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陈世倌 书法

图录号:104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陈世倌 书法
图录号:
1041
年代:
艺术家:
陈世倌
材质:
立轴 设色绢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60×50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江苏真德
拍卖会名称:
兰陵聚珍2016盛夏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承古启今—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6年08月26日-27日
备注:
声 明:
备注:原装裱

简介:陈世倌,字秉二之,号运宇。淅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年甲进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勤。

他真的是乾隆的生父?
本次兰陵聚珍大拍,有一件清代书法作品格外吸引眼球。红色绢本,字体浑厚有力,台湾五十年代裱工,落款为海宁陈世倌。
陈世倌,俗称陈阁老,出身“海宁陈家”——这个家族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称,及至清末,陈家共出了进士32人,举人107人,贡生100人,太学生328人和庠生442人,科甲之盛,天下罕见。陈阁老本人是康熙四十二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历任山东、广东、顺天乡试主考官,后擢内阁学士。雍正二年(1724)出任山东巡抚。境内蝗灾严重,世倌先去各地察访灾情、吏治,然后到任,奖善惩劣,体民情、崇节俭、通漕运、筑堤防,有政绩。后因故遭贬,治江南水利,督修孔庙。乾隆元年(1736),任左副都御史,累迁至工部尚书。六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十三年,因拟旨误,罢职。两年后复原衔并兼礼部尚书,两次担任会试总裁。二十二年,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翌年卒,谥文勤。
光看以上种种,陈阁老也不过是个为官有道的清朝名臣。真正让其为人所乐道的是他和乾隆皇帝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传说陈世倌与雍亲王(即后来的雍正皇帝)一家常有来往,今天陈阁老的旧宅,还保存有一块九龙匾,据说是雍正亲笔书写的。那一年恰好雍亲王的福晋和陈阁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别生了孩子。雍亲王就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男孩竟变成了个女孩。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作声。那换入宫中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乾隆于是与海宁结下了不解之缘。乾隆四次南巡,每次都入住海宁陈家安澜园,命画师将园状绘图带回宫中,将圆明园中的四宜书屋景点略加改造,亦命名为安澜园。安澜园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只有一块幸存的石碑“漾月”保留下来,当地人称隐喻“养育”。而陈家的一座三开间厅得乾隆御赐为“双清草堂”,谐音“双亲草堂”。
1925年,上海出版了鸳鸯蝴蝶派大家许啸天的一部《清宫十三朝演义》。书中说:乾隆原来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用调包之计换了来。乾隆长大后,从乳母嘴里得知此事,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宁探望亲生父母。因陈阁老夫妇早已去世,乾隆只好到陈氏夫妇的墓前,用黄幔遮着,行了做儿子的大礼。
而陈阁老的名声大噪,则是因为武侠大师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金庸是浙江海宁人,从小便听说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传闻,因此《书剑恩仇录》紧紧围绕乾隆身世这条线索展开。不但如此,金庸还在书中杜撰了陈世倌的三公子,也就是乾隆的亲弟弟陈家洛。他在于万亭去世以后继任红花会总舵主,共同成就恢复汉家天下的宏业。这些故事和桥段已经被改编成多部影视剧作品,为人所熟知。陈总舵主和乾隆皇帝的故事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野史和小说演义的记载,并不具有史料价值。根据史书记载,雍亲王当时在生弘历前已经有了一个8岁的小阿哥,完全没有理由去和陈阁老再换一个儿子。而且据孟森着《海宁陈家》考证,乾隆南巡第一次、第二次都没有到海宁。第三次到海宁,陈世倌已死。可见乾隆下江南为了看望他的生身父母的传说纯粹是捕风捉影,根本没有根据。
但无论正史野史,也不能否定陈阁老和雍正乾隆两代帝王良好的君臣关系。这件陈世倌书法中堂,也确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力作。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