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858年中外通宝一钱银币样币一枚,PCGS SP62+
图录号:2452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1858年中外通宝一钱银币样币一枚,PCGS SP62+
- 图录号:
- 2452
- 年代: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201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古钱 银锭 机制币
- 拍卖时间:
- 2016年5月13日-17日
- 备注:
- 声 明:
- 1858年中外通宝一钱银币样币一枚,LM-598,香港造币厂试铸,镜面版底精铸,铸工精美,埃及法鲁克(Farouk)国王旧藏,目前所知,存世仅四至五枚,中国近代机制币之珍罕品,PCGS SP62+,目前该公司评级入盒者仅此一枚
早期中国没有自己的银元,外来通货充斥,十九世纪中期起墨西哥银元虽逐渐取代本洋,觊觎此市场大饼的英国自然也想趁势分杯羹。而香港在南京条约后割让给英国,开埠以来并没有专用货币,一直沿用中国内陆流通的各式货币。1859年港督罗便臣上任后,为推广香港贸易及取代来源不稳定的鹰洋,积极争取在香港发行货币。经核准即制定条例,向英国购置机器于1866年5月7日正式开张。香港造币厂在规划之初,原本是想以该厂制造的银元占地利之便来取代墨西哥银元,但港府错估情势:民众倾向使用熟悉的货币。中国百姓的保守特性,对新制的香港银元并未立即接受,这座耗资四十五万元的造币厂开始营运后又逢景气低迷,月收入只有一万元。当新任港督麦当奴了解到这座造币厂的规模远超出其自身需求时,就想要把产品卖到中国,并企图垄断市场以谋取最大利益。1867年香港造币厂刻模试制了一套样币,但送到北京未被认可,此套样币泉界习称“上海壹两”。
中外通宝关平一两银币是在“上海壹两”样币推动失败后,英国驻北京公使馆汉务参赞威妥玛(T.F.Wade)认为采用上海平法徒然划地自限,应采用海关平为宜;此建议送交港府,而币模由英国皇家造币厂在1867年底至1868年初之间制成,并将“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五枚一套的样币送香港。此系列样币有壹两、五钱、二钱、一钱、五分合计五枚一套,但因香港造币厂以清廷对机器制造之任何形状银币的提案都没有兴趣而决定关闭,最后整厂卖给了日本,成立大阪造币局。关平一两因而不了了之。
“上海壹两”及“关平壹两”正是香港造币厂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为谋得自身存续及利益最大化而努力所试制的样币,其名称的由来更是突现了当时的文化差异,更加合理的解释了其演变的合理性。而英国皇家造币厂博物馆藏有“上海壹两”样币一枚及“关平壹两”全套样币五枚、币模及设计图。(孙 浩)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战国时期“安邑二 釿 ”背“安”、“安邑一 釿 ”桥裆方足布各一枚
-
战国时期“ 纕 平”方足布二枚,新莽时期“大布黄千”一枚,计三枚
-
战国时期“安阳”方足布一枚
-
战国时期“蔺”字圆足布一枚
-
战国时期齐国“ 賹 化”、“ 賹 四化”、“ 賹 六化”全套三枚
-
战国时期“长垣一 釿 ”圜钱一枚
-
商周时期木胎包金贝一枚
-
春秋时期金贝二枚
-
新莽时期“契刀五百”一枚
-
新莽时期“第布八百”一枚
-
十六国时期后赵赵王石勒铸“丰货”钱无内廓、有内廓各一枚
-
战国至魏晋时期古钱一册九十三枚
-
汉至魏晋时期古钱一册一百二十枚
-
唐代“得壹元宝”背下月一枚
-
唐代“顺天元宝”背上月一枚
-
北宋“崇宁通宝”母钱一枚
-
金代“泰和通宝”折二一枚
-
元末“天定通宝”小平钱一枚
-
元末明初“大中通宝”背“京十”一枚
-
元末明初“大中通宝”背“鄂十”一枚
-
明代“洪武通宝”背“五福”一枚
-
清代“顺治通宝”背“福一厘”二枚,上“福”一枚,计三枚
-
清代“康熙通宝”背满“宝”汉“昌”套子钱一枚
-
清代“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鎏金宫钱样钱一枚
-
清代“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宫钱一枚
-
清代阿克苏局“咸丰重宝”当十部颁样钱一枚
-
清代“咸丰重宝”合面一枚
-
清代宝泉局“咸丰元宝”背“当百”星月一枚
-
清代宝福局“咸丰通宝”背“一百”一枚
-
清代“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宫钱一枚