用相同,中国画在几千年前已经过多少人的成功研究,他的理法既不可磨灭,而摄影发明仅百数十年,为何不从他的道理采取点来以补摄影的不足。”而郎静山本人,就将中国画之美感,真正地融入到了他的摄影之中,展现出了中国式的韵味与精神。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化境——当代漆艺专场(26)
- 乘物游心——文房清供专场(102)
- 印象万千——金石篆刻专场(92)
- 石韵清玩——寿山石雕精品专场(152)
- 补天遗珍——寿山石雕珍品夜场(30)
- 翰墨集珍——中国书画专场(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